APP下载

云居寺

1996-12-31周鸿飞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6年11期
关键词:库房僧人佛教

周鸿飞

早就听说北京郊外有座云居寺,但它位于何处,因何闻名,我从未细究。一日到房山区农村考察,始知云居寺就在附近,遂顺便参观,深感不虚此行。

云居寺40年代曾遭日军轰炸,几乎被夷为平地。如今修复工程尚未全部竣工,游人进寺都要走南侧门。导游小姐先领我们参观石经库房。在这间库房里,像图书馆书库一样,摆放着一排排陈列架,但架上陈列的不是图书,而是石刻佛经,每块长、宽各70厘米,厚7厘米以上,两面有字,每面刻字800余,字迹端庄秀丽,刻工纯熟流畅,书法风格荟萃了隋唐以来11代书家之大成。这种石经被称为小版,多刻于辽、金两代,原来窖存于云居寺南塔旁的地穴之中,1957年开掘,1959年建石经库房后移藏于此,总共有10082块。

走出石经库房,登上20级台阶,我们来到云居寺石经陈列馆。在这里,可以看到被称为大碑的另一种石经。大碑每块高近2米,宽1米余,碑面刻字约8000。这种碑多刻于隋、唐两代,共4196块,原存放于石经山的藏经洞里。连同1万多块小版,云居寺共收藏石经14278块,刻有1122部、3572块佛教大藏经。导游小姐说,如果把这些经石铺平排列起来,能排20多公里,可谓石刻长城了。

至此,我明白了云居寺的闻名之所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图书馆,其工程之浩大、刊刻之雄伟、历史之久远,堪称“世界之最”。云居寺石经不仅对研究我国的佛教兴衰和经典有很高价值,而且为研究我国中世纪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难怪人们称云居寺是“北京的敦煌”、“佛教的圣地”,也难怪传说周恩来总理称云居寺石经是“真经无价”!

然而,看到这里,问题也出来了:当年云居寺僧人为何要刻这么多石经?挪步于陈列馆大厅里,我不由想到这个问题。导游小组似乎有意有铺陈悬念、欲擒先纵,她看出参观者的心理,适时给予讲解:“看到云居寺收藏着这么丰富的石经,大家一定会同,这些石经是怎么刻出来的?为什么要刻?请大家看一段碑文!”随着她的指向,大家在展板上看到一块影印的碑文拓片,上面印着最初刻经的静琬法师贞观八年题记的一段话:“此经为未来法难时,拟充经本,如若有经,愿勿辙开。”啊,原来这是为防备法难、保存真经而刻制的!顿时,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颤。

静琬法师这简短的碑文,仿佛给我们拉开历史的帷幕,展现那段悲壮的史实: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佛教,经过二三百年的传播,得到极大的发展。但到南北朝时期,佛教遭到了厄运,发生过两次“废法灭佛”之事。一次是北魏太武帝年间(公元440~451年),另一次是北周武帝年间(公元572~578)年,都曾下令废佛教,诛沙门,毁经像,使手写纸帛经典化为灰烬,佛教遭到沉重的打击,这在佛教史上称为“法难”。鉴于历史教训,北齐时南岳僧人慧思发愿将佛经刻于石上收藏,防备法难,慧思的弟子、幽州智泉寺静琬法师承其师志,潜心刻经,藏文石室。刻经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开始,历经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千余年,到明末董其昌始告结束。

类似这种记载的,还可以见于云居寺内所存《续秘藏石经塔记》,此文刻在辽天庆八年(1118年)所建的续秘藏石经塔上。文曰:“浮图经教,来自西国,梵文贝叶,此译华言,尽书竹帛。或邪见而毁灭,或瀑水而漂溺,或兵火而焚蒸,或时久而蠹烂,孰更印度求请与有隋沙门静琬,深虑此事,历志发愿,于大业年

高30米的云居寺舍利塔,是距今近千年的辽代建筑。中,至涿鹿山,以大藏经刻于贞珉,藏诸山窦。”这段记述,虽非专讲“法难”,但披露了一个事实:将佛经尽书竹帛,时间久了,不易保存。为此,静琬深虑此事,历志发愿,镌造石经。

总之,不论刻经的背景如何,史家在叙及慧思、静琬师徒刻经的盛举时,总是爱用“发愿”这个词。发愿,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冲动和欲望。发愿,要有动力。慧思、静琬的动力来自何处?来自对宗教信仰的执著的追求。云居寺石经,显示了信仰的力量。环顾人生,选择并树立普渡众生的信仰诚属不易,树立信仰之后则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就更属不易。以静琬法师为代表的佛门弟子,就是坚持信仰、护卫信仰、实践信仰的揩模。想一想,在中世纪那样简陋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竟有这样一些僧人,为了护持自己的信仰,舍弃荣华,与山为伴,前仆后继,历经千年,刻经于石,流传人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谓之惊天地而泣鬼神,一点都不过份!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在庆贺云居寺修复的时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诗赞颂:“锲而不舍历千年,石经宝藏冠人间。”其实,为云居寺宝藏发出赞叹的又何止赵朴初?在那如织的游人中,我听到多少人在赞叹先人护持信仰的壮举,称颂信仰的力量。有比较才有鉴别。先人的壮举,足以令今天的信仰不坚定者汗颜。大至共产党人的信仰,小至每个人对事业的追求,都不会像长安大街那样顺畅和笔直,遇到障碍怎么办?是浅尝辄止,还是学一学云居寺僧人,来个义无返顾,痴心不改?还真有一番不小的考验呢!

我带着从未有过的沉思,步出云居寺山门。仰望云居寺背靠的石经山,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编织成一幅庄严、肃穆的大幕,上面镶嵌着五个闪闪发光的大字:信仰的力量。

(木斋摘自中国社会出版社《文明拾遗》一书)

猜你喜欢

库房僧人佛教
佛教艺术
白云深处
论档案库房工作的管理
人生即修行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