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怀旧
1995-07-15朱兰春
朱兰春
近读盛洪先生发表在《读书》上的文章(一九九四年第十二期第109页),甚觉有趣,从中断章取义发挥几句,也算图个热闹。
盛洪先生说学了西学再回过头来读中学,发现许多在西人被视为圭臬的原理原来咱们的先哲们老早老早以前就讲过。比如经济学诞生二百余年来无人能超过其高峰的亚当·斯密,其代表作《国富论》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分工比不分工要好,而这极朴素又极伟大的思想中国的先哲们早就淡淡指出来了,“交相爱,割相害”不过是亚当·斯密的研究结论的又一种表述而已,且比他还早了两千年左右。据说这种巧合的现象绝非个别,由此让人生出身在宝山不识宝的感慨。
盛洪先生的感慨自然十分真实,但仍不揣冒昧地问一句,倘若盛先生把认识的顺序颠倒过来,先学中学再去读西学,或者干脆只学中学不读西学,还会生出那么大的感慨吗?如果盛先生不是经济学出身,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交相爱,割相害”中隐含的分工思想吗?恐怕这里是可以打个问号的。事实上正是有西人灌输经济学在先,才有可能用经济学眼光重新去审视先哲们尘封了几千年的思想,这样一来,当发现小巫之外还有大巫时,生出一些祖上也曾旺过的怀旧情愫也就不算奇怪了,或许在又一次体验到个人渺小的同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又有了一次不小的升华也说不定。只是这种怀旧不同于时下流行的那种长驱直入的式样,而有点类似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很高级的思维形式,姑且暂称之为“另一种怀旧”。不过细细推敲起来,这另一种怀旧似乎缺少一点实在的依托。
以“交相爱,割相害”为例,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以有不少种见仁见智的说法。学社会学的能从中看到社会流动来,学政治的能体味闭关锁国的苦涩,搞艺术的则能悟出博采群家所长的道理,至于什么都不学的多少也能从中感受到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对于“交相爱,割相害”这些一般性的论述,带上各种眼镜去看是能够折射出许多想要的颜色的。这有点像吃自助餐,完全是自取所需,取到所需后还惊喜一下子,谁说老祖宗不会做西餐,饭早就做好了。
品到这里,另一种怀旧可能就有了些许自大的味道。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