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相连息息相通等二则
1994-12-30张静娟
张静娟
在母体的子宫腔内孕育着胎儿,通过胎盘进行着母体与胎儿间的氧和二氧化碳、生命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和信息物质的传递。胎儿出生前,胎盘的这种“交换站”的作用约维持28周(在最初12周中,整个胎体是通过绒毛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直到胎儿从母体娩出到外部世界为止。然后。胎儿的消化、呼吸和肾脏系统接替胎盘的工作。但出生后的婴儿并未完全割断与母体的自然联系,因为母体产生的乳汁仍继续哺育着婴儿,使其接受着来自母体的营养。
胎儿生存在母体的内环境之中,但又能受到来自母体外环境的种种因素的影响。外环境中的种种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都可通过空气、水、食物、药物和物理运动等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以及感官等渠道进入母体,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新鲜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丰富全面的营养、幽雅和谐的环境,是使胎儿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营养的缺乏、污染和喧嚣的恶劣环境等等不良因素,导致胎儿发育障碍、低能、甚至畸形以及流产、早产等不幸的发生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了。
母体与胎儿虽无直接的神经结构上的联系。但母亲心理和情绪的剧烈变化,不仅影响母体本身的健康,也会给胎儿带来危害。
美国一心理学研究机构,曾对数百名孕妇进行观察发现:当母亲情绪不安时,胎动次数增加并达到正常情况下的3~10倍。如果长期如此。胎儿将因活动消耗过多,导致体重减轻。而母亲长期的情绪压抑,则发现婴儿出生后生理功能失调,特别是消化功能容易发生紊乱,并出现呕吐、尿频、躁动不安、爱哭闹、睡眠不安等等现象。如在孕期7~10周内,母亲情绪极度不安;还有使胎儿口唇发育存在障碍而致兔唇发生的可能。
日本的夏山英一,应用医用超声波扫描仪观察到一位怀孕17周的孕妇在惊慌时腹中胎儿活动的情况。图像显示,胎儿的活动随着母亲的情绪剧烈变化而变化,其动作越来越强,头部、胸部和腹部发生抽动,并出现轻微的痉挛,直至全身都抽搐起来。
由此可见,母亲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与胎儿亦是息息相通的。母体因情绪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某些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由肾上腺髓质和其他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等,可导致胎儿血液循环受阻、缺血、缺氧等情况发生,影响着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引起流产或早产。
卵巢囊肿并非一定要手术治疗
梁连铸
数月前,在妇产科门诊遇见一位年轻俏丽的姑娘,新婚不久,喜事再次临门,因已停经50余天,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早孕,同时又发现卵巢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囊肿,姑娘秀丽的脸上一下子晴转多云,心中焦急万分,非要医生收入院手术治疗,唯恐卵巢囊肿恶变,造成不良后果,经医生再三劝说,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门诊随访。2个月后再次复查,卵巢囊肿消失,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由于对癌症的恐惧心理,有些妇女一经妇检发现有卵巢囊肿,就认为是卵巢恶性肿瘤或迟早要恶变,非要医生手术治疗不可。其实,卵巢囊肿不一定非要手术治疗,有些囊肿可以自行消退,如单发性滤泡囊肿、黄体囊肿等,无需任何特殊治疗。前者是由成熟卵泡不排卵或闭锁卵泡继续存在,使卵泡液潴留所致,绝大多数滤泡囊肿可于2个月内自行消失;后者是在月经黄体或妊娠黄体基础上,因黄体持续存在而形成的,一般无症状,未孕妇女一般于2个月内消失,孕妇则至妊娠晚期逐渐缩小。二者除遇囊肿破裂出现急腹症外,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有些卵巢囊肿经过药物治疗,可以获得疗效,如炎症性病变、多囊卵巢、卵巢巧克力囊肿。炎症性病变经抗炎药物治疗,囊肿可以缩小或消失;多囊卵巢目前认为,可能与月经调节机理失常有关,卵泡虽能发育,但不会成熟,没有排卵,表现为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通过药物促排卵治疗。可望治愈,但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卵巢楔形切除术;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异位于卵巢的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反复出血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囊肿。其治疗手段有药物或手术治疗,近年来,有人开展了在B超定位下行穿刺治疗,其治疗方案也因人而异。
以上列举的卵巢囊肿是一种非赘生性囊肿。又称之为卵巢瘤样病变,是生育年龄的妇女卵巢肿大的常见原因。当然,如经过短期观察和治疗,肿块不见缩小或反而增大者,则仍应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