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裸体性格赤子心

1994-03-31潘存根

清明 1994年2期

潘存根

神奇的马驮沙

浩瀚的长江,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潮涨潮落,不知经过多少年的冲积,终于在扬子江下游的北畔留下了这块土地——马洲,如今的靖江市。

据史书记载,始称靖江仅500余年。500多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儿女用鲜血和汗水谱写了一页页可歌可泣的历史。1842年8月,靖江人民与英军展开了悲壮的抗争,用鸟枪、锄头击退了英军的进犯,成为鸦片战争中靠人民力量取得全胜的光辉战例。1948年9月,靖江人民竭尽全力支援大军渡江,在枪林弹雨中争得了“渡江先锋英雄第一帆”。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靖江人民正在进行“第二次渡江战役”,赶超苏南,把两个文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扬子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500多年来,扬子江水浇灌着这块土地上的吴越文化,一代代仁人志士应时而生,靖江的历史,因他们而感骄傲。

时间运行到公元1993年,在这块土地上又出现了奇迹。一位世界艺术名人在这里诞生。

这位世界书画名人竟是位时年34岁的青年人,名字叫赵贵祥。

当靖江人听到这一消息时,高兴之余不免感到奇怪。赵贵祥?就是那个中国人民银行靖江市支行党支部书记兼副行长吗?

人们认识的赵贵祥,只知道他是行长,是位出色的金融家。几年来,他先后发表金融方面的论文数十篇,其中《扬州市“八五”期间金融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被《江苏金融》以显著位置发表,并在“全国部分省市金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他的《价格改革论》又在《南京金融学刊》的评奖中拔了头筹。国家级的大型工具书《国际经贸大全》中的“外汇业务篇”以及《金融百科大全》中的“市场预测篇”,均长达数十万言,也出自他的笔下。他是靖江市唯一被中国金融学会编纂的《中国当代金融名人辞典》收入人名的金融名人。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先后被省市评为先进个人。

至于他的书法艺术,人们真是了解得太少。这也难怪,因为赵贵祥从不愿显露自己,只是自己默默地追求和探索。

是宝石,终不会埋没。1993年8月,世界艺术名人评审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等11家世界级评选组织共同评定赵贵祥为“世界艺术名人”(共评出金奖5名银奖10名铜奖20名,赵获铜奖),称赞他“为人类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发给他证书并授予“优秀书画家”荣誉称号;lO月,他又有3幅作品被编入(20世纪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并荣获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于是,他成了新闻人物,连中央电视台也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对于赵贵祥的书法,有识之士称他的艺术风格是自成一体——贵祥体,放荡似龙游苍穹,潇洒如江河归海,刚如利剑劈石,柔似丝缕串珠,笔笔牵情,超凡脱俗,形中有韵,韵中有神。这体缘自何处?

有人想起,赵贵祥经常去长江边,有时是夜半,有时是黎明,这意味着什么呢?

江水浸湿的童年梦

他来人世间的季节适逢丹桂飘香,尽管已有了兄姐,可父亲仍视他为掌上明珠,给他起了个贵祥的名字。可那年正是全民大炼钢铁,越炼越穷,最后连饭都没得吃。父亲虽然是乡供销社的一位店员,可每月2张大团结,难扶7口之家。当他有人生记忆的时候,喝的是无油、无盐的野菜汤。有时连野菜都觅不到,江边的芦根便成了他向往的粮仓,这是意外的收获,挖芦根留下的凹凼,里面有随潮卷入的虾儿。于是,他常和兄长们一起把凼中水舀尽取虾,得意时干脆跳进塘里乱搅一番,他成了泥娃娃,而这时的虾子大都被浑水呛得浮上水面,他拣得好开心呵。似乎这便是一种灵气,别人捉虾子要把水凼中的水舀干,他则把水搅浑,虾子比兄长们提得多。回家之前跳进江水里洗尽身上的泥污。

大潮退后的沙滩光闪闪,亮晶晶,逗人喜爱,他好奇地沿着沙滩往前走,回过头来看看,一串脚印留在沙滩上,非常可爱。他觉得这不过瘾,便折根芦苇在沙滩上写和画。至于写些什么,又画些什么,只有他心里明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童心刻在沙滩上,融在江水里。写字、画画的兴趣与日俱增。

直到他走进校门时心里才明白,写字、画画需要纸和笔。他父亲的小店有写字本卖,他却买不起,只好把包装纸一张张抹平,订成小本子。包装纸远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于是,他看中了他家隔壁的废品收购站,里面不是有废书、废报纸吗?

一个隆冬的早晨,在废品收购站门口站着一位小孩,脚穿一双有底无帮的芦苇编织的鞋子,脚指头像红萝卜一样露在外面,上穿一件破棉袄,一根也许是他祖父用过的腰带胡乱地捆在腰间,两手相向地伸进袖口里,放在胸前那一块棉衣遮盖一不到的地方,紫茄子似的脸上嵌着一双圆而大的眼睛,目光注视着店里的废纸堆。他混进了店里,来到了纸堆旁,像在家饥饿时抢糠饼吃一样,能多抓一点就多抓一点。他的胸部凸起来了,正得意地离开店门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他抓住了。解开他的胸襟一看,里面装了许多废报纸:“没出息的东西,这些报纸能换得几粒糖?”于是,他挨了两巴掌。流着泪走了。

虽然是挨了两巴掌,不过,报纸还是让他带回家了。他盛一碗江水掺一点锅脐灰,权当墨汁,然后用自制的笔进行练字。夜晚,一盏小油灯又常常得不到保证。于是,他又来到江边,借助江上的明月,用手指在沙滩上写字。写过一段时间以后,又拉起心爱的土二胡,明月、江风、音乐,江边夜晚,独特的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兴起之时。他常在芦苇滩里滚爬一番,然后跳进江水里,用小手在江水里写、画,直到大人们找来时,他才悻悻地回家。

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岁月里,废品收购站的废纸堆渐渐高起来,他每当走到这里时。总要停住脚步,往里面瞧瞧。尽管心里明白,走进去会遭到训斥,但挡不住的诱惑,又身不由己地靠近旧书报堆。突然,他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他看到了字帖,尽管已残缺不全旧得发黄,但对他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贝。于是,他带着长久的饥渴,读啊,读啊。一种从未有过的占有欲望产生了,禁不住又犯起了老毛病,把字帖一本一本地塞进怀里,说不清是兴奋。还是害怕,心跳得很厉害。神色很不自然,刚走几步,他又被一双大手抓住了。不过,此时他已作好了思想准备,宁愿被打一顿,藏在怀中的字帖是不能丢下的。营业员叔叔把手伸进了他的怀中,拿出了一本本字帖,随手翻了翻,出乎意料地露出了笑容:“好小子,拿去吧!”赵贵祥做了个鬼脸,一口气跑回家去。对照字贴在纸上写,在石板上写,在地上写,当然最多的还是在沙滩上写。从此,他成了废品收购站的常客,他感到好奇的书就借回去看,在那动荡的岁月里,别人在焚书、卖书,他却在藏书。别人停课闹革命,他却躲在芦苇丛中看书。如果说这是机遇的话,那么少时的赵贵祥似乎就懂得了抓机遇。

在校读书时,他的钢笔字、毛笔字就独领风骚。他写作文一般都能得九十分以上,不仅是文章写得好,经常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他的字又写得

特别的好,老师常常给他以高分。最出色的还是他的毛笔字,十六字的田字格,几乎一直保持着有十二个以上的字被圈上红圈圈。毛笔字一出名,那时派上了用场。出版报,刷标语,他成了主笔。每逢春节,他忙得不可开交,请他写对联的络绎不绝。亲邻的赞誉又常常给他以鼓励,他变得更加发奋。赵贵祥还喜爱音乐。他的笛子、二胡都是土法上马自制而成,演奏效果极佳。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他成了乐队的主手,他自制的竹笛在县人民大会堂演奏时,居然一曲惊人,连县文工团的专业笛手也自叹弗如。

江水、音乐、书画,伴随着赵贵祥度过了苦难而美好的童年。

小桥的启迪

1975年他中学毕业时,年方16岁。漫漫人生路怎样走过呢?困苦的家庭制约着他的追求。于是,他想到了上山下乡,也许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真的能有所作为。他虚报年龄主动要求到农场插队落户。

他所在的新生农场位于长江之滨,生活条件很艰苦。脏、重的活儿他并不畏俱,烦恼的是他的个子矮小,与箩筐差不多高,高个子青年抬土、抬石头时不忍心和他搭伙,沉重的石头和箩筐常常不自觉地吻他的脚后跟,一天劳务下来,他的两脚后跟常常流血。一个隆冬的傍晚,他和一位伙伴抬着一包水泥从船上往岸上走,七、八米长的跳板,对他来说好比是七、八里山路。他顺着跳板的坡度往前走,身后的水泥包总抵着他的脚后跟,他一步一喘,忽然脚一踉跄,身子一歪……好在他双手紧紧地握住肩上的扁担,人没摔倒。可是,水泥包掉进了冰冻的河里。他回头一看,水泥包正渐渐沉入水底。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小心翼翼地托起水泥包像托着自己的生命一样艰难地走上岸来。这时,岸上的同志发现赵贵祥的一只脚正流着殷红的血,他弯腰一看,原来一只破玻璃瓶划穿了他的胶鞋底,正牢牢地嵌在他的脚跟上。他咬紧牙关拔出了玻璃。是夜,是他在农场最痛苦、最难熬的一个夜晚。他自己简单地包扎了伤口,晚饭也没吃就躺在床上。他想了很久很久。自己若是个子再长高一点,或不是农场而是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看书学习,会不会有今晚的痛苦呢?他越想越伤心,蒙上被子痛苦地哭泣。忽然,他想起了长江,猛地掀掉被子,独自跛着脚向江边走去。月光下的江面,波光粼粼,江水拍打着堤岸,发出音乐般的响声。此情此景,勾起了他童年时回忆。童年时的追求和向往像江水一样流过他心头。他终于甜蜜地笑了。他回到宿舍以后,取出纸墨,一个劲地写和画,抒发心中的绵绵情意。

在三年务农中,还有一件事让他难以忘怀。一天,一位好心的姑娘一定要邀他同车进城看电影。他兴致勃勃地陪她进城。他们进了大会堂,他找了空位置坐了下来。不久,两束手电光照在他的脸上,要他验票。他愣住了,他陪那位女知青进门时,检票员不但没查他们的票,反而向他们点头致意,现在怎么又来查票呢?电影票仅一角钱一张,赵贵祥是买得起的。他提出补票的要求,这两位检票员说什么也不肯,两个人轮流在他的脑勺上敲了两下。他定神一看,这两位正是他农场的伙伴。这两个人像抓住一个小偷似的,把他从座位上拎起来,用手电光照着他的脸,在众目睽睽之下,骂他是乡巴老,对他进行侮辱。后来又把他拖进机房拳打脚踢。等他们发泄完以后,才把他像押解犯人一样推出大门外,扔于大街上。赵贵祥是个坚强的汉子,任凭他们怎样骂,怎样打,没叫喊一声,也没流泪,仅是用愤怒的目光看着他们。他强忍着疼痛,坚持着站了起来,向大街上人烟稀少的地方走去。深秋的夜晚,阵阵寒气逼人,他不由打了冷颤,稀稀落落的秋雨打在他身旁的枯叶上,发出索索的响声,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痛苦地呻吟。他漫无目的地走,不知不觉竟来到了一座小桥的下面。这小桥叫“迎春桥”,是小城连接东西的纽带。当年靖江人民抗击英军时,曾在这桥上前呼后涌,打击日本侵略者时,靖江人民也曾在这桥上挥舞大刀;支援大军渡江时,靖江人民又曾在这桥上大声呐喊,和平建设时期,这桥载着车水马龙。这桥如今成了他遮风避雨的桥。他静静地坐在桥下,看着小河的流水,想了很多很多。在农场,这些人与他都是新一代农民,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走进城里以后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呢?如果说有的话,他们的高贵是命中注定的吗?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这样呢?他想不通,愤愤地问风、问雨、问小河。风儿无语,雨儿无声,小河在静静地流淌。他伤心的合上眼皮。

他想到平生以来受罚、挨打,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他读中学时的一个秋天的夜晚。他每天晚上写字、画画、做小玩意儿都要到很晚很晚。他的父亲省吃俭用为他买火油。那一阵子他父亲手头特别紧,没有能力再买煤油。油尽灯灭,他仍不愿睡觉,灵机一动找来豆油、于是,他家里又亮起了灯火。他的父亲知道了,气得直喘气,没有了豆油,明天的菜汤怎么做呢?于是,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两巴掌。当晚,他趁家人不注意时,写了张纸条压在锅盖底下,离家出走了。他坐在芦滩里静静地想,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刻苦学习,为什么还要挨打呢?后来他终于想通了,母亲是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才打他。母亲待自己恩重如山,自己每逢过生日或生病时,母亲都要用一个小布袋子装上米丢在粥锅里,兄姐们喝稀汤,自己吃米饭,而且还不准他们看着他吃。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要发奋,这样才能对得起父亲和兄姐们。他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这时,他的身旁传出了呼噜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两个乞丐蜷缩在他身后。这些乞丐实在是可怜、可悲,如果不做生活中的懒汉而敢于拼搏、奋争,不也能成为富有的人吗?他又想到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也要努力去拼搏、去奋争,否则也将沦落为乞丐。想到这里,他跑步回到了农场,来到了江滩上,折根芦苇疯狂地写呵、画呵,心中的痛苦,心中的委屈,连同心中的热血全部流向了笔端。

1978年,他步入军营,当的是炮兵。沉重的炮弹没因他个子矮小而原谅他。每次过山头,对他来说都是生与死的搏斗。走不动时,就爬着向前,手掌磨破,膝盖也沁出血来,连呼吸也带血腥味。但他没有退缩,没有气馁,并不断告诫自己:不能掉队。不管一天的军训如何劳累,每当夜深人静,战友们进入梦乡时,他却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练字、写文章。到连队的第三个月,他竟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报刊发表了四篇文章。他的名字从此在连队传开了。他因实绩被调进了师政治部,后又调进了军政治部。

在部队三年中。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浙江日报》及中央、地方电台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180余篇。《诗刊》发表他7首诗作,《解放军文艺》、《贵阳文艺》发表他四篇小说,还编集谚语18万言。79年,他曾荣获南京军区文学创作一等奖。著名诗人艾青,臧克家曾专程看望过他,给他以鼓励。三年中,他剪辑的资料叠起来比他的身高还高,写字、习作所用过的废旧纸张可以用车装、用船载。这些纸张无一不记载着他的辛勤汗水和酸甜苦辣。

他又来到了已分别三年之久的小桥下面,依然是深夜,依然是小雨。三年了,地球围绕太阳转了三圈,他也好似在人生的旅途中转了个圈子,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三年的树木长成了材,三年的他,可以说是人生拼搏的一个辉煌时期,总以为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没有辜负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不会有负于他。可事实却不然。他从部队回来了,找一个工作是何等的不容易。他已进城好几天了,虽然找了好多人,这些人对他来说似曾相识,却很陌生。城里又没有亲戚朋友,身边又没有钱住旅馆,于是,他想到了这座小桥。也有人提醒过他,找工作要靠关系,没关系要走路子,送礼。他拿什么送呢?在部队的稿酬积聚了--"T-多元,离别时全分赠给战友了,战友们的生活也实在艰难,能帮助别人的就应当帮助,他总希望别人比自己好。他坐等的精神感动了安置办的一位同志,准备把他安排到检察机关工作,眼看介绍信就要到手了。可一位领导的公子说要去这个部门,于是,他的名字就像是黑板上的粉笔字一擦就没有了,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的事儿他却绝对不能办到的。

他抬头看看,桥正默默无闻地横卧在小河上面。小桥啊小桥,没有你,人世间再长的路,或是再短的路都是一条绝路,有了你,才能勇往直前。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座桥。也许他对这桥有了感情,接连十几个夜晚都是在这儿度过的。

他终于等到了安排通知,去了当时并不为人们所眼红的金融部门当一名普通办事员。

在数字王国里翱翔

银行,阿拉伯数字的王国,这对笔走龙蛇、文思如泉的赵贵祥来说,真是无可奈何。这无妨,他坚信,别人能干的事他一定能干,而且会比别人干得更出色。事实证明,他不仅操持银行业务游刃有余,而且很出色,1988年,他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是江苏最年轻的行长。

他以为书法与气功有关,气功又离不开意念,这个意念对他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有意念才能有顽强的决心,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那年人民银行建宿舍,由于矛盾多,困难大,一时褒贬不一,需要拆迁的几十户,需要盖的图章800多颗。有人打赌,假如赵贵祥把宿舍大楼建成,他甘愿把名字颠倒写,有人担忧,赵贵样把宿舍大楼建起来,恐怕皮也被剥掉了!赵贵祥硬把自己置于非胜不可的境地。但设计部门的方案不能令他满意,20套住房远不能适应众多职工的需要。他凭着秉性的聪慧和进取的豪气,凭着解决群众住房困难的满腔热情,注意研究地形,充分利用空间,敢于打破常规,匠心独运地设计出36套住房,并且套与套不同,房屋进深比原来设计的还长,新颖实用。令设计专家赞叹不已,竣工的大楼成为扬州市的金牌工程。个中的酸甜苦辣这座楼房是装不下的。

1993年7月的一天夜晚,赵贵祥又和以往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这一晚与以往不同,他的右眼脸被缝了7针,一条白纱巾正把他的一只眼睛裹在黑暗里。疼痛常常迫使他咬咬牙关,可他却若无其事地工作着。这些天来,人民银行正在搞办公室扩建工程。这个工程对他来说,又是开的顶风船,他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自行设计,限时保质完成。为此,他白天处理金融方面的事务,坚持每天晚上来工地,进行现场办公。真正瞌睡时,就在沙发上打个盹。这天晚上,他陪客人吃晚饭,尚未散席,他就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往家赶,脑子里老是想着工地上的事情,不小心撞上了路旁的电线杆,他匆匆忙忙赶到医院包扎了伤口就回到了建筑工地上。他做工作就这么任性。十多年来,他几乎从未睡过安稳觉。有一年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一连70多个小时未能成眠。有时一连个把月看不见自己的孩子。当天真、聪颖的小女儿需要爸爸辅导她作画时,妈妈却告诉她,爸爸出远差了,其实爸爸就在办公室里。这一工程又是提前竣工.新颖的建筑,成为靖江市的又一景点。

金融工作的繁忙是可以想象的,特别是作为领导者。但不管工作怎样忙,赵贵祥对于他生命的情侣——书法从未冷落过。每天晚饭后他就来到办公室,先阅读公文,处理白天未完事宜,到夜深人静,他便开始了龙飞凤舞的练习,直到凌晨二三点才悄悄地走进家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而白天他又是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赵贵祥默默地耕耘,在失败中求索。这是一个特殊的夜晚,他陪几位文友,一时兴起多喝了几杯。他尽管身子不听使唤,但脑子很明白,凌晨四时一定要起床练书法。酒醇觉也甜。醒时一看,已是凌晨三时,他想起床,可心里仍烧着一盆火,手脚也不像以前那样灵便。他告诫自己,如果这样下去,那今天的计划就要落空。怎么办?当机立断地走向卫生间,吐,吐不出也得吐。他用手指掏喉咙,掏了几次才成功。他发现呕吐物中带有丝丝殷红的液体,这是血。吐一点血算得了什么,只要头脑能清醒。他自己安慰自己。吐完以后,他沏了杯茶,请出了贝多芬和舒伯特,跟着他们进入了另一个王国。他似乎觉得自己有了灵感,于是,他开始温习功课。小鸟的歌声引来了黎明。他推开门,走上阳台。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冉冉升起。他怀着一种特有的快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裸体性格与“裸体艺术”

送上一颗洁白的心灵,

写上一页人间的真情。

相似的经历,

虽不能铸造同类的人。

但内心火一般的热情,

可以把彼此照亮。

赵贵祥把这首无题诗写在名片上,赠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和同仁,内心的独自,火一般的热情,使人难以忘怀。

他虽是一个地方上的金融长官,从不因手中掌握着令人羡慕的大权而显赫,哪家公司或工人,若是遇到暂时困难,只要他能解决,他无需求者第二次上门。因此,这个地区的企业领导人对他都待以真诚的敬重和敬佩。

他对自身要求很严格,把金融工作当作是第一生命,若是哪项工作出了点小差错,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错了就检讨。他对手下人的要求也并不宽松,谁的工作成绩显著就表扬谁,谁有能力就提拔谁。谁若是犯了错误,第一次指出,第二次批评,第三次则是计较,该处罚的就得处罚。若是哪位职工遇上什么困难,他会不遗余力地帮助。

他为人真诚、坦荡。他认为人生应该是赤裸裸的人生,内心世界应该像婴儿赤裸裸地来到人世间一样,那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的人也是人,是一种异化了的人。他总提醒自己,对人,要保持一份孩提时的纯真。

这种性格,影响了他艺术追求。他追求一种裸体艺术,也就是一种个性艺术。他颇为崇仰书画艺术名人,这主要是敬重他们的个性.但他决不效法哪位名家大师,各人的独特个性是效法不了的。因此,他的书法风格找不到哪位魁星留下的痕迹。任凭自己个性的发挥,他的艺术风格仅属于他自己。他也承认他书法风格的形成与长江有关系。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把“沧海一粟”作为座右铭。

他酷爱长江,长期以来.他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经常去江边,或伫立滩头读大江东去的浪潮,或静卧芦滩听浪击堤岸的喧哗,阵阵江风,朵朵浪花,都能使他心潮澎湃,灵感倍增。回到书房时,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好似在笔底滚动。

责任编辑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