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又何妨?
1993-08-27毛浩
毛浩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我身边骤然增加了许多条致富的捷径:买一张福利奖券、购一张足球彩票、赌一回马、参加一次有奖储蓄,都有可能使你步入大款的行列。新年给朋友寄明信片却在无意中送了人家一台彩电;添一件40元钱的衬衫倒可能得到一辆夏利轿车……据说现在有“摸奖专业户”,潜心摸索规律,长线短线结合,专以此为生为业。也有人琢磨着想编一本《怎样摸彩?》,创一次发行记录,可不知为什么迟迟没能编出来。
于是种种议论接踵而至。这是不是投机取巧?这是不是变相赌博?它不创造社会价值却坐收暴利,这是不是社会蛀虫?诚然,固然。只是,我们要看看他们到底蛀了什么,巧取何处。据报载,杭州一王姓“摸奖专业户”5年共参加各种摸奖活动359次,中奖44次,收支大体相抵,赢利仅68元4角。的确,也有一次暴发数万的幸运者,但多属无心插柳,要他谈点什么决胜之道,准难为死他。其实铁定的获益者是卖方。要知道资金的运动是创值的,奖出的彩电、轿车就是靠它们本身所刺激起的资金加速度带来的。
比摸彩更普遍一点的是炒股票。这两年股票热,有投机成功获利巨丰的,也有破财跳楼的。上海那位老兄炒股失败自杀,破财金额仅仅数千元。这在西方人可能会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我们这方面的承受力之弱。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和经济体制的因素,我们的金融意识非常淡薄。赚了钱了,先找个罐子埋起来,后来学会了存银行,到此为止,还是旱涝保收的。但突然要冒破财的危险去炒股票,这的确是跨度很大的一步。
曾有在美国的朋友谈起那里的金融意识,说是人们一般不肯让钱闲着的,若有盈余都会拿去买股票,买债券,不得已才存银行。至于银行的储蓄方式也是细致得让人眼花缭乱,人们总是精心选择,让自己的钱在数额和存期范围内最高速地运转,并获得最高的利率。让钱运转起来,这似乎是美国人的一种起码意识,每个美国人都深谙其中秘诀。因此几乎所有美国大报都必有两大内容,一是当日的股市行情,一是当日马经。
相较之下,国人的金融意识就逊色多了。据悉,在我们这个人均收入还居世界后列的国家,尽管国家银行的私人储蓄存款利率已经下降到令国际金融界吃惊的水准,城乡居民的私人存款却已超万亿元,这笔巨资如此低速地运转,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对跑马、彩票、摸奖乃至股票的敌视,在我们似乎是个潜在的公理,很少有人问问为什么。其实仔细想想,这于己于人于社会究竟有何坏处呢?赌博有害无益,因为金钱只是个人间流动,并且容易滋生出其他刑事犯罪,而社会性的彩票,它促进资金在社会更有效、更高速地运转,运转带来新的收益,把这些额外收益以彩金的形式分一部分给幸运者(炒股中还有相当的智慧因素),从而刺激起更高速的资金运转,这种良性循环,我以为是利大于弊的。有什么不可以呢?
尽力摆脱贫困而尽早发财致富,这可能是当前较为普遍、较为强烈的一种社会意愿了。客观地说,是它构成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这是无可否认的。这种意愿是圭臬瑰宝,而不是洪水猛兽。这应该是我们看待诸如下海、摸彩、炒股、跑马等五花八门新事物的基点。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起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种经济成功跟他们同时张扬个性的新思想密不可分。活跃膨胀的个性带来活跃膨胀的社会经济,因此,在我们渴盼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首先要学会看惯别人暴发,看惯意外之财,因为机会于人是平等的,况且于己无损,于社会有益。
也许有人会说让人靠侥幸而不是靠勤劳致富总归不太好吧!这让我想起一则寓言:某老汉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天梦想发财而不思劳作。有一天,老汉快死了,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在自家的田里埋有一笔巨款,你们自己去挖吧。两个儿子就空前勤劳地把田翻了个遍,可到了也没有找到钱。不过人们发现,这一年由于田地翻挖得彻底,庄稼长得特别好。对那些“摸奖专业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作如是观呢?!
(图象请见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