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不再是“骄子”是个进步
1992-08-24秦文红
中国青年 1992年6期
秦文红
前些年大学生几乎都戴校徽,原因是社会和他们自己都以为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受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我认为,大学生虽然是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但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骄子。在此之前,什么也不是。而大学生自信心的动摇,价值观念的变化,说明他们正在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为“骄子”的虚荣而自得,这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尽管如今社会上不乏“收入甚丰但知识水平低层次”的人,但这并非“对大学生未来的一种暗示”,也不是“知识贬值”的证据,更不是大学生荒废学业的理由。相反,这应该更加增强他们的自信:无知的人都能挣钱,我为什么不能?知识的力量,事实上已实实在在地显示在生活当中。如果从全国哪怕是从全世界来看,知识层次与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在我国,不能忘记广大的农民和普通工人)。出现“知识与财富成反比”的误解是因为对知识本义理解的狭隘和对少数现象的夸大。
社会已给了大学生一定的优待了——他们可以选择做个体户,个体户有多少反过来选择的条件?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是大学生,而在于是否拥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