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心
1992-07-15郑泽华
读书 1992年10期
郑泽华
读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传记,深为这位身材矮小、表情呆滞、生活刻板、终身未娶的日耳曼人所惊诧,惊诧他在教书、著书、散步的单调循环中提出了星云假说,创立了批判哲学;惊诧他毕生未离开闭塞、沉闷的故乡小镇而他的哲学思想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进程。自他后,许多杰出的文化巨人如歌德、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等都荣幸地宣称受到过康德思想的熏陶。康德曾说过:后来的哲学家都绕不开我康德这座桥。
象康德这样外表与内心形成强烈反差的例子在思想文化上不胜枚举,如现代派小说鼻祖卡夫卡终身都是一名保险公司小职员,当代世界级短篇小说大师博尔赫斯做了一辈子图书管理员。
由康德们我想到了三毛,一位也是因为心灵的漂泊无助而自残的女人。在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中,我听懂了她为了爱和不仅仅为了爱而流浪的心声。无论是浪迹天涯的三毛,还是足不出户的康德,尽管他们贡献给人类的的精神财富不可同日而语,但心灵的漂泊使他们寿命的短暂与漫长(康德享年八十,三毛减半)失去了比较的意义,他们的心路旅程在他们肉体寂灭后得以绵延。
古往今来,多少哲人智者,为了抵御恶政时弊,保持心灵的自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呆滞的外表、鄙俗的举止、乖
历史与文化就象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放眼回溯,风流人物与庸常之辈泥沙俱下、灰飞烟灭,唯有漂泊的魂灵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