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在奋斗中辉煌

1992-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8期
关键词:气管炎母亲

翁 赋 思 阳

今天,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深刻变革,正使我们民族特有的智慧和创造力放射出空前的异彩和辉煌。让我们听听一位青年发明家的故事吧,在他身上,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启迪……

●理想,在困苦中萌生

陈江辉出生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他刚学会走路,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好不容易长到十五岁,成了学校的一位中学生。可就在那一年,由于他对当时学校一些“左”的做法有意见,被撵出了中学的校门。没有锄把高的陈江辉,从此走上了扛锄把的人生道路。

生活是艰难的。但生活的艰难并没有能够熄灭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心灵中所蕴藏的创造的欲望。就在和父辈们一起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劳动中,陈江辉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农民手中的劳动工具太落后了。于是,一种强烈欲望在陈江辉的心中产生了:他想造一种开垦、推土两用的机器,在艰难的劳动之余,他开始捉摸这件事。

也许命运要考验他的勇气和毅力吧,它把一个冷冰冰的“失败”送给了他。是的,发明一种新的农具,那不仅需要一种想像,更需要科学依据。而这一点,对陈江辉来说,仍是一个空白点。

村党支部书记觉得这个小孩脑袋瓜还聪明,就安排他到村办粮食加工厂学习碾米技术。他的灵感在思索和实践中得到了启发,当时的碾米机由于速度太慢,每碾五十公斤稻谷都要经过二三次循环,才能碾成米。他根据科学的原理推断,采用堵住碾米机的出口,导致稻谷在滚轮作用下产生多转,达到一次性碾米的目的。经过多次的试验,终于成功了,功效一下子比原来提高百分之七十以上。

这一“发明”,在小村庄里震动非小。从此,“小聪明”成了陈江辉的别名。

江南农村妇女的确顶“半边天”,农活、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尤其那些正在哺育婴儿的农村妇女:一手抱孩子,一手淘米做饭;一边背上缚着孩子,一边吃力地洗衣、打水……陈江辉看到这一切,心想:能否用婴儿啼哭的声音来控制摇篮,这样不是可以减轻妇女们的负担吗?

要搞“声控摇篮”的试验,谈何容易,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钱。他想方设法筹了几百块钱,买来了仪器,“摇篮”做成了,但声控失灵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各种流言蜚语纷纷袭来,债主闻讯,纷纷登门讨债,逼他还钱。

“明天集市,我把家里的大肉猪卖掉,还清你们的钱吧!”老父亲又气又恼,只好硬着头皮忍痛把家里唯一的“过年猪”卖掉,替儿子还债。

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他的父亲却从此严以家教,不准他再搞什么“发明”了。

霎时间,经济上的打击,舆论和家庭的压力,使这位有志青年几乎躺倒。但他仍然抛不掉自己的理想,咬了咬牙,离家出走了。他帮人割稻插秧,替人挑担拉车,挣钱湖口,并继续购买仪器搞科研。

陈江辉借钱买零件,筑起了债台,有一债主讨钱不着,写状纸告他是“诈骗犯”。他被收容了。在收容室里,他想哭,谁理解?他想闹,与谁闹?蓦地,一个念头萌发了,就此了结人生!

当他正想实施自己的“念头”时,脑海里不时萦回起与母亲几天前相见的情景——母亲看他黄皮寡瘦的样子,紧紧抓住他的手,扑籁籁的眼泪一颗颗滴落在他的手背上,颤抖着嗓子说:“儿啊,只要你认准路子就走下去,债务,家里想办法给你还清”。

“我如果这样去死,怎么对得起母亲?!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还清债务,用科研成果报答母亲的深恩。”想着,想着眼前又闪动起希望的火花……

一跨出收容所的门槛,陈江辉就急于搜集科研资料。他向出嫁的姐姐借了三百元钱,1984年九月他来到杭州,住在每天房费只有八角钱的地下室旅馆,每餐吃三角一碗的面条充饥。他找到省科技情报所,借了一百多本书刊,便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地苦读起来。这样,他在杭州住了三个月,做了三万多字的笔记。回来时,身子虽瘦了,但知识却充实多了……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陈江辉搞发明更着迷了。一次到杭州,在省科委看到拨码自动电话时,他用惊奇的眼光细细观察了一番,脑海中蓦地闪出一种想象:能不能用按码开锁呢?

陈江辉凭着一支电烙铁和一只万用表,开始投入“按码开锁”试制。一次,二次……十次……二十次……四十二次,四十三次,试制均未成功,当他做四十四次试验时,用按码开锁的“新颖保险锁”终于成功了。

接着,他又开始试制“自来水龙头自控器”……

1987年2月,陈江辉试制的自来水龙头自控器、控温电热梳等产品又相继获得成功。

不久,陈江辉又研制成功我国喷雾器制造上的一项创新——新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一家玻璃钢厂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聘请小陈当技术顾问。短短几个月,这项新产品取代了该厂滞销的手摇玻璃钢喷雾器,首批生产的五百台新产品,被用户抢购一空。

接着家乡临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破格聘任陈江辉为市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江辉又开始了新的奋斗。

●成功,在艰难中获得

正当陈江辉在拼命奋斗时,家庭的不幸却接踵而至——母亲早逝,岳母患肿瘤住院开刀,父亲又有气管炎……

陈江辉把无限的悲痛深埋在肚里,但他没有忘记母亲在临终前两天对他说的话:“江辉儿,你东研究西研究,没有研究出一项为民解除痛苦的产品,以后你要搞点医药的研究,把你父亲的病治好,使他享点清福,死也瞑目了……”

母亲的遗嘱,使陈江辉萌发了攀登医药技术高峰的雄心。

为了研究医药,不影响工作,他提出辞职。许多人为此惊讶、嘘唏,赞叹,嘲讽。在市区科委不但工资不低,待遇不薄,还作为在编干部,又可评职称。为什么要辞职?陈江辉坦率地说:“我想搞中药研究,市区没有一家中药厂,无法为市区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更何况初次尝试,成败难料,我不能白领国家的工资。”市里领导拗不过他,无奈地“准许”了他的辞职。

1990年夏,陈江辉踏上了浙南游击队的根据地——括苍山。他好不容易访到了一位民间专治气管炎的“隐士”,他向这位民间医生说明了来意,请老医生告诉他气管炎的医疗方法。

陈江辉回家后,据老医生的指点,他翻阅了大量有关治疗气管炎的资料,结合各种中药的性能,配制成治疗气管炎的特效药。他把第一次配制成的“陈氏气管炎根治药”给家兽服下,他细观察动物的反应情况,一切正常后,他又配制了一份给自己服下,无任何副作用感觉,再给父亲服下,效果甚佳,父亲的病奇迹般地痊愈了。陈江辉高兴得跳了起来,即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专利局认为此项发明并不是一般的发明,请中外专家、行家进行鉴定。接着《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中华企业》等报刊相继报道了医药界上这一重大发明的消息。

陈江辉为了试制“陈氏气管炎根治药”呕尽了心血,无休止地超负荷运行,他支撑不住这副为科研累积成疾的身子,被迫住进了医院。

十多年来,陈江辉研制成功新产品78项,其中15项新产品获国家专利权,还有50多项发明项目国家专利局正在复检、审批之中。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可以显示人生的价值。环境可以限制一个人的才能,但这种限制并不是绝对的。理想的人生境界,恰恰就是一种追求卓越、勇于超越的生活。

(南方摘编自《语文报》)

猜你喜欢

气管炎母亲
母亲的债
家禽受到冷应激后的发病过程及防控措施
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长期误诊为气管炎1例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防治气管炎的自我推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