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难解的谜

1991-09-27谢然浩

中国青年 1991年2期
关键词:国营企业个体户坯布

谢然浩

据有关部门透露,为了使1990年工业生产增长目标得以实现,国家新增了1700亿元的信贷规模,其中大部分贷款给了国营企业。例如乡镇企业全年新增流动资金贷款仅11亿多元,连国营企业的零头都不到。

按理,国营企业的生产增长速度该比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相对快一些吧?情况却恰恰相反。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1990年1至6月,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增长为0.5%,乡办工业增长为5.8%,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长了39.7%。到了年底,情况依然如故。截至11月份,三者的比例分别是2.2%、22.6%和47.3%。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分析1990年全国经济增长情况时指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乡办企业和其它类型企业。”

自然会有人问,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柱的国营企业为什么和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在1990年表现出这么大的反差?

这似乎是一个谜。

其实,谜底就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最近,一位记者去西安染织厂采访,带回了一条发人深思的消息。西安染织厂有职工1100多人,拥有3条现代化生产线。1990年,由于销售不畅,开工不足,到10月底,已累计亏损110万元,致使职工按月拿工资都成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在陕西从事布匹买卖的浙江个体户,以每米6元的价格,大批购进西北国棉四厂生产的条·纹西服呢,提到染织厂,每米只付2元加工费,马上使原来无人问津的坯布成了抢手货。尽管加工过的坯布卖到每米12元,前来抢购的人还是争先恐后。

记者问该厂厂长:“这么赚钱的事。咱们为什么不自己干?”答曰:“我们对市场吃不准。生产后销不动,谁负责?”继而叹曰:“个体户可以随行就市,我们不行。我们国营企业,价格要按规定来。稍有变动,上边就来查问……”

为什么这家染织厂眼睁睁看着个体户大赚其钱,自己却无所作为,无能为力?为什么许多国营企业在乡镇企业等咄咄逼人的势头面前只能是退避三舍?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很多的,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它们远不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国营企业生产经营都有“婆婆”管,有“计划”,有“奶水”救急,有铁饭碗可捧,有大锅饭可吃,就是缺乏必要的自主权。而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则相反,生产经营全靠自己,活得下去则存,活不下去则亡。

企业机制不同,自然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态度和行动也就不同。江苏一位国营企业厂长在谈到1990年企业困难时对笔者说:“希望上级多管点事,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有什么办法呢。”而一位江苏的乡镇企业的厂长则对笔者说:“无论市场怎么变化,我相信,只要想生存下去,你总是会找到办法的。”

来自江苏的消息似乎证实了这一点。该省乡镇企业在1989年10月出现下滑局面后,不失时机地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之路,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大搞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于1990年2月重新出现了稳定回升势头。到年底,累计增幅8%,比省内同期国营企业增速高出1倍以上。

国营企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工程。在前1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以往的改革是沿着放权让利思路进行的,并未从制度上触及企业的管理体制,企业政企不分,吃国家大锅饭,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等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1990年的经济生活再次昭示我们:推进、深化企业改革刻不容缓,势在难免。

猜你喜欢

国营企业个体户坯布
一种减少坯布褶皱的辅助措施
从“倒爷”到8000万大军 个体户占市场主体已超六成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
提升坯布质量的措施探讨
关于国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坯布裁片缝制面料利用率因素的研究
偕胺肟—稀土离子Sm(III),Eu(III)配合物坯布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①
国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国营企业改革的历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