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身经济建设争做“八?五”功臣

1991-09-27本刊言论

中国青年 1991年1期
关键词:热情劳动中心

本刊言论

199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我们党将迎接自己光荣的70周年生日,我们的国家将开始进行新的第八个五年计划。对于代表着希望与未来的一代中国青年来说,我们应该以艰苦奋斗的崭新业绩,向为我们开创了美好生活、哺育我们茁壮成长的党献上一份厚礼,我们应该用一代人青春脊梁担负起“八?五”计划的新的历史使命。

回首90年代第一青,我们欣慰地看到,我国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深化,一度出现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工业在克服产品市场疲软、生产滑坡中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农业取得了少见的丰收。1990年的成绩,为新的一年乃至今后的5年、10年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1年至进入21世纪的10年,是宝贵的10年,关键的10年。举目世界,一方面,旧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正在为新世纪描绘着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美好蓝图,我们就是要在这复杂的世界背景和人类文明进步、和平发展的总趋势中,抓住对我们壮大发展的有利因素,把握并驾驭好这个不可多得的时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谁抓住了这10年,谁就抓住了2]世纪,抓住了未来,我们决不能错过和怠慢这个会使我国有长足发展的时机。

最近,党的七中全会提出了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于“八?五”计划的建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实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保证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才能尽快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建设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才能赢得未来。我们在80年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赖于此,我们才能得以在国际风云的变幻中站稳脚跟。我们在90年代要更加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聚精会神地搞经济建设,要一切围绕这个中心,服从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谁如果真心实意地拥护社会主义,谁就应在经济建设中献计出力。谁如果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谁就应在发展生产力(包括精神生产力)的舞台上一展身手。这是我们应有的共识。

能否抓住加速社会主义现代经建设的有利时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我们这一代青年能否从现在起就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奋斗。当代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历史已按照它不可抗拒的规律,把这代人推上了建设的舞台和建功立业的第一线。像上一辈人用自己的鲜血和主命托起了新中国的太阳一样,21世纪的美好前景,现代化的宏伟理想,也必须靠当代青年用青春和汗水去描绘。我们还是要讲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依然是国家振兴、民族腾习的重要法宝,对广大青年来说,提倡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更重要的是提倡辛勤劳动,为社会多做贡献、多创造财富。劳动是社会的“太阳”。没有对劳动的热爱和热情,其它所谓的热情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劳动,既包括体力型劳动,也包括智力型劳动。提高科技文化知识,培养智能优势,是新的时代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新的要求。

要提高劳动热情和学习热情。当前关键是进一步做好活血化瘀、理顺青年情绪的工作。在一部分青年中存在的无可奈何、无所作为的情绪,对人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劳动潜力的开掘都是极大的障碍。党中央在关于“八?五”计划建设中重申“双百”方针,鼓励人们大胆探索和大胆创造。大政方针已经非常明确。应该看到“八?五”自身价值的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具体地说,在岗位争优创一流的活动中,在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发明创造的“五小”活动中,在开展文明经营、促销扩销、优质服务的活动中,在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活动中,当代青年有着自己的最大优势。我们应该珍惜历史的赐予。

愿每一个有志的中国青年,立足1991年,面向21世纪,人人争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年功臣。在“八?五”计划的宏伟画卷上,留下我们这一代无悔的名字。

猜你喜欢

热情劳动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热爱劳动
“热情”的沙漠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