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月

1990-08-28

中国青年 1990年12期
关键词:蔡锷

1876年12月:使英大臣郭嵩焘自上海出洋

由于英国驻华使馆翻译官马嘉理在云南被杀引起外交交涉,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钦差大臣”。郭嵩焘1876年12月自上海赴英,次年1月21日抵达伦敦,同年4月3日被任命驻英公使,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使馆外交官员。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他19岁中举,29岁成进士。1853年随曾国藩办团练,后任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等职。出国前在总理衙门供职。著有《条议海防事宜》,提出“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在英任职近两年时间里,郭嵩焘除完成正常外交事务外,将全部精力都用于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现状、教育设施和经济理论,多方面探求英国强盛的原因。通过参观、访问、调查,他深感清政府的保守和落后,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由此遭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攻击。一直与郭不和的副使刘锡鸿更罗列郭“诋毁时政”、同伦敦商人“握手”、学习英语等“十大罪状”向总理衙门告发。1879年1月31日,郭嵩焘奉调回国,结束了驻英公使生涯。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东瀛投海自杀

1905年12月8日,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怀恨投海自杀。陈天华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恩黄,湖南新化县人。1903年初,他怀着满腔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同年4月,留日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陈天华积极参加,并与黄兴等被举为归国革命运动员。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他作为发起人之一,被推为会章起草员。《民报》创刊后,任撰述员。在此期间,陈天华为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唤醒全国人民进行反清革命,还写了《猛回头》、《警世钟》和一些政论文章。《警世钟》、《猛回头》通俗易懂,传诵一时,为辛亥革命的思想动员起了巨大作用。陈天华投海前,遗有一篇“绝命辞”,沉痛地说他的死是为着唤醒国人的觉醒。并留给留日学生总会一封信,要他们坚持斗争。1906年,陈天华烈士的灵柩运回湖南,长沙学生及其它各界万余人手执白旗,高唱挽歌,送葬于岳麓山。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锐不可挡。但在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上独立各省意见分歧,相持不下。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由于孙中山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在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他的归来受到广泛热烈的欢迎。29日,各省代表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乘专车赴南京就任。晚10时,就职典礼开始,孙中山发表就职宣言,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次日,通告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采用公历纪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随后,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临时政府各部总长、次长的任命名单。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灭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举兵讨袁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下令自1916年元旦起废除中华民国纪年,改称洪宪元年,正式称帝。辛亥革命后任云南都督的蔡锷,曾被袁世凯羁留北京。蔡锷在袁世凯酝酿复辟帝制时就曾与梁启超等密商潜返云南起兵讨袁。为麻痹袁世凯,蔡锷一面邀集孙武、唐在礼等军界要人在自己家里举行赞成帝制的签名活动,故意与京中名妓筱凤仙打得火热,闹得满城风雨;一面密电云南督军唐继尧、贵州护军使刘显世等速作反袁准备。11月中旬的一个深夜,蔡锷巧妙躲过袁世凯密探的监视,登上开往日本的山东丸号运煤船,取道日本,经香港、河内,于12月19日到达昆明。25日与唐继尧、李烈钧等通电全国,宣告云南独立,揭起讨袁旗帜。随即将云南陆军改编为护国军,蔡锷、李烈钧分任第一、二军总司令,统兵出征讨袁。袁世凯闻讯,下令延期“登极”,调兵征伐。蔡锷率军在川南与北洋军曹锟、张敬尧部浴血激战,重创张主力第7师,攻占江安、南溪等地。护国军在滇南、广西边境也取得重大胜利。贵州、广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见大势已去,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继续作大总统。但护国军坚持袁必须退位,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忧惧而死。护国战争最终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

1918年12月22日:《每周评论》创刊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辟有社论、国内外大事述评、随感录、文艺、新刊批评等栏目。适值“五四”运动前夕,该刊登载了《共产党宣言》,发表了许多介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文章,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理论上为“五四”运动作了准备,对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第26期起,胡适接替陈独秀任主编,刊物的方向和性质有所改变。李大钊曾就“问题与主义”在刊物上与胡适展开论战,回击了资产阶级右翼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污蔑。该刊共出37期,1919年8月30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

1927年12月1日:蒋宋联姻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婚礼。蔡元培、余日章任证婚人。但真正的撮合人是孔祥熙夫妇。是日,蒋介石发表《我们的今日》称:“我今天和最敬爱的宋女士结婚,是有生以来最光荣、最愉快的事。”“我们的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但实际上,正像人们所指出的,这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联姻,不过是“中(蒋中正)美(宋美龄)合作”,即中国军事独裁者与受美国支持的宋氏买办财团的结合。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独霸我东三省的罪恶目的,于1928年6月3日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炸死自京回奉的张作霖后,又用各种手段胁迫东三省保安司令张学良独立。张学良集国耻家仇于一身,决然不为所动。他一面申明自己是中国人,要以中国人的意愿为意愿,一面通电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军事行动,希望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在占领京津后,为避免在关外与日本发生冲突,也决定和平解决东北问题。8月3日,蒋介石派方本仁参加张作霖葬礼,借机与张学良谈判东北易帜。张学良再次表示了希望统一的愿望。当时,围绕东三省易帜,美日等国斗争十分激烈,美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支持蒋介石“统一”东三省。日本政府为摆脱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最后被迫表示东三省易帜“是中国内政问题”。12月29日,张学良正式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即将原来青黑五色旗改换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国民政府随即将东三省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任命张学良为司令长官。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日本分离东三省的阴谋未能得逞。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

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的魔爪从东北伸向华北,制造事端,企图推行“华北自治”,建立第二个“满洲国”。一味妥协退让的国民党政府,竟决定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在中共中央团结抗日宣言的感召下,12月9日,北平各校大中学生6000余人在新华门前集会并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向国民党北平军分区负责人何应钦提出反对“防共自治运动”、停止一切内战等六条要求,不料遭大批警察镇压,百余学生受伤,30多人被捕。翌日,北平全体学生罢课。16日,城内外44所大中学校的学生集会天桥和正阳门前,通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收复东北失地”等文件。当晚,30多学生被捕,400余人受伤。但在广大学生和市民的英勇斗争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学生们还组织南下宣传团,使杭州、广州、武汉、上海等30余大城市学生相继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成立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一二九”运动打破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沉寂的政治局面,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在日军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依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于1936年10月22日飞抵西安,督促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进攻红军。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张、杨认识到“剿共”没有前途,团结抗日才是正确的出路,主张与红军实现停火,多次向蒋苦口劝谏,均遭蒋申斥。12月12日晨,张、杨两将军被迫捉蒋“兵谏”。事发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争取实行全面抗战的方针,派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等到西安参加谈判,促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团结抗日,中国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在华北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血腥屠杀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上旬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19万多人,零散被杀的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暴行纪录抗日战争胜利后,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到中国处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本期作者:寇伟

猜你喜欢

蔡锷
关于击椎生是否蔡锷问题的补证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蔡锷巧离虎口
《少儿蔡锷》讲述励志故事
小蔡锷对对获四宝
小蔡锷讨风筝
蔡锷与樊锥
蔡锷与袁世凯交谊的历史细节
古代的酒规
朱德与恩师蔡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