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服务队的故事

1990-08-28东林

中国青年 1990年5期
关键词:前线团支部服务队

东林

在南京无线电厂,人们为“熊猫”电器骄傲,也为15年来坚持学雷锋的青年服务队自豪。

一封挑战书

1975年,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全国共青团干部和军队团工委干部时意味深长地向全中国人民大声疾呼:雷锋到哪里去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唤起人们的思考。

当时,在南京无线电厂基建科任团支部书记的蒯世午不止一次地思忖:我们到哪里去把雷锋找回来呢?他把基建科团支部一帮伙伴们找到一起,他们无比庄重地决定,在自己的身边找雷锋,自己争做活雷锋。于是,删世午团支部便向机动科团支部发出了“学雷锋争做百件好事”的挑战书。

机动科团支部书记王明礼对蒯世午的挑战当即就表现出了一个热血男儿应有的气魄:应战。于是,在南京无线电厂,在“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的春天里,一场发自内心的“学雷锋做好事”竞赛活动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两个团支部的小青年们实打实地干了起来。每天上班铃没响,两个团支部的人就早早地来到了车间,打开水、扫厕所、修工具……但几天下来,他们便发现这种好事毕竟有限,天天如此,似乎也算不上什么好事。于是,大伙儿便把目光转移到车间以外。他们发现,工厂许多人生活水平不高,一辆自行车快不行了还“吱吱呀呀”地骑着,半路抛锚上班迟到的事常有。许多老工人也对小伙子们说:“如果团支部能成立个义务修车组,就是做了件大好事!”

这个主意不错!至少拓宽了做好事的路子。于是,基建科团支部便找来鎯头锤子之类的工具,利用午休,在厂区大楼前正式挂起了义务修车的牌子。

这一炮还真的打响了。头一天就修了好几十辆自行车,解了许多人的燃眉之急,一个月下来,好事远远超过百件,仅自行车就修了300多辆。

接下去的问题是继续学雷锋还是到此为止。蒯世午组织团支部对此展开了讨论,主题是“学雷锋是学一阵子还是学一辈子”。讨论的结果当然是学一辈子。于是,蒯世午和团支部一帮人便正式成立了“基建科自行车修理服务队”。定时、定点、定人,长年坚持为本厂职工义务服务。

精神的力量

1978年后,中国社会开始进行的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使得这一代青年人开始反思社会,反思人生。

对于南京无线电厂的团组织来说,人生观的大讨论给他们坚持了好几年的学雷锋活动出了一道难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他人还是为自己?这雷锋还学吗?

对于参加到青年服务队中的服务队员们来说,除了这些理论问题的困扰外,还有奖金的困扰。“跟着班组长月月多拿奖,跟着团支部月月尽义务。”一些服务队员说,“咱们义务服务坚持了好几年,苦也吃了不少,反正现在也不时兴这个,收起摊子算了。”有的队员干脆不再参加义务服务活动。青年服务队就像大风大浪中的一叶扁舟。

这年深秋的一天,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的党委书记张关林站在厂部大楼前,望着曾经红红火火的青年服务队的活动场地如今冷冷清清,心里不是滋味。他找到服务队长蒯世午说:“咱们这支学雷锋的队伍说什么也不能散啊!”这位有远见卓识的党委书记当即在全厂大会上,以“优秀质量管理奖”的形式奖给了青年服务队100元,以表明厂党委

的鲜明态度。服务队也紧接着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在大家统一了“学雷锋应当学一辈子”的思想认识后,又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活动,正式成立了南京无线电厂青年服务总队,下设11个分队,从原来单一的修理自行车,发展到修理电视机、收录机、手表、收音机等十几个服务项目,服务队员也由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并开始走出厂区,走向社会服务。

冬去春来,这支服务队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的城市和乡村。

到南疆去

1987年,云南前线战火犹酣。

在南京无线电厂旁边有所部队医院住进了一批从云南前线下来的伤员。每天清晨和傍晚,南京无线电厂的青年们都能见到这些被炸伤的战士们躺在轮椅上,让人推着散步。每当这个时刻,青年们的心便一阵紧缩。他们主动到病房,为这些伤残的英雄服务。服务队员们了解到,前线部队因条件险恶,环境艰苦,许多战士的收音机、收录机、手表不是被敌人的炮火炸坏震坏,就是让雨水淋坏。他们非常渴望前线能有一支战地修理服务队。服务队员们便产生了到南疆去的念头。当他们把这一想法告诉厂领导后,立即就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厂团委在经过严格挑选后,组成了一支10人服务小分队,开赴老山前线。

9月9日,他们一行人离开南京,10日到达昆明,当天就坐上了赴老山前线的汽车。

在前线的日子里,服务队员冒着敌人的冷枪冷炮,深入到前沿阵地、猫耳洞中,克服旅途劳累引起的头痛、呕吐以及水土不适引起的腹泻等困难,没日没夜地精心修理战士们的电器。当修理手表的零件用完以后,服务队员们把自己手上戴的手表卸下来,将零件配在战士的手表上。

短短的20天,青年服务队冒着生命危险,行程7000多公里,为战士们修好了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手表、剃须刀、照像机等物品近千件。战士们称他们是“战场修理的轻骑兵,前线战士的知心人”。

新人的诞生

南京无线电厂青年服务队有两条宗旨:为社会服务活动与工厂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为他人服务与培养四有新人相结合。这个宗旨,使得青年服务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987年4月,青年服务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便在首都北京赢得了一片赞扬声,“熊猫”电器产品也因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而声名鹊起。正如团中央书记宋德福在接见服务队员们时说的那样:“你们坚持开展义务服务活动,用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形象宣传了你们的企业,宣传了你们的产品,你们的服务方向是正确的。”

15年来,在南京无线电厂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贯例:凡是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都必须参加青年服务队,凡是技术过硬、业务精通的青年都在青年服务队。因此,15年来在青年服务队的旗帜下成长起来的2000多名青年中,成为技术骨干、生产能手、革新能手、质量标兵、管理人才的就有600多人,许多人已经担任了工厂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

施宁伟16岁进厂,被分配到收录机生产车间当了一名装备工。自参加了厂青年服务队修理收音机、收录机活动后,他便感到自己掌握的无线电知识太少,要学的东西太多。于是他发愤自学,不到5年时间,他便由一名装配工升为音响分厂的车间主任。现在,28岁的施宁伟管理着一个200多人,有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生产车间。

贵在坚持。南无青年服务队就是凭着这样一个朴素的信念干出了这么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15年来,他们累计为群众义务修理电视机8万多台,收录机16万部,自行车15万余辆,钟表9万多只。青年服务队的代表两次出席了“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会议,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猜你喜欢

前线团支部服务队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五老”志愿服务队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