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特殊”的人

1990-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10期
关键词:特殊后遗症手风琴

依 达

中学时代。有一天班里来了个瘸腿的男生,听说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我们只是好奇地偷看那条拐了个弯弯的腿,从不与他讲话。

其实他长得很漂亮,眼睛又黑又大,一件绿色军上衣不曾换过,我们知道他家穷,长达八里的上学路,他每天步行。

他事情做得不比谁差。拔麦子他不落后,挖畦埂也不落后。我们一下子觉得,除了那条伤腿,他其实很强健很有力。男生们便服了他。

后来各科的考试成绩公布,他的数理化成绩超过了班里原来的“尖子”,就成了班里最有人缘的人。他这人很厚道,无论什么人请教问题,他永远诲人不倦;再后来我转了学。听说他没考上大学,没有人能说清为什么,大家都为他惋惜。

上大学那天,我发现隔壁住着个跛腿女孩,她也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我经常听见她拉手风琴,都是欢快的曲子。她长得秀气,有一次竟在舞会上看见了她,虽跛着腿,却跳得极其快活、自在,丝毫不让人可怜,只觉得可爱。以后,见到她的男朋友,好帅气的小伙儿,一下子又对这个残疾的女孩钦佩得要命。

每到春天,就想起这两个肢体不全的男孩女孩。经过一个暗然沉寂的冬季,春天浓郁蓬勃的生机给人更深的感受,让人加倍珍惜,也就更理解这两个拼命享受生活的残疾人——正是生命的残缺使他们更加珍惜生命。

(韩良富摘自《中国社会报》)

猜你喜欢

特殊后遗症手风琴
这就是搞机达人的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立足特殊化,巧解数学题
档案见证基层民主在“特殊”选区的首次实践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怎样转化个别“特殊”的幼儿
一次“特殊”的考试
创卫不应“要了面子伤了里子”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