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不可轻视

1989-08-24陈玉胜

中国青年 1989年1期
关键词:杠铃山林重量

袁仲强是个技术型的举重选手,他潜质中有多少力量,都会在临场比赛中通过技术充分发挥出来。本来,他不是一个举重的料,52公斤级里数他个高、体重、力量小,可就因为他反应灵敏谐调,抓杠举杠的成套技术特好,才使他在举坛冒出头角、在第一次参加大型的1988年全国城市运动会中,力压诸强,夺得52公斤级冠军。

这个冠军来之不易,可以说,对手的强硬已逼得他把平日里含辛茹苦、埋头苦练所聚集的全部功力,几乎发挥到极限。当金牌挂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想笑却没有笑出来,他梦想征服的应该是另一种金牌、但看来,他离那块金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1981年,他12岁。刚上初中一年级就开始了举重训练。那时候,他根本不喜欢举重。他喜欢跑、跳、打篮球。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凡他参加的运动项目,他都会争个第一名。可进入体校学习举重,参加正式比赛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沾过第一的边,甚至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也总赶不上那些同级别的伙伴。一个从前处处拔尖的人物,成了默默无闻之辈,争强好胜的袁仲强当然不甘心。他暗暗发誓要争一争,让已经成为过去的少年时代的冠军梦,重新回到现实。

举重犹如百米赛跑,极为讲究灵敏、速度和突然爆起的力量。因为这三者在举重过程中,如发挥得好,就会用力经济,事半功倍,就会超水准地创造出奇迹来。所以,这三者的高度谐调统一,就是举重技艺臻于化境的最高阶段。凡是举重运动员都明白这看似浅显的道理,但最后能达到这一阶段的人,则少之又少。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两点,一是身材条件不理想;二是悟性不高。故此,一个天才的举重运动员,一定要身兼这两点,否则,他永远不会在举坛上创造出震撼世界的纪录来。

而袁仲强呢?他恰恰身体条件不够理想。他属瘦高型。52公斤级的身高,应该在1.50米左右最合适,可他却近1.60米。这就是说,在举同样重量时,他比别人高10厘米,就要比别人多用几十公斤的力量。对一般人讲,身高与体重应该成正比,而对一个举重运动员来讲,则要求成反比。此外在同一重量级别中,身体越轻越占便宜。但袁仲强不仅占不到一点便宜,反而由于降体重,身体瘦,使力量的潜力受到限制;又由于身体高,在降低重心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难。举重需要力量,可他恰恰在力量以及发挥力量的关键方面不占任何天然的优势。他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无疑非常之难。

有时想想,他也会感到奇怪和不解。当初教练为什么会挑上他。其实教练选他自有道理。袁仲强虽然身材高一些,但身体的柔韧性和谐调性特别好,更重要的,他非常善于动脑子,对举重之道悟性甚高,一个复杂的技术动作,他掌握很快,领会得非常透彻。如果一个力量有200公斤的选手,比赛中却只能发挥出150公斤;而另一个选手,平时力量只有150公斤,但却能通过高超的技术,在比赛中发挥出这150公斤来,那么教练们则会更看重后一选手。袁仲强正属于后者。技术是基础,打扎实之后,提高力量则只是时间问题。

在初学举重时,袁仲强在钻研举重的技艺上,表现得比某他孩子要更为迷恋和专注。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以举起多少重量而得意,而是在训练的空闲里,总拿着一根木棍,默默地反复体味那蕴藏在拉杠、提杠、翻腕等各个环节之中的无穷奥妙。他苦苦地用心,甚至超过了苦苦地用力。开头,这种努力的进步是缓慢不起眼的,从1981年到1986年间,他的成绩比起同伴来要差一大段。可到了1987年,他像突然变了另一个人似的,一下子超过了往日的伙伴,成绩直逼青少年组的全国纪录。

1988年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山东济南拉开战幕。19岁的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全国比赛。这次运动会,除了几个参加24届奥运会的顶尖人物之外,全国举坛的精英几乎全部到齐。因此,决战的帷幕刚一拉开,各队争夺便立即进入白热化。

广州市代表队的袁仲强,在抓举中,第一把只要了102.5公斤,而由名将吴数德带队的广西南宁队的丘山林,第一把就举起105公斤,气势咄咄逼人。武汉队的甘永奎和陈涛也不示弱,在第三把时分别举起105公斤和107.5公斤。袁仲强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第二把时,他顺利举起107.5公斤。南宁的丘山林第二把要了110公斤,这可以看出,在技术安排上,他们是先拼后稳,先向高纪录冲击。这有两点用意,一是一旦成功,就会给对方造成压力;二是用这股冲劲打乱对方节奏,激对方急躁。但丘山林第二把没有举起来。按规则,他休息几分钟后,还要在袁仲强之前再第三次试举110公斤。

在以往的比赛中,袁仲强几乎从没战胜过丘山林,虽然在预赛时,袁仲强得第四,丘山林仅得第五,但谁都看得出,那是丘山林故意打埋伏,保留了自己的实力。一个在预赛中过早暴露实力,过早兴奋起来的运动员,在决赛中反而往往拿不到好成绩,这似乎成了竞技比赛的自然规律。在这次预赛中拿前三名的运动员,两把之后,就被袁仲强和丘山林抛在后面。丘山林第三把终于举起110公斤。

第三把,袁仲强也要了110公斤。在总体实力上,抓举是丘山林的强项,挺举则比袁仲强稍差一些。以往袁仲强输给丘山林时,都是在抓举上吃的亏。今天如果要战胜丘山林,则必须在抓举上与其平分秋色。可110公斤是袁仲强平时训练中偶尔能达到的最好成绩。在这样大型的比赛中,他能发挥出这最好的水平吗?

袁仲强出场了。他先细细地在手上涂均滑石粉,然后不慌不忙走到杠铃前站稳。他眼睛微闭内视,意守丹田,就在规定时间只剩最后十几秒钟时,他弯腰抓杠,一声虎吼,杠铃已高高举过头顶,漂亮!拉杠,上翻,一气呵成,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抓举成功了。但此刻却容不得他丝毫放松和喘息。最后决定胜负的挺举又开始了。

曾在抓举中被袁、丘抛在后面的两名武汉选手,不甘示弱,奋起直追。甘永奎第一把就挺举起130公斤。丘山林也改变了战术,因抽签排在袁仲强之后,所以他也采取了先稳后拼的战术,紧紧咬住袁仲强,他第一把轻松地举起125公斤。而袁仲强依然不动声色地稳扎稳打,他第一把举起127.5公斤。

第二把,甘永奎试举135公斤失败,袁仲强则力举132.5公斤成功。丘山林紧随在后,也举起130公斤。彼此成绩越来越逼近。

第三把,也是最后决定胜负的比赛开始了。

武汉选手甘永奎奋力一举,成功地举起了135公斤。此时,如果袁仲强稍有差错失手的话,最后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

袁仲强依然那么自信地稳稳走上举坛,他也要了135公斤。他深知,这个重量意味着他平时训练的力量极限,除非在平时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才敢试着冲击这一重量,而现在,在气氛紧张的大赛中,他要举起这一重量,连他自己心里也没把握。由于身体条件不如人,在这种力量较量的关键时刻,他的弱点被突出出来。虽然他技术上有优势,有速度和爆发力,但这最后一把,已是开赛后连续第六把了。这时运动员们实际是在比拼内力了。对他来讲,就好比一个善跑百米的运动员,此时却让他改跑400米那样,他未必会占到什么便宜。

袁仲强还是慢条斯理地把手上涂均滑石粉,他知道,关键的时刻能牢牢把握那飞逝的规定时间,对他调整好呼吸节奏、镇慑住激动的心神该有多么重要。他站到杠铃前时,眼睑下垂,气神内收,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涌着上场前教练方时国传授的三字诀—稳、准、狠。这三个字是对举重艺术的高度概括。此刻,决战当头的刹那,他仿佛觉得面前不是一个铁铸的杠铃,而是他人生途中一个更新的制高点,激励着他攀上去。

他弯腰抓住杠铃,说来也怪,当手一碰到杠铃时,顿感内力滚滚而生,紧紧握住杠铃的手,恨不能一用力就能将铁杠抓碎。这感觉闪电一样掠过他全身,他大吼一声,杠铃被他高高举起!

丘山林却在最后冲击135公斤时,显得力不从心。袁仲强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时,他的目光是复杂而坚定的。他取得的总成绩242.5公斤,离何灼强创造的全国纪录,也是不久前的亚洲纪录、世界纪录267.5公斤,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他要征服它。

(摄影:陈玉胜)

猜你喜欢

杠铃山林重量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重量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杠铃练习可增肌
城市山林
如果相爱
守护老山林
创新的重量
灰的重量
Put the Glass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