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提示我们
1989-08-24苏绍智
苏绍智
1989年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特别是有志投身改革的中国青年人,有着特殊的意味: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纪念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将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
看上去,这三个纪念日之间似乎并无直接的关系:一个是新中国诞生纪念日,一个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纪念日,另一个是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纪念日。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讨伐封建专制主义,张扬民主科学精神。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人民民主共和国原则在中国被正式确认,结束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地位;五四运动吹响了现代中国反封建专制主义的号角,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民族和个人的悲惨地位,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对封建专制主义取得的最无情最伟大的胜利之一,《人权宣言》标志着人道主义和理性精神取代中世纪的神道主义和专制精神而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导。
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70年前,“德先生”和“赛先生”已成为《新青年》的旗帜和口号;70年后,《中国青年》仍在不断揭露类似小说《家·春·秋》描写的那种令人压抑的事情—事实上,封建专制主义始终作用影响于我们的社会。五四运动的理想与今日中国现实的巨大反差尤其值得当代青年反思和警醒。
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不承认现实中国的民主与科学之极不充分、极不完备的事实。在中国发展民主与科学的艰难道路上,封建专制主义始终是头号大敌。这个旧制度、旧社会、旧道德的“幽灵”时常在现实中徘徊游荡,并且不断用改头换面的形式作用影响于我们的社会。封建专制主义绝不只是一种残余腐败,而是潜在的一股强大势力和意识形态。今天,封建专制主义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表现出来:第一,它是一种旧的伦理说教和道德规范,比如在中国农村和落后地区长盛不衰的迷信活动和纲常礼教;第二,它是一种旧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专制主义,例如“穿小鞋”“划禁区”“打棍子”等压制批评、打击争议对手的方式等;第三,它表现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东西,例如:垄断化的所有制结构和工厂之上的行政管理和操纵体系。它们的盘根错节,阻碍着“德”“赛”先生的前进。封建专制主义不倒,中国的民主与科学无望。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搞了几十年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而封建专制主义却如此根深蒂固、顽固不化?并非偶然的是,苏联东欧国家也在探讨同样的问题。它使我们不得不从现实社会主义的起源、特征和构造上,寻求理解实质的途径了。
首先,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一般估计相反,现实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农奴的、封建的或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因此,这个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各个方面不可避免地打有旧制度的“烙印”,它也必然缺少近现代资本主义的某些进步成份。比如,它缺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影响,缺少经济自由主义、分权制衡思想和普选制代议制等现代政治经济要素。
其次,对于现实社会主义而言,封建专制主义之所以特别顽强有力,是因为斯大林主义的模式和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使用的特殊方式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存在和滋长提供了某种条件和方便。一方面,斯大林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有一脉相承之处,在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得到相互支持并产生同构内容;另一方面,一旦革命党人在武装斗争的严酷环境中不得不使用的“大一统”方式、铁的纪律、一元化领导被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圣化,并且与和平建设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优点变成了缺点、长处变成了短处,旧的做法日益变成了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工具。
再次,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民主与科学发展,有时有助于封建专制主义泛滥的地方。比如,在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条件下,计划经济变成了“统制经济”,按劳分配变成了按权分配,国家所有制变成了国家崇拜主义的经济基础。再如,在“一元化”“一致性”的理由下,分权制衡的现代政体原则遭到否定,法律高于一切的神圣规范被“法大党也大”的语言所亵渎嘲弄,在不少地方和机构中,权力的集中和不受制约已到了使专横和腐败积重难返的程度。
改革,为消灭封建专制主义,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创造了新的契机和机遇。在这历史关键时刻,新一代青年应当具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奋斗意识和革命改造意识,让民主与科学为国家造福。
正是由于旧的体制和观念形态极大地阻碍了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各国不约而同地发动了被人们称为“改革”的新的一轮历史运动。今天,改革不仅是农业改革,也是城市和工业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制度形态的改革,也是观念形态的改革,不仅是对内政策的改革,也是对外政策的改革。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和重建。
在这里,特别应当指出建立市场经济和多元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前者是经济改革应当遵循的目标后者是政治改革必须发展的方向。经验证明:惟有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彻底根治“大锅饭”“懒汉主义”和低效率的弊端恶习,才能冲垮权力拜物教意识和小农生产方式孕育出来的狭隘意识;事实也显示,惟有多元政治局面才是发展现代法治社会的有效途径,才是制约执政党过份巨大的权力、防止官僚腐败现象的一剂良药。当然,经济的市场化和政治的多元化绝不是没有代价、没有痛苦的改革。它们的真正实现是一个漫长曲折,艰难困苦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青年应当有勇气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和代价,这便也是对五四运动70周年的最好纪念。
中国的改革开放,应当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震开和推进,而不应使之打上任何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或意识形态的色彩,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现代化。
民主与科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的巨大飞跃往往伴随着民主精神的启蒙与生长,科学的落后或停滞经常是政治破坏或干预的后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证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的进步,没有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现代化;现代化绝不止是经济的现代化或“四个现代化”,它同样应当是政治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民主与科学是没有地域、肤色、国籍或阶级之分的,它的对立面仅仅是专制与愚昧。凡是符合现代民主与科学的做法和观念,不论其来自何方,我们都应借鉴学习;凡是违背现代民主与科学的做法和观念,不论它罩有多么神圣的“光环”,我们都要拒绝否定。惟此中国才有希望,社会主义才有希望。
鲁迅先生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千千万万的青年自觉地使自己站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改革的前途便有望了。
中国青年和五四运动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70年前,我们曾经年轻着的父兄在五四运动中觉醒,高举起马列主义和民主科学的大旗,走上探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今年正年轻的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五四”不仅成为青年人的节日,更意味着我们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铭记70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青年青春与热血,追求与备争的光荣历史,为激励一茬又一茬后来人为艰难的现实与光明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中国青年杂志、共青团苏州市委、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活动。
一、在《中国青年》1—5期上开辟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专栏。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反思历史、省察现实、探讨问题。
二、征集改革开放10年来,在探索和发展民主科学精神方面有创见、有影响的论文和文章。精选优秀论文编辑出书。希望广大青年朋友热情推荐和撰写。
三、1989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召开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研讨会。有志参加者请将选定的研讨课题和论文在3月中旬寄中国青年杂志一编室。
(以上来稿均请在信封上注明“五四”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