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后宜走不宜走?

1989-01-06陈众宝

祝您健康 1989年4期
关键词:食后长距离血液循环

陈众宝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已是千百年来健康益寿的俗话。近年来,在报刊杂志上又有“要想活到九十九,请您饭后不要走”的说法。听起来这两种说法似乎是对立的,使人们无所适从。饭后究竟走好还是不走好?笔者从食后养生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

走步,每个人都很熟悉,而且每天都在实行。但是,如何走步,走步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特别是饭后该不该走,不是所有人都完全认识的。走步有快走、慢走、散步之分。散步有别于走路,它不是用力行走,匆匆向前,而是缓慢而行,信步走去;它是一种从容不迫、轻松自如的缓慢活动。笔者认为,“饭后百步走”,从中老年人养生角度讲,就是指散步而言。

散步是从古到今健康长寿的经验之一,是最适合于老年人的一项运动。早晨或傍晚,无论是在乡间田野小道上漫步,还是在城市林荫大道上信步,那广阔的空间,新鲜的空气,绿色的环境,都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散步,运动量适中,-对肌肉、关节、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都有好处。散步可以防止下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促使下肢血液向上回流心脏,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散步时心肌收缩加强,心脏输出血量增加,有益于心功能的增强,有助于预防动咏硬化和心、脑血管疾患。散步时平稳而有节奏地加快、加深呼吸,有利于对呼吸系统机能的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膈肌活动幅度的增加,有类似气功的妙用。轻快的散步还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美国学者怀特说:“轻快的散步如同其他形式的运动一样,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剂。并能改善人的一般健康。”中医认为,散步可以“畅其积郁,舒其筋骨,和其血脉,化其乖暴,缓其急躁。”可以使大脑恬静,上下平衡,阴阳调和,气机顺畅,周身轻松,怡然自得。

饭后散步是古往今来的一种养生妙法。流传甚广的《十叟长寿歌》中说:“二叟笑莞尔,饭后百步走”,“四叟柱木杖,安步当车久”。唐朝名医王焘主张“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大医学家孙思邈说:“食毕当步行”,“令人能饮食无百病”。“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令食消化)之。”又说:“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顷之气定”。这是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后养生法,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老老恒言》中也说:“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蠡海集日,脾与胃俱属土,土耕锄始能生殖,不动则为荒上矣,故步所以动之。琅娠记日,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也,故后人以散步为消摇。”隋朝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采用“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的方法治疗消渴病即糖尿病。革命老人邓颖超同志介绍说:“在每顿饭前走一千步,饭后走两百步,每顿饭吃八九分饱……我除控制饮食,严禁吃糖外,每次饭前饭后坚持按规定步行,没有一次间断,连续做了六个月,体重显著减轻,我的糖尿病也随之逐渐减轻,以致终于完全消失了。”

饭后如果坐着不动或者立即上床睡觉,是不利健康的。《寿世保元》中早就指出:“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尔。食讫当行步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有所作为,乃佳。”笔者亲身有这样的体会,如果饱食之后,在庭中稍稍走动,散步一会,顿有腹中舒畅之感。如果碗筷一放,立即上床,会觉得腹部胀满不适。所以《摄养枕中方》说:“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

提倡“饭后不要走”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的理解,“不要走”指的不是“百步走”,不是短暂的散步,而是较长距离的行走或快走。当人们刚吃过饭,大量食物集中在胃里,此时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来帮助把食物消化掉。若饭后立刻进行长距离的快速行走,血液会被运送到全身的各个部位,使胃肠血液供应不足,食物便得不到很好地消化。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如果饭后胃肠血液供应不足,不仅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还会引起消化不良症。此外,.患有某些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液循环调控失常的人,由于饭后血液向消化器官汇集得多,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量就相勋减少,血压有下降的趋向,大脑功能因而受到影响,如果立即进行快行或其他运动,容易发生晕厥等意外。因此,患有某些疾病、体质虚弱的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饭后不要进行快速或长距离的行走,更不宜从事其他锻炼活动。

猜你喜欢

食后长距离血液循环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水锤防护措施在某长距离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长距离多起伏输水管道爆管分析与防护探讨
饭后养生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