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杂音不一定就是心脏病

1988-12-31毛道鹏

祝您健康 1988年3期
关键词:专科医生响度杂音

毛道鹏

最近,有好几名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这个心血管专科医生来看病处于职业特点,前来诊者,我都先看看他们有无紫绀(因心功能差或心内出现异常分流,血中还原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而至皮肤或粘膜呈现紫蓝色)、有无气促(因机体缺氧而代偿性地增快呼吸频率),以便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对症处理。来诊的这些青少年,一个个发育正常,脸色红润,除流露出一些胆怯心理外,并无一点病态面容。经问明原由后方知,他们都是中、小学生,在健康体检时,医生发现心脏有杂音,体检表上记有“SM2°/6°”等符号。这些学生及其家长们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医学知识,以为得了心脏病,从此忧心忡忡:会不会影响升学?长大了能不能就业?有什么办法治疗?……经详细体检后,除个别“患者”需要进一步作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音图、x线拍片等检查,以排除心脏某些疾病外,我判定绝大多数孩子的心脏杂音属无害性杂音。这种杂音是怎样产生的?有何临床意义?现简要介绍如下:

心脏杂音产生的基本原理,一般认为是血液在心脏内产湍生流或激流,引起心脏血管组织或结构发生震动。心脏听诊是临床医生特别是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基本功。目前习惯将杂音按其响度分为六级,一级轻微,六级最响。上述SM2°/6°意思是“按六级分类法闻及二级收缩杂音”。医生根据杂音出现的部位、时限、音调、响度、音色等特征来判断杂音是生理性或病理性。所谓无害性杂音,是指在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组收缩早期喷射性杂音,也称良性杂音、生理性杂音,其响度多为1°~2°/6°,不会大于3°/6°。这种杂音在学龄儿童极为常见。有人普查(用听诊器检查)500名儿童(4~17岁),心前区有这种杂音者占25%;另一组5541名中学生(12~19岁),其中男性37%、女性51%有此杂音。超过35岁的成年人若无心脏高排出状态或胸廓畸形,则这种杂音并不常见。然而近来研究证明,用敏感的心音图仪检查,几乎所有正常人都可以录到心脏杂音。无害性杂音发生的原理仍有争论,可能与儿童胸壁薄,易传导有关,并非心脏本身病变所致。

认为无害性杂音的意义在于和器质性杂音(指心脏疾患所产生的杂音)进行鉴别,这是医生在临床工作的健康体检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把器质性杂音当成无害性杂音,延误病人的诊治固然不好,而将无害性杂音误认为器质性杂音,误下心脏病或某种心脏病可疑的诊断也不应该,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其受到不必要的活动限制,接受不必要的药物“治疗”,严重者还可导致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医源性心脏病,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就曾经遇到过由于健康鉴定不慎重或结论时留下一个“?”、“待排”,而耽误了青少年升学、参军、体育训练、就业机会的现象。作为医务人员,听到这种杂音时不应轻易告诉受检者,有可疑时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尽快作出结论。如受检者问及有关方面的知识,则应耐心予以解释,切不可遮遮掩掩,含糊其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猜你喜欢

专科医生响度杂音
青少年心脏有杂音该怎么办?
青少年心脏有杂音该怎么办?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莫让杂音乱阵脚
刘晓华:热工设备的“专科医生”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杂音指标维护探析
响度在节目制作和播出中的应用
数字时代中节目响度平衡浅析
台内音频响度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