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忌偏颇
1988-12-31于宗瀚
于宗瀚
上海某报刊载了两篇有关保健的短文:
“饭后请吃一只苹果”和“吃饭时不应看电视”。文章内容把事情都说过了头。
就“营养价值”来说,没有什么理由认为苹果高于其它瓜果类;至于说“药用价值”,桔子止咳,香蕉缓泻,这都比苹果差么?说苹果为孩子的“记忆之果”,据称其科学依据是苹果含有锌。含锌的食物很多,有什么理由说苹果所含的锌是异乎寻常的呢?至于缺锌所造成的不良生理反应,不吃苹果而吃其它含锌食物,依然可以纠正。即使在真正缺锌的情况下,也没有任何理由要寄托于饭后吃苹果。说到苹果含有“纤维素和水份,能使牙齿变得洁白光滑”,从而溢美之为“自然牙刷”,这就背离常识太远了。
人体有相当大的潜能,在吃饭时看看电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大大不利”。文章的基本观点是说吃饭时较多的血液流经消化系统。是否饭后不再如此,从而可以看电视了呢?否! 6种食物成份中除无机盐与维生素为量不多外,较多的是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依次递增:水不过1刻钟,脂肪在消化道内需要数小时,因此消化工作并非仅限于进食时,饭后还要持续很久,那么何时才适于看电视呢?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吃饭时正好可以忙里偷闲地看看电视,不碍事的。
科普文章不好写。有时我能评论别人文章的好坏,但要自己动笔,就畏缩不前了。我曾受约撰写通俗科学文章,就结合工作从学术刊物上读了些有关吸烟对男子生殖系统不利的研究论文。虽粗粗浏览一下,但总觉不乏言过其实的倾向。加之有些论文内容局外人难于判断其真伪,因而我打消了撰写念头。尽管我极力主张禁烟,但还是不敢在学术上造次。
判断一下生理现象必须全面地思考。外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皱一下眉头比笑一下所牵动的面部肌肉数目要多得多,从而认为前者消耗的能量多。他的目的无非是劝导人们应该乐观。但认真想一下,则能发觉他对面部肌肉分布的叙述当是无误,而他据之而阐述的观点却是形而上学的。当我们对着镜子做出皱眉与微笑两个动作后,不难看出前者所牵动的是小的肌肉,而后者牵得的肌肉却大得多了。这就是说,就做功与耗能来说,微笑所提供与所需要的更多。功与能的火小与肌肉的量成正比,而不依赖于肌肉的数。同样的科学事实可导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不是看到一篇研究论文的内容和结论后,我们就可据之写成推荐其观点的科普文章的。一段时期以来盛行的“音乐胎教”,本来就挺玄的,近来有学者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表明胎儿听不到母腹外的声音。另外,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已是众所周知,然而在航空母舰上及其它一些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却又没发现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反应。如今科学论文数量浩翰,其中悖理的观点或被夸大了的事实所占的份量不是很低的。
人们对自己所集中思考的课题,有时也难免掺入主观想法,这就容易夸大,容易偏颇;即使是某些科学界的泰斗,也在所难免。居里夫人对自己所研究的镭的偏爱,使她固执地拒绝镭对人体有害的观点;当镭的放射性在日益侵害她体质的情况下,她仍坚信“镭是至高无上的和神圣的”。科学家有时也并不科学,这不足为奇。
苏联影片《巴甫洛夫传》的结尾处,有一个巴氏当面侮辱西方生物科学精英摩尔根与谢灵顿的内容。然而,无论是巴氏当时乃至今日,论其学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前者都难以与后两者相比拟。这种评说在我国几乎有三分之一世纪之久是不许出现的。但是,科学的真理不是靠政治势力或其它偏颇手段所可以扼杀的。
总之,我们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抑或面对科学事实,还是以尽量避免偏颇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