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克服考试造就的不良心理反应

1988-12-31

祝您健康 1988年3期
关键词:积极因素名次分数

耿 霖

时下有不少青少年因应考而致身心失衡,也有因高考不成而轻生的。由考试造成的心理反应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考试课划分为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阶段。考前和考中的不良心理反应集中表现为过分紧张以及由此造成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人无压力不行,但压力过度就会走向反面。心理医学表明,极度紧张和焦虑会抑制大脑活动,破坏记忆。所以有人平时成绩虽好,但临床发挥不出。因此,考生应在认真复习的前提下,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尽到努力,于心无愧,这样才能不怕考试,并在考时做到精神放松,从而保持最佳情绪和最好竞技状态。

消除考前、考中的不良心理反应,除平时注意锻炼外,临考前可吃点“药”。成功者对待比赛和考试的经验,自己和他人的教训等,都可以成为“药房”里的库存。围棋名将聂卫平说过:“好在我自己倒不紧张。因为我深知现在比的就是谁放松,谁发挥得好。”“为了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大脑,我接受万里副总理的劝告,经常打网球,效果挺不错。”

考后不良心理反应,一是成功后的过度兴奋,它同忧郁一样有损健康,人只有在平静镇定的情绪中才能使整个机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二是为考得不好而苦恼不已,忧郁消沉。对此,以下10味“药”不妨一试。

1.认识积极的自我。因考不好而苦恼,这其中含有积极因素,意味着不满现状,表明其不甘落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潜伏着争上游的动力。从苦恼中认识具有积极因素的自我,就会看到希望所在,产生自信心,从而摆脱苦恼的纠缠。

2.淡化分数和名次。分数和名次要争,但争(考)过之后要淡化,不要太放在心上。分数和名次既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也不是学习目的本身,它们不是实质性的东西。此时此地的每次在彼时彼地很可能失去其意义。况且,人不能靠分数和名次吃饭,日后能否创造性的工作,卓有成效地为社会尽责才是最重要的。分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习的好坏。当然,一时分数低、名次后,面子上有些不光彩,但要防止虚荣心过强。分数和名次不是为了给自己装潢门面,学习的目的更不是为了让人说个好。注意,这里不是提倡落后,而是从维持心理健康从而进一步搞好学习和工作这个意义上来分析问题的。

3.借助于名人事例。有人以为一时或一次考不好就一切都完了,从而忧心忡忡,苦恼至极。其实,一时在某一方面成绩不理想并非就不能有所作为了。鲁迅在日本学医的一次升级考试中,七门课平均65.5分,解剖才59.3分。爱因斯坦和新西兰总理朗伊上中学时也成绩平平。当然,不能以此为自己不努力而考不好来开脱。

4.学点大将风度。学军事家的大智若愚,对任何事都拿得起,放得下。胜败乃兵家常事,要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双重考验。不为一时失败而泯灭追求的信念,成功属于不畏失败的人。

5.相信自己手里有真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类事情:27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写的《生活与美学》被博士论文答辩会评为不合格,但这篇论文后来竟成为一篇震惊文坛的唯物主义美学经典论著。如因自己的答案见解新颖而未得高分,也不必苦恼。

6.强迫自己转化坏情绪。可转化为卧薪尝胆之志,全力拼搏,“我非成功不可!”也可转化为轻松愉快之情,让潇洒、超脱,随意游戏的艺术风格冲淡孤独的忧闷。

7.承认人的天资有差别。当别人智商比自己高,自己努力了却未赶上,则不必自责忧郁,人的幸福不仅在于追求目标的成功上,而且在于不懈的追求之中。

8.开导自己向前看。未考好已成事实,再苦恼也无济于事,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和日后的学习工作。何苦折磨自己呢?

9.来点“阿Q”精神。“咋的,鄙人先前比你们强多了!这次没考好,看咱以后的!”以此来解脱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同时暗下决心学先进,赶先进。

10.学会求医问药。当意识到自己陷入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时,应学会去医院看心理咨询门诊,或求助于医学、健康类杂志,或向人倾诉苦衷。

末了还要醒一下,同自然药物一样,精神用“药”也要谨防副作用。

猜你喜欢

积极因素名次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划船比赛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算分数
浅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统一战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