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为青年服务的(1)
1988-08-23大度黄斌
大度 黄斌
全国最大的煤田——大同矿务局10万团员青年,素以朝气蓬勃和工作过硬而被三晋800万团员青年所公认。但是,他们刚刚在团的自身改革上迈出一步,就遭到非议。
青年工人大多数在井下,上班忙生产,以生产建制成立的团组织没有过多时间活动;休息时,又因居住条件限制,活动不方便。鉴于这种情况,十二矿团委率先搞起横向团支部:除原来支部不动,再在单身楼内按居住远近组建团支部。但是,不少团员由于业余追求、爱好、兴趣不同,对于生产、生活双重机制的团组织仍不满意。本来活动时间有限,你想跳舞,他想学习,你想野游,他想学技术。久而久之,不少人感到团组织活动是一种负担,或消极应付,或借口逃避。何以处之?不少团员建议按兴趣和业余追求不同,分别建立与生产、生活并存的自愿结合式团支部。这种自愿结合起来的团支部,民主推选出支部成员,团委经过严格考核后,再予以正式任命。这种新作法出现后,不少人表示非议:“哎呀!自愿结合团支部,这不是群众办团吗?”“这种自愿结合式组织,再经过团委任命,即使审查再严格,也等于是对群众办团的认可。团章允许吗?”也有不少人对此赞不绝口:“共青团既然是群众性组织,为何不许群众办?”“自愿结合的团支部,利于发挥每个团员的作用,兼顾每个人的利益,效果的确好嘛!”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同矿务局聚集着一群有胆识的团干。他们认为,团的自身改革,势在必行。青年团是一种群体,应有群体意识。过去靠忆苦思甜、万人坑教育,最多加上一点娱乐活动,来维系群体意识。现在这些不那么灵了,因为这是以朴素的感情作基础的,没有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更不顾及每个团员个性和权利,因此经不起改革开放的冲击。我们要对共青团新群体意识再塑造,必须靠科学、民主,并顾及每个团员的个性和意愿。
煤矿生产繁忙,且又有危险,迫使这种新群体意识在多样化的机制中健康发展:生产安全有人管,生活温暖有人问,业余追求有人培养,青年团员在哪里,共青团的服务就到哪里。不同类型的团支部,分门别类地对每个团员建立档案,分别进行考核和鉴定,一人三个“家”、三“家”再合起来分析,工作多了,细了,大家情绪却更高了。
这种交错并列的团组织,虽然从形式上看被团员个性分割了,但对创立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新群体意识起了极好的作用。过去团费收缴很费劲,如今仅收缴一次就达2万元,没人催,没人玩滑,不少人心甘情愿地交几份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