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讲了一个明白而又简单的故事

1988-08-23梁地

中国青年 1988年3期
关键词:英格尔家法现代人

梁地

倡导观念变革、做现代人,往往与尊崇传统发生矛盾。有人说恋旧是一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社会心理。你看,人们买东西都喜欢找“老字号”;想吃点什么,也找“老字号”。由此,有人引申道:这一切皆因为人们尊重传统。提起传统,人们总是从心底涌出一种特殊的情感。但也有人说,现代人必须抛弃传统,也叫做“大换血”。据说,传统深厚的国家,就像一个得了坏血病的病人,需要重新输入新鲜血液,才能生机复苏。因而要抛弃一切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思想和观念。

继承传统与观念变革真是如此势不两立吗?对此,文化人类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有过一段精采的回答。他没有把问题神秘化,而是讲了一个简单、明白的故事:

“假使有两个人,都继承了父辈大量遗产,恰逢洪水将至,一人恪守家法,依照先例祭神,祷求庇佑,听天由命,结果家败人亡;另一人则登高远望,观察水势,以祖先惯常的祭神之财,购置船舶,或引洪疏导,虽破了家法,且亵渎了神灵,但保住了性命和家产。”

故事结束了,英格尔斯问:这两个人的行为究竟哪个更对得起祖先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为了维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第一需要——生存,没有任何传统是不能打破的。诚然,传统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它无疑可以增强民族的亲和力,提高每个成员的民族光荣感和自尊感,并具有维护一个社会稳步发展的功能。但是,当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一个民族形成巨大压力,危及她的生存时,这个民族要想不致衰落、不被淘汰,就必须选择最切实的方式迎接这严酷的挑战。如果传统中有什么东西阻碍这种选择,就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它。这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要求,也是历史逻辑的必然结论。传统本来就是为了维护生存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传统往往就是一个优秀强盛民族的象征。正因为它有这种作用,所以有人错误地把尊重传统当作高于生存的第一需要,以致“国可破,家可亡,祖宗之法不可丢”。其实,若将这种本末倒置的认识重新颠倒过来,突破传统就显得很自然了。第二,创新是最好的继承。那种一说到观念变革就认为必须“大换血”的观点不过是一种偏见。不错,创新必定伴随着对传统的突破,但创新同样也是对传统的保存和发扬。正如故事中所讲的,第一个人虽严格恪守家法,结果家败人亡,第二人虽破了家法,却保全了性命财产。试问,他们二人谁能“耀祖光宗”呢?当然是后者。

历史的发展昭示人们: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传统文明的健康延续和发展。一方面,它全力吸收人类历史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一方面又以传统所从未有过的创造力,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就说我们目前进行的改革吧,人们从心底欢呼它的到来。改革就是要抛弃以往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或摆脱那些只适应某些特殊阶段却被当作社会主义永恒的东西的束缚,突破我们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神化,突破所谓经典“没有说过”的框框。实践使我们懂得,盲从不行,照搬也不行,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因此我们搞起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搞起了承包、租赁、股票……然而,这一切又是全力沿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以发展生产力为衡量标准而进行的。人们都已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针是怎样继承又怎样创新的,而我们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这一切诚如《人的现代化》所概括的:现代人希望做传统文化的主人、发扬光大者和革新派。现代人不肯俯首贴耳地跪倒在传统精神之下做奴隶、囚犯。一句话,现代人比传统人更理解历史遗产的价值,更主动地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和存在形式,

猜你喜欢

英格尔家法现代人
为啥现代人总想静静?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家法
现代人的避难所
劳拉·英格尔斯·怀德:一个拓荒女孩的故事
智珠
家法:整齐门内,提斯子孙
人类有着共同的命运
——英格尔·哈格鲁普《别把你的微笑拿掉》赏析
从包拯家法说起
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加快LX(R) 两栖攻击舰的研制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