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的现代化》/原地踏步只会留下一片空白
1988-08-23娄剑
娄剑
当各种新潮、新观念进入我们视线的时候,人们发现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之外,还有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所必需具备的一系列现代素质,而且这些素质要求较之传统似乎更为诱人。于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素质便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渴望。有人依照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为人处世,有人模仿现代人的举止,也有人潜心研究起现代人素质种种……
事隔几年,今天当人们反躬自省的时候却又发现,自己的认识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距离。原先拟想的完美蓝图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歪曲成一幅奇形怪状的讽刺画:当你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对付传统的体制和习惯势力的时候,往往是气宇轩昂而来,头破血流而归;当你用传统的方式去处理现代管理事务,解决现代化问题时,你又会发现自己费了很大的气力不过是为自己原有的资源和财富掘下坟墓。于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接受了现代人的思想并不等于实现了人的现代化。而在这当中遇到的,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又很难通过个人的努力克服掉,于是有人沮丧了、失望了、冷漠了。由此,许多人的心理状态正从改革初期的兴奋与迷惘,走向了在期待中饱含着痛苦和不满。这种状态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痛苦中生还是在痛苦中死?
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在国家的现代化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之时,当现代化的思想和行为以内部和外部冲击着古老的传统时,无论是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公民,常常处在一种痛苦的抉择和彷徨之中。他们要么固守旧有的传统社会秩序和经济体制,忍受贫困和落后,抗拒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由此而来的社会变革;要么经历心理上和道德上的痛苦转变,打破旧有的传统社会关系,牺牲自己祖先创造的传统中那些不适应和正在阻碍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东西,保存和发扬光大其适应并能促进现代化的精华。”在历史的变革时期,文化冲突是必然的社会现象,暂时的民族痛苦是在所难免的。一个民族正是在外界压力和冲击中完成文化筛选的过程、实现民族性格转变的。被改造的内容越多,痛苦越深,民族素质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
一个原地踏步的民族只会留下一片空白的历史,一个不能经受痛苦,不能适应变革的民族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只会是负增长。因此,只有当我们因身临困境而不自暴自弃,面对危机而勇于实践,个人素质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才不是一句空话。也许这正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