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淘金热
1988-08-23王静
王静
中国西部。横亘于新疆东北边境的阿尔泰山,是中、蒙、苏三国的界线。阿尔泰山,突厥语Aitun、蒙语Altai,都是“金山”的意思。多年来,老百姓中就流传着“阿尔泰72条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近几年来,地质学家勘察表明,阿尔泰黄金贮藏量居全国首位,金的纯度高,质量好。特别是近一两年中,先后挖出了形如骆驼、棕熊、狗头等样式的巨型金块,更给这块宝地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淘金者……
一位美国客人说:“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
的西部淘金热……”
每年4月后,阿尔泰山厚厚的积雪刚刚开始融化,来自全国的各路淘金者们便朝阿尔泰山涌来。每年到底有多少人来阿尔泰淘金?谁也说不清,只知道那时节,从外地开往阿勒泰的班车不断增加班次,而且每车都超员。阿勒泰市大大小小的旅馆全部挂客满的牌子。那些实在没去处的人便在客运站、屋檐下铺被而睡。副食品的价格跟着往上涨了。在阿尔泰山的三大水系额尔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各个流域,河边上处处都是淘金者,有的住着帐篷,更多的则是挖了一个地窝子,上面盖树枝,就当是房子,而且大多是男女同居一室。
淘金人的生活是艰辛的。四五月份,内地已是花红柳绿,而阿尔泰山深处,却是奇寒无比,早晚得穿棉衣、大头鞋,戴皮帽子。解冻时的河水冷得刺骨,而这时节吃的、用的都要从几十公里外的山下去背,要是赶上寒流侵入,便要冻坏身体,甚至被冻死。去年,青海省一位副县长带领全县800名民工来此淘金,上山途中,恰遇罕见的西伯利亚寒流入侵,一夜之中80%的人被冻伤,副县长等3人被冻死。因此,很多慕金而来的人,怕丢了命,便望山而归。但是,更多的淘金人是有恒心和毅力的,尽管冰水刺骨,他们照样泡在冰水中,日升而淘,日落而归。一份辛苦,获一份收获,每天总能淘上1~2克黄金。如果遇上好地点,运气不错的话,一个人一天能淘10克多。交给国家,月收入总在七八百元以上。去年8月,青海省农民王某采到一块狗头金,重达154克,是阿尔泰山有史以来采到的最大金块。
一位美国客人说:“过去我只是在历史教科书上读到过美国的‘西部淘金热,我怎么也想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西部淘金热!”
人,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怀着各种目的上了“金山”……
阿尔泰山有3大采金点,新金沟、老金沟、哈熊沟。3个地方数新金沟最大,淘金旺季总人数达万人。他们当中有部队的、地方政府的、个体专业户。所以,淘金的方式各有不同。黄金部队淘金全部运用机械化操作,现有采金船、挖掘机,因此,速度快,产量高;而各地县、乡政府组织的则是半原始状态,运用推土机推开地表层,把一个自制的木槽放入水中,金砂由人工运到河边,倒入槽内,水流将槽内砂石冲走,便剩下粒粒砂金。工具最简陋的莫过于那些个体淘金者。
李氏兄妹3人,来自四川。哥哥29岁,弟弟23岁,妹妹20岁。因父母早已去世,他们便把责任田交给他人代种,千里迢迢奔金山而来,托人说情好不容易办了采金证。兄妹3人同是淘金,动机却截然不同。哥哥因个矮体小,相貌差,前几年只顾拉扯弟妹,没顾及个人婚姻,而今等弟妹长大,他却因年龄偏大增加了求偶困难。他到阿尔泰淘金,便是想赚一笔钱娶媳妇。弟弟完全是为了见见世面、领略一下边塞风情,看看淘金到底是怎么回事。小伙子高中毕业,从小喜欢文艺创作,中学时在校刊上发表过几首诗,他立志搞文学创作。妹妹则是想在金山上淘回几十条“腿”、几只“机”,按四川的风俗准备好嫁妆。
兄妹3人伴日出,随月归,辛勤淘筛,好不容易淘得30克黄金。可惜,邻近两个淘金组打架,兄妹3人光顾劝架,放在窝棚里的30克黄金却不翼而飞。还是一位好心人背后告诉他们,那次打架就是冲他们所淘的金子来的。兄妹3人方知上当,后悔已晚,只好拼命筛淘、弥补损失。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第3天他们竟然淘得一块重136克的狗头金。兄妹3人连夜下山将巨金交给国家。好事成双,今年7月,弟弟写的电影剧本《黄金奇案》被天山电影制片厂选中,投入拍摄,这在阿尔泰山的众多淘金者中,可谓绝无仅有!
冲着黄金的魅力,各路“能人”使尽了花招……
黄金很平常。它是自然界中一种黄色的金属,化学元素之一。
黄金又很特殊。不可否认,它对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任何人都具有诱惑力。走私,便是这种诱惑力的集中体现。
自从阿尔泰山挖出巨金以来,许许多多冒险者,或从空中或从陆地携带巨款而来,他们以高出国家价格一倍多的高价进行套购,然后以更高价从沿海城市和通商口岸出手获得暴利。
1984年阿尔泰山有1000人采金,而1986年有6000人采金,可国家收购到的黄金前后相差无几。黑势力的出现,使阿尔泰山采金人平均交售量从1983年的3.17两猛跌至1986年的0.28两!尽管黄金缉私队采用各种手段和办法,严厉打击走私活动,但仍然有不少黄金梦幻者以身试法。他们或将黄金放在汽车油箱里,或放在鞋垫底下,女人则将黄金放在头发里、胸罩里等等,想方设法逃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