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困扰
1987-08-24经民
经民
当今中国的企业家之所以生成艰难,原因颇多,旧观念的困扰便是其中之一。
旧观念之一:企业家的收入不能太高,应与工人大体持平。此观念忽视了企业家职业的特点,即高度创造性。所谓企业家,就是能够作出经营决策并承担经济风险的人,是他们把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合理组合起来,提供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和服务。企业家能够发现并消除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且能破坏旧平衡、创造新平衡。这种创造性职业当然是应该得到高报酬的。企业家的高收入源于他们是风险的承担者。一旦企业经营失败,他们是要承担经济损失的。若收益与风险不相配,谁会冒那个险呢?所以,没有高收入,必然削弱企业家的风险承担能力,遏制他们的创新冲动和进取精神。结果使整个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受阻,这个代价太昂贵了。
旧观念之二:企业家不能脱离具体劳动,如应下车间干活,不能整天“舒舒服服”坐办公室。这同样忽视了企业家职业的性质。创造性的职业无论怎么看都不会是“舒舒服服”的。企业家有自己独特的领域,责任重大,劳动复杂,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车间主任甚至工人的工作上,那他们就要渎职了。
旧观念之三:评价一个企业家,总要将个人道德放在首位。这种观点否定公德的重要性。个人道德属私德范畴,能把企业经营好才算有公德。无数事实证明:私德好的人公德未必好,反之亦然。一个企业家是否称职,只能用他所经营企业的成果衡量。当然,这并不就是说企业家的私德毫无意义,而是说应该将公德放在首位,不能以私德否定公德。
旧观念之四:企业家与工人必须重在感情联系。这类观念常见于文学作品,也是一些工人的愿望。问题是,现在许多厂长、经理与工人的感情联系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运用契约手段则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错,契约不象感情那样温情脉脉,可也不象感情那样朦胧。更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冷若冰霜,它至少使大家都有了行为的明确准则,不会再发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了。
我们对企业家的看法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是今天承受改革,推动改革,保证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未来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