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易患脾胃病与怎样调理脾胃
1986-12-30汪受传
汪受传
家长们都知道:除了感冒、咳嗽、哮喘、肺炎这些呼吸系统病证之外,孩子最容易患的病,就是厌食、积滞,呕吐,腹痛、腹泻、疳证(营养不良症)这一类病证了。这些病证,中医统称为小儿脾胃病证。孩子为什么容易患这些病呢?
什么是脾常不足
中医所讲的五脏中的脾与六腑中的胃,关系是最密切的。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和消化饮食,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儿童的脏腑娇嫩,其中,脾胃的不足又比较突出。小儿脾常不足有两方面的含义:
绝对不足儿童的脾胃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这种情况,愈是幼小的孩子表现得愈是突出,因此,年龄愈小,发病率也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胃会逐渐健壮,但是,要到成年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相对不足儿童生长发育很快,所需要的营养供给相对来说,比成人要多。小儿脾胃的功能与他体格增长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相比,总是不能完全适应的,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
儿童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加上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就使他们容易患脾胃疾病。
常见病因有哪些
引起脾胃病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饮食不节儿童年幼,一般不懂得饮食要有节制。他们往往挑食,偏食,爱吃的东西拚命吃,有的好食甜味,有的好啖肥腻,有的贪饮生冷。过食甜、肥、粘、腻,会壅阻肠胃,减低食欲;过食生、冷、瓜、果,会损伤脾阳,引起腹痛、腹泻。
喂养不当
小儿喂养,要讲究方法,婴儿期间,要按期增添辅食,否则,断乳后不能适应普通食品,便会很快消瘦下去。哺乳,饮食要按时,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约每8小时喂一次,夜间只喂一次;三个月后,改为4小时喂一次,夜间不哺乳。大孩子应按时进餐,饮食定量,少吃零食,否则,饥饱不一,便容易损伤脾胃。
禀赋怯弱
有的孩子出生时就瘦小体弱。这些孩子先天不足的原因常常是母亲怀孕时未注意饮食,劳。逸、寒温等的调摄,或生育年龄过小、过大,或生育过多及早产、多胎等。这些婴儿的体质很差,脾胃更加衰弱,需要在抚养、喂哺方面给予更周到的照顾,否则,他们就特别容易患脾胃病。
它病伤脾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其它脏腑的病变也会影响脾胃,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肺系病变,或肝脏、心脏、肾脏的病变,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脾胃。轻者在原有的疾病康复时,脾胃功能也能逐渐恢复,重者则形成脾胃疾病。
怎样预防和治疗
中医儿科十分重视调理脾胃,无病者防,已病者调理,使之恢复正常。预防和治疗小儿脾胃病,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饮食调摄哺乳、饮食要按时,定量,食物的质和量都不要过度。过食高营养的食品或补品、补药,会降低食欲,造成厌食。食量过多,停积而不消化,会形成积滞、呕吐、腹泻。夏季吃西瓜、冷饮,不能毫无节制。生食瓜果要洗净、削皮。食品烧煮要熟透。不吃陈腐、变质的食物。
已经患了饮食积滞、呕吐、腹泻的,食欲一般都很差,此时不要勉强进食,应给予少量流质、易消化的食品,如稀释的牛奶、米汤、果汁、藕粉、菜汤等,必要时要暂时停止进食;以减轻消化道的负担。疳证的患儿在食欲许可的情况下,应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蛋类、豆类和豆制品、鱼类、瘦肉、肝类等。
精心护理平时要使孩子冷暖适当,按时作预瞄接种,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并讲究卫生,勤洗澡,换衣。婴儿,特别是腹泻患儿,要在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洗涤臀部。呕吐患儿吐过后,要用温开水漱洗口腔。
孩子生了病,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表现。因腹痛而啼哭不宁的,要注意发作及持续的时间,是否伴发热、呕吐,腹泻及果酱样血便等,如有这些情况,要尽快就医诊治。呕吐患儿,要注意呕吐的次数,吐出物,气味及呕吐之后腹部是否感到舒服。一般说,吐后舒服的病情较轻,吐后腹痛、啼哭等症状依然存在的病情较重。腹泻患儿,要注意大便的次数、数量,稠稀,颜色,气味、夹带物等,便次频繁,泻下大量水样便的要及时送医院治疗。孩子看病,要由了解病情的家长带去,详细提供情况,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简易疗法已经患了脾胃病的孩子,病情轻的,可以用简易方法治疗。
1鸡金粉。鸡肫皮洗净,晒干,小火炒黄,研成细末。每次1~2克,一日2~3次。用于积滞,厌食。
2姜橘汤。橘皮5~10克,加水略煮,倒出药液,加红糖、生姜汁各一匙,饮服。用于受寒引起的呕吐。患其它病的儿童因呕吐而服不进药物时,也可先滴薹汁数滴于舌上,然后再喂药,便可服入。
3山药粥。山药切碎,与米同煮粥。或用薏仁、扁豆与米同煮亦可。用于慢性腹泻。
4八珍糕(市售)。当奶糕吃。用于疳证消瘦的患儿。
5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疗法的一种,家长学会后可在家中给孩子做。操作方法见本刊85年1~2月号“小儿家庭保健推拿法”。可用于厌食症,疳证。
成药选用
1伤食积滞,脘腹胀满,大便夹未消化残渣,可用保和丸,每次8克,一日2次,或大山楂丸,每次半至1丸,一日2~8次。
2脐周腹痛,不发热,无呕吐、腹泻,能自动缓解,但会反复发作者,如系受凉即发,可用良附丸,每次8克,一日2~3次。如腹部胀满,与饮食过量有关的,可用木香槟榔丸,每次8克,一日2~3次。如系虫痛,腹部摸到可移散的索状肿块,可用鸟梅安胃丸,每次s~6克,一日2次。
3腹泻稀便。起病急,发热,大便如水,次数多,热臭气重,或夹粘液,舌苔黄腻的,用葛根芩连片,每次3片,一日8次。热度不高,大便如水,带泡沫,或似鸭溏,臭气不重,舌苔白腻的,用藿香正气丸,每次3~8克,一日2次。伤食腹泻,嗳酸馊味,腹胀痛,大便夹食物残渣或奶瓣,用保和丸。如属慢性久泻,小便清,大便溏薄,常在食后即泻,可用参苓白术丸,每次8~6克,一日2次。久泻不止,怕冷,腰酸,大便稀溏,不热,不臭,用附子理中丸,每次3~6克,一日2次。
4疳证消瘦,病程尚短,症状还不严重的,可用健脾丸,每次8~6克,一日2次。病程长,消瘦严重,如皮包骨头的,常服八珍丸,每次3~6克,一日2次,用炒谷芽或麦芽煎水送服。如属四肢枯细,肚腹膨胀,烦躁好动,嗜食泥土等异物的疳积证,用肥巴儿丸,每次8克,一日2~3次。
以上丸药,如果患儿难以吞服,都可以用干净纱布袋装入药丸,加少量水,煎煮后服药液,但每次丸药剂量按以上剂量加倍。他,一面给他讲戴眼镜的好处。经验证明:多数子孩不但能够很好地戴镜,而且不少懂一点事的孩子,当他感到戴眼镜确实比不戴眼镜方便、舒服的时候,就会主动要求戴镜,而且还会养成戴镜的习惯。
有些家长疼爱孩子,明明孩子的眼睛好好的,却给戴上一副有色眼镜,甚至是深色的墨镜(有的是塑料的)。其实,长期戴这种眼镜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是不利的。它会增加孩子眼睛的负担,引起视力疲
劳,头痛等。长期的话,还会使孩子眼睛发生怕光、流泪等现象,甚至造成视力下降,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呀!我们希望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眼睛正常,那就千万别给他们增加这种不必要的额外负担了!
另外,孩子们的眼球和视功能都在发育阶段,变化较快,一副眼镜究竟能戴多长时间那就不一定了。如果为丁矫正视力,那就要过一段时间给予复查。如果原来是近视合并斜视,那就更要及时观察戴镜与不戴镜时斜视的变化情况。如果戴镜半年或更长时间,斜视仍无变化,或纠正不够满意,那就应该请医生决定要否采取其他措施或进行手术矫正。如果戴镜一段时间后,眼位完全矫正了,而且视力也无问题,那就要考虑摘镜或是另行验光配镜了。如果戴上眼镜,眼球已有向相反方向斜视的变化(例如内斜变外斜了),那就必须立即重新验光复查,必要时可另配眼镜,千万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配一副眼镜就以为能够一劳永逸地戴下去,不闻不问了。否则也会因为眼镜不合适而造成某些难以挽回的影响!
上面,我们主要谈的是给幼年儿童配眼镜的问题。其实,大多数近视眼都是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初中、高中阶段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电就是说,是在孩子们青春期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为这些年龄较大的孩子配镜,一般也要强调用散瞳验光的办法来定度。而一般眼镜店里那种用镜片试戴的方法,往往很难准确:常常把近视度数验得偏高,而远视度数验得偏低,对眼睛都不利。尤其是过高度数的近视镜还会促使近视的进展,所以这可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啊!
至于中小学生配上眼镜后是否应该经常戴呢?专家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过多数人主张是:如系3.00度以下的轻度近视,又没有散光的话,那就可以只在看远处的时候戴,看近时戴或不戴均可,但对于3.00以上的中度近视,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及合并散光的近视眼,都还是以坚持长期戴镜为好。
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单纯戴镜,即使是眼镜配得再好,也不一定就能阻止近视眼的发展。因此,戴镜后仍然要从各方面特别注意用眼的卫生;对小学生来说,主要要抓好三个“一”字;即写字时,握笔的手距笔尖不少于一寸(3.3厘米),坐时身体离桌子不少于一拳(约10厘米),读写时眼睛离书本不近于一尺(33厘米)。对中学生则主要要求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到“四不三坚持”(即弱光下、行进的车辆上、走路时和躺下不看书写字。坚持在读写时保持姿势端正;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坚持适当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定期复查视力,发现视力又有下降或眼镜不合适,则应另配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