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作用是怎么一回事
1986-12-30伯原
伯 原
有读者来信问:平时人们所说的“心理作用”,实际大多是暗示作用。它对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现象如疼痛等,都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具体说来,暗示作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希望能提供这方面的知识。现在答复如下。
暗示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关于暗示作用是怎么一回事,可从一个试验说起。
有一位化学教授在上课时,看见学生们显得很疲倦,为了振作精神,他说要研究一种气味的传播速度,要求学生在嗅到任何气味时立刻举手。说完,教授就在一团棉花上倒了几滴黑色溶液,作出厌恶的样子离开。不久,许多学生相继嗅到了难闻的气沬,当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闻到气味时,前排的学生已觉得难以忍受,不得不离开坐位。实验结束以后,教授说明这不过是几滴墨水,于是气味顿消。这是由于权威和对气味的期待加强了暗示作用而引起的集体幻嗅。暗示就是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或自身把某种观念接受下来,并使其在意识和下意识里发生作用,使其实现于动作或行为。
暗示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的。它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望梅止溻”、“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这些成语说的都是一种暗示作用。平时,在集体开会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到,当一个人打呵欠时,许多人就会跟着“打呵欠”。在戏院里只要有一个人咳嗽,就可能引起许多观众的“咳嗽爆发”,而对演员的鼓掌既表现了观众对其表演艺术的崇敬和欣赏,也是互相暗示的结果。以上是他人暗示的表现,至于自我暗示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更多了。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验:因某件重要事情或工作需要,必须在清晨四点起床,几乎不需要闹钟,到时就会醒来。其原因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在有意无意中对自己作了强烈的暗示;“明天一早有重要工作,必须四点醒来!”当你坐在家里等你急需见到的人,但又一直未来时,你会焦急不安,随时注意人是否已来,你会突然听到脚步声或敲门声,而急忙说:“请进!”,遗憾的是,并没有人。这种情况下人们常说:“我觉得有人”。其实这是自我暗示作用而产生的幻觉。一个胆小的人夜间走在偏僻黑暗的地方,常会见到影子或听到声音而吓得慌忙奔跑。这也是由于自我暗示所产生的幻视和幻听的缘故。
暗示作用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俄国著名病理心理学家别赫捷列夫曾做过一项实验。他按照小儿玩跷跷板的原理装置了一块木板,让被试者躺在上面,使木板平衡。然后叫被试者想象自己骑在自行车上,并使劲用脚“蹬”那自行车的脚踏(实际上脚并没有动)。这样不断地自我暗示(也是一种念动的活动),好象自己真的骑着自行车。结果,木板靠脚的一端开始下降,从而破坏了平衡状态。这是由于用脚进行体力活动的暗示作用或念动活动引起下肢血管扩张造成的结果。
消极、被动的暗示,不仅能扰乱人的心理与行为,也能破坏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甚至造成多种疾病。例如,所谓“医源性疾病”常常是由于医护人员的出言不慎而给病人的消极暗示所造成。某些神经官能症,特别是癔病和神经衰弱的症状也往往是由于自我暗示作用而引起或加重的。许多“心因性疾病”的形成,消极的他暗示和自我暗示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和消极的暗示作用相反,积极的暗示则能改善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机体的生理机能,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治疗方法的暗示,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也可在觉醒状态下进行。由于催眠可以造成一个特殊的意识。非常狭窄的状态,意识中的比较和联想作用受到很大限制,批判力较弱,使被催眠者毫无批评地接受施术者的指令一一暗示,因而使暗示作用的效果大大加强,治疗作用最容易奏效。在觉醒状态下的暗示治疗,可分为他暗示和自我暗示,由于无需经过催眠,方法简便,应用范围更广一些。应用他暗示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静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医生用事先编好的话以均匀有力的语气进行暗示,也可借助于电流刺激或仪器检查相配合,用言语强化来进行暗示治疗。给病人讲述一些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体会也能起到暗示治疗的效果。至于自我暗示,应用就更多了。例如许多人试验在每天睡前或醒后,重复、缓慢地凝神微诵;从各方面看来,我一天比一天好。结果,过一段时间以后,果然身心健康状况都有起色。对于身体有特殊毛病的人还可以施行特殊的自我暗示,即暗示的同时,按摩患处,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暗示作为治疗方法,也需要与“解释”、“说服”同时并用。成功的暗示疗法,能够增强病人对治病和恢复健康的信心,医生给患者暗示战胜疾病的希望,也就提高了患者大脑皮层的张力和整个机体的良好的反应性。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暗示所以能对身体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的心理特性,是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转化为一种情绪状态,并产生某种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各种机能和行为活动而起作用的。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过程就是暗示的基础。暗示的作用范围和词(巴甫洛夫称“词”为包罗万象的刺激物)的作用一样是极大的。暗示对大脑皮层可以引起程度极其不同的作用——由局限性兴奋到个别反射的形成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进入抑制的深度睡眠。
暗示作用的实际表明,病人的受暗示性是很不相阿的。其不同决定于病人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和病人的性格。例如善感的、相信催眠术的人最容易受暗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的人也易受暗示。这是因为这些人通常生活方式比较实际,有较丰富的想象力,一般属于艺术型。儿童从4岁到14岁这一年龄阶段是较易被暗示和被催眠的,到老年以后暗示性下降。智力与文化程度并不起决定作用。智力发达并具有良好暗示性的病人是适于作催眠和暗示治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