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节约视力和合理使用视力

1986-12-30姚剑琴

祝您健康 1986年1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时限眼球

姚剑琴

《节约视力和合理使用视力》(见1983年第5期)那篇短文,主要谈了学习方法,而没有涉及学习的时限。现补遗如下:

一、关于用眼时限

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确定。儿童的机体无论在形态上或机能上都是随年龄而不断地改变,并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般说来,人生要经过两次发育生长加快期,其中第二次发育生长加快期便是青春发育期。女12~18,男14~20岁。前二年为青春前期,后四年为青春期,这时的眼球发育也随之加速,如果这时外界环境(包括用眼时间过长,照明、营养、体育、眼睛保健……等)不利,则易于导致眼球形态的异常。

正常人眼适于5米以外物体的光线,不需眼肌的协力,即可清晰成象。若看5米以内的近物,则随物距的渐近,需要晶体的折光力加大,而晶体可调节最短限度的近点又随年龄而各异;10岁7厘米,20岁10厘米,40岁22厘米,60岁100厘米,70岁以上是5米以外甚至无限远(即晶体失去调节功能)。所以十几岁的儿童长时间近距视物,其调节晶体的睫状肌将超负荷收缩而疲劳,必须依靠眼外肌的胁迫眼球前后径拉长,才能使物象落在视网膜上达到明视。然而这个年龄儿童的眼球正处于加速发育生长期,则势必迅速导致眼球前后径朝过长方向发育、生长、定型而成为器质性近视眼(又叫真性近视)。因此,十几岁的儿童用眼必须有明确的时限,以减少外界环境对眼球发育的不良影响;同时,年龄愈小,肌体愈柔嫩、弹性大,愈易变形。所以近距用眼时限愈短愈好,这是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

11~12岁是人生第二次发育生长加快期的准备阶段,这时的儿童正处于小学四、五年级,课外学习时限应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即早读40分钟。课外作业20分钟。最好当节课的作业当堂清。

12~15岁是青春前期和步入青春期阶段,课外学习时限应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即早读40分钟,课外作业50分钟。

15~18岁已是加快期的后期或接近后期,眼球发育逐渐减慢或趋于定型,课外学习时限可稍延长,控制在二个小时以内。

所谓“以内”,并不是定要达到这个界限,一般以愈短愈好,同时结合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可能节约视力,减少近距视物时间。

二、必须克服浪费视力的现象

1、老师讲课时偷看课外书籍。因为“偷看”,常在光线较暗的课桌面以下,俯首近视,这不仅是视力的浪费,且是一种视力的自杀,同时由于没有注意听老师的讲课,课外作业时,自我发难,使做作业的时间延长,又更加浪费了视力。其结果,数年寒窗苦,只落得个视力和学习成绩均急骤下降。

2、不顾场合(如乘车、行路、躺在床上),不顾光线明暗,几个小时地贪看有兴趣的书籍,也会使视力下降。

3、教师要妥善支配学生的学习时限。从一天、一周、一月,乃至一个学期以及寒暑假的学习,作业安排,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限。既要把课堂时间当作“金子”,更要把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当作“金子”。最不好的现象是动辄停课(停课的原因很多),最后突击赶课赶作业,见缝插针,一个劲儿布置作业,客观上使学生加班加点,突破了学习时限,视力猛退。

4、家长要积极配合。对走读生尤为重要。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见孩子课外活动就生气,强行孩子书房端坐,也不考虑是否必要,课外书房生活时间长短对孩子学习、身体(特别是视力)有何影响,全不过问,这也是造成学习时限不能很好控制的因素之一。

三、教师上课时如何节约和合理使用学生的视力?

上课时应以解析为主,做到解疑释惑,重点精讲,一般的作逻辑性的概括,绝对不能从上堂到下堂专门埋头记笔记。但笔记不能不记,对于条理性的、重要的地方,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记笔记,做到昕、记交错,是课堂上合理使用视力的重要方法,一般情况下应以听讲为主。要求学生听了一堂课之后,也能讲解几十分钟,既能抓住老师授课的要点讲解出来,又能自我列例地讲解,触类旁通,而笔记则简明扼要。切忌笔记烦琐而不得要领,这样既能搞好学习,又能节约视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要是既讲究学习方法,又能把握住课外学习时限,或许有助于取得学习成绩和视力的双优。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时限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平行时空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