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中的罂粟花
1986-07-15岳洪治
岳洪治
《新感觉派小说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之一种。选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徐霞村、黑婴、叶灵凤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共二十三篇。
新感觉派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支流,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受欧洲表现主义、结构主义文学的影响,创作上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印象投进客体中去,以创造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创造所谓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把追求新奇的感觉,当做创作的关键。我国的新感觉派小说,正是在日本作家作品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九二八年九月,刘呐鸥创办的《无轨列车》半月刊,已初步显示了新感觉派倾向,可以说是它的酝酿期。一九二九年九月,施蛰存、徐霞村、刘呐鸥、戴望舒所共同创办的《新文艺》月刊,创作上新感觉主义倾向有所发展。到一九三二年五月《现代》杂志创刊,则成为这些作家作为一个流派已经集结在一起的一个标志。
二十年代末期至三十年代初期,一度风行于我国文坛的新感觉派,曾产生了不少具有着鲜明的流派特点的作品,和有影响的集子。第一本较多采用新感觉派技巧、手法写的小说集,是刘呐鸥于一九三0年四月出版的《都市风景线》。作品采用了适于表现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的跳跃手法、意识流手法、心理分析方法,以及象征讽喻手法,着重暴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男女腐朽、糜烂、空虚、堕落的生活。但刘呐鸥的作品在暴露的同时,也程度不同地流露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某种欣赏。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进行小说创作的是施蛰存。在《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三本集子里,着重表现了道与爱的冲突、种族与爱的冲突,和人的性欲心理。作品在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隐寓着反封建的、反资本主义的社会意义。获得了“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称号的作家穆时英,收在《公墓》和《白金的女体塑像》两个集子中的作品,运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的方法,描写上海社会中的形形色色,人物尤以舞场男女为多,影响所及,给当时文坛造成了一种描写都市爱情生活的甜腻腻而又轻飘飘的“海派文学”或“洋场文学”的风气。新感觉派小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大。但它在艺术上却有一定的成就,表现手法上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新感觉派小说选》从流派的代表性着眼,精选各种不同题材内容、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编为一集,无疑是向读书界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研究参考资料。
(《新感觉派小说选》严家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五月第一版,2.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