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讨论

1985-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4期
关键词:观念同志生活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年关注的问题。近几个月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追求》等报刊,就现代生活方式问题,展开了公开的讨论。现将它们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生活方式的概念

什么是生活方式?于光远认为,要考察社会生活方式的问题,首先要回答生活到底包含什么?从根本上说,生活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物质生活中有精神生活的内容,精神生活也需要物质的条件。他认为,生活还可以作另外的分类,即从人们需要来看,正如恩格斯所述:一要生存,二要享受,三要发展。

钟国兴认为,生活资料的内容和人们利用它们的形式,是生活方式的最基本方面。同时,人总是社会的人,人们要利用一定的生活资料,不能不由此而形成一定的人们之间的生活关系,例如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等等。因此,完整含义的生活方式应包括上述两个方面。

李稚田认为,对生活方式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即俗话所说的衣、食、住、行。广义则把生活方式看作与生活条件不可分割地统一着的,生活活动形式的总和,而这种生活活动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文化的,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黄志坚提出,把理想、抱负、劳动态度、工作节奏、时效观念都列为生活方式,是把生活方式的内涵无限扩大。他认为生活方式是相对生产方式而言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包含了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什么是现代生活方式?大多数同志认为,现代生活方式最根本的特征,应是能积极地促进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焦明志提出:“刻苦学习、拼命工作、尽情享乐,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是现代青年的生活方式。现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冲击着整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毫无疑问,要担负起建设者的重担,必须首先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管理,要求劳动者必须高度紧张,拼命工作,否则;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尽情享乐就没有物质保证。我们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尽情享乐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齐思亮提出,现代特色的生活方式应该呈现这样的面貌:生活环境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样的环境能够容忍和容纳外来的信息和刺激(观念的和物质的),并能做出灵敏的反应和灵活的调整;生活内容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这种内容注重物质又不贬抑精神,注重精神又不企图超脱物质,它将是物质的可能限度内的享乐,文化的永不满足的摄取,人伦的愉悦惬意的交往,精神的毫无拘束的舒展等诸方面因素的和谐统一;生活气氛是高昂的而不是萎靡的,这种气氛催人进取、促人振奋。生活节奏是变化的而不是僵死的,在这种节律下,人们紧张认真地(拼命倒不必)工作,轻松愉快地休息;生活选择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体的,这种选择决定了社会需要与个人意愿的一致,个人的才能和人格独立将能受到尊重,人才的“集体所有制”将不复存在。

许多同志指出:新的生活方式应在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扬弃”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批判借鉴中产生,决不可生搬硬套西方的生活方式,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活方式。我们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有着许多传统的美德。例如乐善好施,热情好客、谦逊礼让、重义而轻利、勤勉而从容。外国人精明的经济头脑,认真的工作精神自然应该学习,但如果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成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那将是人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可悲的退化。

影响现代生活方式形成的几种旧观念

参加讨论的同志一致认为:经济体制的改革,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新的生活方式的建立,又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观念。

王程认为:旧的观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过时的,这些观念容易破除;另一部分,则是目前许多人认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却是与新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这些观念颇有市场,对新生活观念的建立阻力较大。例如“政治上的高标准,生活上的低标准”,甚至只有生活上的低标准,才能达到政治上的高标准,这种逻辑大有破除的必要。又如“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今天仍要发扬,问题在于要赋予这个概念全新的内容。战争年代,生活艰苦是迫不得已的,奋斗也并非目的所在。今天,首先要把为四化而奋斗的拼搏精神作为艰苦的新内涵;其次,要把艰苦奋斗与建设四化这个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不能把作为手段的“艰苦奋斗”当成了目的,从而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真正意义。

刘中长提出,变革生活方式必须破除把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与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划等号的旧观念。他认为,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决定生活方式的条件、不同生活方式的特征及其实质。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世界观在消费领域的反映。它以占有他人劳动为特征,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放荡、无节制、荒淫糜烂、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等等,其核心是利己主义和金钱万能论,把不劳而获作为人生享受的最高目的。显然,这种生活方式与我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以勤劳致富为客观基础,以文明、健康、科学为标准的。

现代生活方式的新观念

讨论者一致认为,要建立现代生活方式,必须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讨论中涉及的新观念有:

价值观念。现在人们对一件事物的价值评价不是仅仅停留在它的价值上,而着眼于它的使用价值。很多人不会盲目地扎紧裤带往银行里存款,而是随时准备投入使用。这样看起来价值有所损失,但它换来的新价值是丰富的。一笔存款换成电冰箱可以节省购买食品的时间,可以使饮食丰富多样。妇女购买了高档服装不再“金屋藏娇”似的束之柜中,而是经常着身,它的使用价值才真正发挥和利用起来。

消费观念。多年来,在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的条件下,我国人民把清心寡欲奉为美德。如今,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消费观也必须随之改变。黄志坚提出,我们应看到消费对生产发展的刺激作用,懂得“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的同时,懂得“没有消费,也没有生产”的道理,树立起科学的消费观。余心言以缝被子为例,说明树立新的消费观念的必要性。缝被子是一项很费时间的劳动,一家人有多少床被子,春、夏、秋、冬一年要拆洗多少次,如果做成被套,脏了往洗衣机里一滚,然后套起来就用,省掉了多少缝的工夫。

对于消费问题,也有相反的意见。

有的同志认为,消费无非花钱,有钱自然会花,没钱怎么也花不了。我国目前生活水平还很低,万元户毕竟是少数,受重奖的也为数不多。对于我们每月四、五十元生活费的大多数人来讲,过日子还须节衣缩食。

有的同志担心提倡新的消费观念,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理想虚无症、利己主义膨胀等等。

主张积极地消费的同志大都认为,消费要以创造为前提,消费的水平不能超过创造的水平。黄志坚提出,脱离自己的经济收入现状,去追求高额消费,叫做“消费早熟”。好比苹果没熟,就摘下来吃,不仅没有滋味,而且还容易闹毛病。入不敷出,出路只有三条:(1)从自己嘴里抠;(2)伸手向别人借;(3)铤而走险。其后果都不堪设想。

有的同志提出,会花父母的钱,算不上有出息。有的同志则呼吁父母不要对孩子卡得太死。

时空观念。雷鸣指出,在当前高度讲时效的时代,时间观念越来越强,时间的精确度越来越高,时间的效能关系着社会的进程,我们过去习惯的慢节奏和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时间向我们每个现代社会的人提出挑战,我们的脚步必须跟上时间的频率。

杨利川指出,过去,每个家庭以至每个地区只是按照传统的习惯去生活,本家庭、本地区的条件如何,人们的生活也就如何。今天,信息来往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电视节目每天把大街上的流行服装、新的生活经验、饮食方法介绍给人们,冲击着人们狭隘的生活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出身”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将大大降低,因为开放性的生活观念将使人们获得均等的生活机会。

饮食与衣着观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饮食中的传统观念,提到了日程。有的同志列举了饮食中的不合理之处:

平日里粗茶淡饭,年头岁末山吃海喝,暴饮暴食;

——众人同用公共菜盘,病菌四处扩散;

——可口的食物,就风卷残云,不可口的东西,宁愿饿着肚皮去上班;

——食物的构成、搭配不合理;

——烹调方法不得当,人为地破坏了食物中的宝贵的营养价值。

劳实提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自身的素质的增强提高,不能不是发展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有强壮的体魄,必须讲营养、改膳食、科学地吃。有的同志提议,要学一点营养学,按照科学的规律,讲究营养平衡,讲究合理搭配,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消耗,有针对性的选取食物,摄入吸收必要的营养。

唐华指出,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将自己打扮得美一些,必须准备承担以下几种舆论上的压力:

——不爱学习,碌碌无为。

——孤芳自赏,脱离群众。

——为了谈恋爱,生活作风可能有问题。

——追求吃喝玩乐,精神空虚。

——不勤俭,忘记劳动人民本色。

——赶时髦,装模作样。

李庚辰说,但凡不合胃口,不承祖制,皆一言以蔽之曰:“奇装异服”,视之为“追求资产阶级方式”。然而,中山装就是“国粹”么?追根溯原,其实也是孙中山先生引进来的“洋货”,经过土洋结合,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它既非禹汤文武流传,也非“无产阶级”的发明创造。“孙女穿的奶奶鞋”,虽不“奇”不“异”,却说明小脚依旧,是社会发展迟滞的象征,这是最可悲的。而旧貌换新颜,恰恰显示着社会进步的勃勃生机。

交往观念。李东劲提出,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生活节奏,增加了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往,出现了各种互相影响的沟通方式,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对社会的发展正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代青年要适应新的生活,把握时代的脉膊,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努力扩大交往范围。

有的同志指出,一个青年是否善于交际,是衡量他是否具有开拓、组织、应变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他认为,参加交际活动,有以下几点益处:

——互相了解,增进友谊,汲取前进动力。

——思想活跃,开阔视野,开阔知识面,学到新知识。

——增长办事才干,提高观察、应变、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可以获得各种信息。

很多同志提出,男女青年交往,是正常的活动,交朋友不等于谈恋爱。那种把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都视为“伤风败俗,大逆不道,行为不轨”的旧观念,是封建主义“男女授受不亲”的表现。

平原提出,冲破禁锢还要防止轻浮。现代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应建立在创造性激情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上。它是崇高目的、开拓精神、深沉无私的爱的和谐体。这种有深刻内涵的交往,绝不是对所谓现代生活方式的简单外在模仿。

关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讨论正在有关报刊纵深展开,本刊今后还将继续作综述介绍。

张青整理

猜你喜欢

观念同志生活
FOR YOU, O DEMOCRACY
钓鱼的观念
向雷锋同志学习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