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时间运筹法”
1985-11-01
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珍惜时间、管理时间的方法,科学家的“时间运筹法”、“时间统计法”及管理时间的其他方法”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居里夫人的时间运筹法——争时间,抢时间
人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占去人们许多时间。科学家一方面不能超脱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不能抛弃科学研究。居里夫人1897年9月生了一个女儿。从此,她不可能象以前那样一心一意从事研究,家庭主妇的责任、做母亲的责任占去她许多时间,她有时急得流泪,但她又不愿为世界上任何事情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在家庭生活与科学事业之间,她不想丢弃任何一方。居里夫人每天给女儿洗澡、洗衣、做饭,同时还要在理化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近代科学史上一项最重要的研究。她每天从紧张的科学劳动中争时间从事家务劳动;又从繁忙的家务劳动中抢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她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每天的科学与家务劳动都做得头头是道。她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巨大贡献,成为“镭的母亲”;她在家务劳动中也做出巨大贡献,把大女儿培养成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又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母亲。她能成为“两个母亲”,与她的时间运筹分不开。
爱因斯坦的时间运筹法——挤时间,“偷”时间
1903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结婚,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工作、研究、家庭一一一匹马拉上三部车。人的智慧、精力、耐力,这时在爱因斯坦身上发挥着奇迹:在家里,他左手抱儿子,右手做计算,孩子的啼哭和哄孩子的声音似乎是另外一个世界,头脑里却转动着分子、原子、光量子;在街上,他一边推婴儿车,一边思考几行数字和公式;在晚间,妻子、儿子睡熟了,他悄悄起床,到屋外点上煤油灯开始撰写论文。这一切都发生在1905年,这一年他一共写了四篇论文,发表了三篇,这三篇论文在物理学领域进行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却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挤出业余时间开创的。
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把一切业余时间都用上了仍然不够用。专利局松散的工作使他找到了新天地,他决定从上班的八小时中“偷”些时间。上班后,爱因斯坦认真而紧张地工作着,他以敏锐的直觉很快就从报上来的五花八门的专利申请中抓出本质的东西,把荒唐的、异想天开的图纸往旁边一扔;把有价值的、真正的发明分别写出鉴定归档。一天工作半天就做完了,余下的时间他想搞科研。可是专利局长有规定,上班时间不准做私事,违反者要遭训斥或被解雇,然而磨洋工、说笑则被看作是正常的。爱因斯坦只好偷偷地做,他把抽屉拉开一个间隙,抽出一张纸片,一边计算,一边听着门外,一旦传来局长的脚步声,便把纸片送进抽屉关上,躲过局长的检查。一个小职员上班时间搞科研,在当时被看作“不务正业”,可是爱因斯坦当时从事的正是伟大的事业。
富兰克林的时间运筹法一一严格作息
富兰克林是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他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钻研,因此,时间对他更为宝贵。他认识到这一点,发出了“别浪费时间”的感叹。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五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上午八点至十一点工作;中午阅读、吃饭;下午二点至五点工作;晚间六点至九点用晚饭、谈话、娱乐,考察一天的工作。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作息时间表行事,日积月累,自我磨砺,终于成才。
科尔的时间运筹法——利用假日
英国数学家科尔,1903年因攻克了一道二百年无人攻取的数学难题而轰动数学界,在一次宣布科学成果的报告会上,人们对他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当时有人问科尔:“你解这道难题用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我用了近三年的全部星期天。”节假日对于珍惜时间的科学家,往往是最难得的“研究日”,每年充分利用起来是一、两个月。“寸阴必争”的科学家一般都把节假日筹划到科研的计划之中。
柳比歇夫的时间运筹法——统计核算
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发表了七十部(又说一百七十部)学术著作,写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纸的论文,内容涉及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哲学等许多领域,但他每天仍然有十小时的睡眠,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表面看来他并不吝惜时间,其实他对待时间是一个极端“吝啬”的人。他从26岁开始到82岁逝世,在五十六年的时间里每天都进行时间统计,他日有小结,月有大结,年有总结,每做一项工作,都要计算统计一下时间“成本”。如,当他写完《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一文,用去了“43小时45分钟”,论文的末尾也列出本文的撰写时间表。看一篇文章,写一封信,他也把时间核算的清清楚楚。正是这种严格的时间统计法,才使柳比歇夫在科研中达到了高效率。
科学家的时间运筹各有特点,但其中具有许多共性:第一、运筹时间以有利于科学研究为中心;第二、运筹时间不是停留在纸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第三、运筹时间立足于“今天”,不寄希望于“明天”。这是时间运筹的现实主义。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只有今天才是现实,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现实。
(摘自红旗出版社《科技人才修养12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