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章回小说》越办越好

1985-04-06

章回小说 1985年1期

巴 波

《章回小说》创刊了,我省多了一个文化阵地,读者多了一份精神食粮,这是值得庆贺的事。

章回小说,有别于其它小说的主要之点,在于章回小说是我们民族的,是我们中国的。它的表现手法与外国小说不同之处很多,比如,没有大段大段的风景描写,没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也就是没有什么“内心独白”,更不会有什么“意识流”。然而,作为文学形式,我们章回小说的高超之处,除了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等等以外,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是令人叫绝的,真是闻其声如见其人。这适合于我国人民大众的欣赏习惯,也可以说养成了我国人民大众的欣赏习惯。因此,章回小说拥有最广大的读者。

不知何年何月开始,把章回小说,或者说把中国小说,冠以“通俗小说”的名义。所谓“通俗”的“对立面”当然是“高雅”,有人又叫“纯文学”。章回小说中的佼佼者,《A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等(恕不一一列举),能说不是“纯文学”?能说不“高雅”?当然,从这些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瑰宝来说,要说是“通俗”也可以。

在国外有个说法,叫畅销者,畅销者往往与“纯文学”相对而言。当然,后者指的是“阳春白雪”,这是事实。

但,这绝不等于,“章回小说”等于“通俗小说”等于不怎么“文学”。

高低之分,雅俗之分,关键不在于表现形式,而在于质量。

从我们写小说的人来说,如何接受自己民族的遗产,又借鉴外来的艺术手法,从而创新,这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就我的经历来说,这是既高又难的要求。

不客气地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人达到。我相信,我们总会有人达到。借《章回小说》创刊之机,表示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

最后,祝《章回小说》越办越好。

章回小说作家,应该理直气壮地步入当代文坛,但要白重。既可以写通俗之作,也可写出“大雅”之作,但千万不能把“俗”变成了庸俗,千万不能去迎合低级趣味。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这是我们都该记取的一句话。

让章回小说这种民族形式重放光彩吧!寄希望予章回小说的作家们,寄希望于这个刊物的编辑同志们。

几句话就此完了,完成任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