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名字和化名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11期
类别:____编号:____
孙中山幼名帝象,入学时名文。十七岁时到香港拔萃书屋上学时,取名日新。十九岁又取字德明。次年入香港中央书院,由国文教师区凤墀按“日新”的谐音改为逸仙。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次年流亡英国,宣传革命,化名陈载之。1897年到日本,投宿时化用日本名中山樵,革命党人和日本友人遂以中山称之,而章士钊则第一次将中山缀于孙字之下,一呼百起。“孙中山”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他本人用过日本名还有高野长雄。1903年他在越南、暹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又用过杜嘉诺、陈文、高达生等化名。在新加坡发表反击保皇党的三篇文章时,使用了“南洋小学生”这个笔名,此外还用过公武、南洋一学生、广东香山来、杞忧公子、载等笔名。辛亥革命后,在国内,一律使用“孙文”;对国外,除用孙文之名外,有时也用“孙逸仙”。
(摘自《辽宁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