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厂长
1984-08-20吴星元
吴星元
1980年底,刚满16岁的董士其从吉林省银行学校毕业,到中国工商银行本溪市分行彩屯办事处任信贷员。
16岁,不过是个半大孩子,能干什么?人们习惯的目光中,有善意的轻视,有担心的疑虑。可他呢?竟拳打脚踢地周旋于金融界与企业之间了。
彩屯北大岭下有一家2,800人的缝纫机厂。1982年,这个厂的缝纫机产量已由81年的13万架增加到17万架,初步形成85年年产30万架的生产规模,从厂长到工人都为缝纫机产销黄金时期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偏偏在这种时候,董士其“不知轻重”地向人们宣布:缝纫机面临滞销的厄运,要立即压缩生产计划,削退超储缝纫机原材料订货合同。此时,他从厂长瞪大的眼睛里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问号,继而是愤怒的感叹号。
是啊,他毕竟小了点——年龄小,个子小,一脸孩子气。和一个实实在在掌握着企业命运的大厂长站在一起,谁能信他的呢?
科学家们说,铀的原子核一经遭到中子的轰击,就会释放出极大的能量。也许正是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刺激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说句公道话,愤怒的厂长呵,是你还不了解我们的小董—
锅炉附机厂准备生产一种铁跳板,董士其贷给10万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小董发觉这笔款并未用到该用的地方,严重违反了贷款制度。他决定对该厂实行信贷制裁。顿时,小董成了众矢之的,厂长点着他的鼻子说:“你一个小孩懂什么?”小孩子?他把这个厂的厂长、财会人员召集起来,大讲了一通财经纪律。事实面前,厂长服贴地说:“这小孩,咱唬不了。”
气归气,锅炉附机厂要倒霉,也不能眼看着不管。小董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得出结论:铁跳板的生产有前途。于是,他又为厂子发放了专项设备贷款和原材料贷款11万元,使这个广当年扭亏为盈,不但自己活下来,还接收了一个关、停、并、转企业——砂轮片厂。
瞧瞧,这就是一个“毛孩子”的性格。
这回,他又果断地行使了“编外厂长”的职权,停止对缝纫机厂的贷款。
这下可真炸锅了,厂长大发脾气,财务科长火冒三丈,缝纫机厂向上级打了停产报告。这意味着企业就此关门,2,800人就此失业,责任、损失都要由小董承担。
一时间,责难、怨言、怀疑、轻视,一股脑儿向他扑来,他在人们眼中的问号变得更大了。
也有人出来提醒缝纫机厂,是不是你们没有“浇油”?在不正之风作怪的地方,利用职权向企业索贿的信贷员不乏其人。难道董士其也被这种邪气吹歪了?
唉!“识时务”的人又错了。
一个在他的扶持下扭亏为盈的日用化工厂,两次送给他高级日用化妆品,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的好朋友让他帮忙弄两瓶药物雪花膏,他还是自己掏钱买的。董士其为自己约法三章:不受请,不受礼,不谋私。
小董相信自己心中没有掺进杂质,更相信自己的建议有充分的根据。
那是在外地一家旅馆里,小董和某缝纫机厂推销员同住,听他抱怨:“现在推销缝纫机比不得从前了,过去人家车接车送,吃大盘子是家常便饭,可现在不行了……”推销员的牢骚引起了小董的注意,他立即着手对全国市场缝纫机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通过银行系统灵活准确的信息网络,从大量的往来帐目数据中,敏锐地意识到缝纫机市场的变化趋势;亲自去参加全国和地区性家用缝纫机展销会,收集销售情报;利用到外地出差的机会,以缝纫机推销员的身分,在百货商场向营业员打听统销品种,哪路牌子受欢迎。信息帮助他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全国市场对缝纫机的需求趋于饱和,缝纫机生产过剩,危机即将来临。”
然而,闭关惯了的人们,还不可能很快意识到这一点。
厂长凭经验固守着自己的堡垒,“编外厂长”凭信息坚持着自己的预测。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尽管全厂的人都不愿意搭理这个“编外厂长”,小董仍不厌其烦地向人家做说服工作。
局势在发生着变化,过去门庭若市的该厂销售科渐渐冷落;原来经销该厂缝纫机的百货批发部门要求将经销改为代销;原订货单位来函要求缓发、停发缝纫机产品,甚至要求退货。
厂长这才将端着的膀子放了下来。
小董的建议被采纳了。缝纫机产量压缩,超储原材料削退,新产品迅速上马。缝纫机厂避免了7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积压,减少经济损失50多万元。83年原计划亏损180万元,由于转产迅速,新产品畅销,到年底不但无亏损,反而盈利6万8千元。
缝纫机厂避免了“灭顶”之灾,各地同行慕名而至,人家问道:“你们为什么能从缝纫机的兴盛中看到危机?”厂长自豪地答道,因为我们有一个出色的信贷员,一位精明的编外厂长。
几年来,我们的小董协助民政企业机械厂解决停工待料;长途跋涉几省,帮助缝纫机台板厂削退60多万元超储进货合同;进京上访,使纠缠难决的“彩屯煤矿连续停产事故”得到解决;撰写了《我国缝纫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加强集体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等10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向所分管企业和省、市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100多条。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尊重,成为公认的称职的“编外厂长”。
(本栏图:崔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