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的激流中把好人生之舵
1984-08-20
在改革的激流中把好人生之舵当今的中国,改革之势如激荡的洪流奔腾向前。青年朋友,你是否意识到,改革的激流正在考验,同时也在锻造着你的人生之舵?
改革了,到处都在讲致富,到处都在讲经济效益,一言以蔽之,到处都在讲“钱”。金钱本无臭味,讲钱无可非议;现在我们讲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将来使钱的作用消亡,正如列宁当年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中生动地指出的那样:将来“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钱作为货币,所体现的是物化的人类劳动,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谁劳动得好,谁就多得;谁劳动得不好,谁就少得;谁不劳动,谁就不得。如果只想多得不想多劳,或者向劳动致富的人们伸手敲竹杠,或者搞歪门邪道去骗取金钱,那就难免误入人生的歧途。
改革了,个人的物质利益进一步得到重视,个人的才能也可以充分发挥。这本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因此而象马克思、恩格斯所揭露的那样,“把一切都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那就会变成庸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个人利益,但同时又强调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它高于个人利益。在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于整体利益,甚至在必要时付出牺牲。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原则,并不会因改革而过时,恰恰相反,改革遵循的正是这样一种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的尺度,那就是先国家和集体而后个人。当代青年只有在改革中真正学会把握这个尺度,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和价值。
改革,就要提倡竞争。社会主义需要竞争,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勃勃的生机。但是,这种竞争包含着人们的互助合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和互助是并行不悖的。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民,用技术和经验热情帮助他人劳动致富,就展现了助人为乐的道德风貌,这是改革中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榜样。有人说,八十年代搞改革,是个人顾个人。只顾个人的现象在一些人中是存在的,但如果把它看成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本质并起而效仿,甚至认为这是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那就锚了。党的富民政策,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只富少数人,而是要使全体劳动者都逐步地富起来。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当然离不开主要表现在道义、经验和技术上互助合作的道德条件。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鄙视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思想、行为;历来崇尚助人为乐的美德。在改革的新环境中,在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征途上,这种美德理应显示出新的内容,进发出新的力量。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触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可能会使有些根底较浅的青年思想模糊,甚至走一些弯路,这是需要提醒和帮助的。事实上,改革不仅是对“左”的偏见和因循守旧观念的破除,也是对那些假恶丑的摒弃。只要在思想上真正划清是与非的界限,弄清什么是应当破除的,什么是应当坚持的,当代青年就一定能够在改革的激流中,把好人生之舵,把自己进一步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