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小议
1984-08-20闻永
一、“有色眼镜”戴不得古代寓言“疑人偷斧”的故事人人皆知。丢斧子者怀疑邻人偷斧,后来斧子在自家找到了,再看那位邻居,走路谈话都不象偷斧子的了。至今,不少人识人时,仍然象寓言中的那位失斧者,这是准确识人的一大障碍。识人切忌带“有色眼镜”,带主观框框,带成见偏见。
二、莫学“过于执”名戏《十五贯》里的那位糊涂官过于执,错判熊友兰,就是因为他从熊友兰身边查到十五贯钱,和尤老儿丢失的钱数一致,便以为抓到真凭实据,要杀熊友兰。苏州知府况钟却未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抓到了真正的罪犯娄阿鼠。应当说,识人时“听其言,观其行”,还仅仅是抓住了一些外部现象。现象与本质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表面现象上相似的东西就要好好调查研究一番,“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就怕“人比人”听到过这样一件真事:一位有65元退休金的单身老工人,轮流到三个儿子家居住。他假称自己领取退休金的证件丢失,无钱交生活费。这是一次“比较测验”,大儿、二儿及其媳妇重利轻义,唯有三儿真心实意要把老人赡养到底。老人自然认出三个儿的不同。日常生活中,看一个人对下属与上级的态度有何不同;对待老人、弱者与对待有权势的人有何不同;在人监督之下和独自一人时有何不同……都可称作“比较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也是识人的好方法。
四、贵在取大节略小事要从“大节”上识人,不可拘泥于细微末节。所谓大节,可着重从德、识、才、学四个方面认识一个人。德,主要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识,指认识能力,远见卓识;才,是指才能,办事的能力,认识、思考的能力;学,指学问、知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与缺点并存。一个人敢于革新、有创造精神,又有点自负、主观,前者就是大节;一个人事业心强,精通业务,同时又有点“不合群”,这后者就该算是“小节”了。抓住细微末节不放,抓住一些缺点不放,是很难正确“识人”的。识人贵在取大略小。
闻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