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脑外科专家侯金镐教授
1983-12-31古平
古 平
一场起死回生的重大手术正在紧张地准备着。侯金镐教授换上一副随身带着的眼镜,仔细地观看两张脑血管造影X光片,和站在周围的医生一起,指点着上面那些透明的血管,研究着什么。
上手术台的三位医生中,主刀是徐州铁路医院的一位进修医师。主治医师陈华辉当他的“助手”。
陈华辉是侯金镐教授的大弟子。就象当年侯金镐当陈华辉的手术“助手”,手把手地教他一样,今天,陈华辉也是手把手地将手术操作的方法一点一滴地向更年轻的一代传授。
廿多年来,侯金镐不仅为南从海南岛、北到黑龙江的十多个省培养了一百多名脑外科医生,坦桑尼亚也有不少医生是他的学生。他先后为五千多名患者打开头颅,治疗脑瘤、听神经瘤、垂体腺瘤、脑缺血以及脑溢血,成功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今年四月,全国第一次神经外科专题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侯金镐教授在会上作了《枕下经内听道入路听神经瘤显微手术》的报告。从1979年以来,他在全国首次从内听道入路摘除听神经瘤。在18例大型、1例中型听神经瘤的手术中,面神经均获得解剖上的保留,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8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面神经跟听神经瘤手术有什么关系呢?”
侯金镐向我解释说,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瘤,但它长在生命中枢脑干的旁边。对于脑外科医生来说,这是一个禁区。而且听神经和面神经紧紧靠在一起。切除听神经瘤时,很容易损伤面神经。过去,有些患者经手术治疗,危害生命的听神经瘤是切除了,但留下了口、眼歪斜的后遗症,精神上十分痛苦,甚至有自杀的事情发生。
侯金镐一直在探索保留面神经的途径。他认为医生的神圣职责不仅要把人救活,还要使人活得幸福。
镇江市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得了这种病,听说手术后往往有后遗症,他还没有结婚,职业又是教师。如果弄得口鼻歪斜,眼睛闭不起来,那多可怕,今后还怎么工作和生活呢?!
侯金镐耐心地向他讲解新手术的方法和效果,解除了他的忧虑。他与医生密切配合,结果手术做得很成功,面神经功能保留完好。这位教师和他的父母十分感激侯金镐,说他有一把最神奇的刀和一颗最善良的心,他们全家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他。
有位70多岁的老太太也得了听神经瘤的毛病,到处求医,没有人敢为这样年岁的老人动这样高难度的手术。老人的儿子慕名找到侯金镐时,特地为母亲少报三岁年纪。侯金镐收下了这位老人。为防止意外,手术室准备了两千斑升血。他亲自操刀,轻柔利落,妙手回春,成功地切除了听神经瘤,准备的血一滴也没有用。老人很快就痊愈出院了。这一病例被医务界视为“奇迹”,广为流传。
侯金镐和他的助手先后做了近200例听神经瘤手术,取得了大部分面神经全部保留的好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侯金镐的名声随着手术的不断取得成功远近传扬。1980年春,在南京参观访问的日本朋友佐佐木突然昏倒,被送到他们医院抢救。侯金镐和他的同事们准确地诊断为重型脑溢血,并立即施行了左颞部开颅手术,取出血块50毫升,或功地挽救了佐佐木的生命。这件事在日本医学界也引起过很大轰动。
这年冬天,侯金镐随江苏医疗卫生考察团去日本考察时,特地去看望在名古屋第二红十字医院疗养的佐佐木。日本报纸以“佐佐木的救命恩人”为题,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佐佐木见到侯金镐时感激涕零的大幅照片和报道。这家医院的脑外科主任新谷彬热诚地向侯金镐表示敬意。他认为在没有CT(电子计算机控制的X线断层扫描机)的情况下,只根据脑血管造影和临床经验,能够如此准确地进行诊断,普果断地采取开颅手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他感叹地说:“过去,我对中国了解得太少了!”
侯金镐教授告诉我,每次做显微手术,他们都要在动物身上反复练习,让自己的手和眼睛适应于在显微镜下进行十分细微的操作。直径不到一毫米那么细的血管,静脉吻合要缝七、八针,动脉吻合要缝十针。口径不同的血管吻合时还得将较细的血管剪成斜口。如果吻合得不是天衣无缝,就会影响血流的畅通,危及病人的生命。那真是差之毫厘,生命攸关啊!
我好奇地请侯金镐教授谈谈他第一次开颅的情景。他沉思片刻,便娓娓地追述起来。
那是30年前的事了。一批批伤病员从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被送回祖国。当时,侯金镐是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外科医师。一位得了脑型肺吸虫病的志愿军战士被送到他们医院。
侯金镐说:那是一种寄生在蜊蚰身上的肺吸虫钻到了人的脑子里,破坏了脑组织引起的病。志愿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因吃了没有条件煮熟的蜊蛄而感染。如不及时施行开颅术,生命很快就会结束。
当时,医院上下只有侯金镐一个人见过开颅术,困难重重啊!原来,在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只有一位脑外科专家,那就是侯金镐的老师、从国外学成归来的赵以成教授。侯金镐和另外十一名年轻的外科医生,从全国各地选进到天津,向赵以成教授学习脑外科技术。可是,侯金镐只看过老师的手术,自己还没有动手做过。
“那次,我可紧张极了!”性格温厚沉静的教授谈起他的处女作,仍不免流露出兴奋的心情。“我们连最必须的脑血管造影针也没有啊!只得凭记忆模仿赵以成教援从国外带回来的造影针,自己做了一根。放射科医生和我一起研究如何准确地查到病变的部位。手术助手、麻醉师、护士都没有见过开颅手术,不知道如何配合,我们在一起日夜练习……”
侯金镐一遍又一遍查资料、翻笔记,重温老师手术示范的所有细节。充分的术前准备,六年苦读打下的深厚专业基础,同志们的通力协作,使他的第一例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接着,他守在病人身边七天七夜,不断地给病人量血压和脉搏,观察病人的瞳孔。危险期过去了,战士醒来了。侯金镐也尝到了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甘苦与欢乐。
消息传开,同样病情的病员一个又一个从别的医院转来。候金镐连续做了11个开颅手术,无一例死亡。
十一名战士生命的复苏,极大地鼓舞了侯金镐。从那以后,他就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脑外科这一特殊的艰巨劳动之中,在日以继夜的抢救、手术、门诊、教学与科研的紧张节奏中度过了三十个春秋。
有一次,在外地会诊时,病人情况危急,他上了手术台。手术过后,他忽然病了,又是发烧,又是拉肚子。大家留他休息几天再走,他却迫不急待地连夜赶回南京,因为另一项重大手术早已安排好了。
长期过度的精力消耗,侯金镐常感身心疲劳。有时,结束了繁重的门诊任务,他从椅子上站立起来都感到十分吃力,但他丝毫不露声色,每天硬撑着照常步行回家。一天,他在爬楼梯时感到头晕,心脏的跳动忽然变得很慢,一分钟只有20次,就象一架年久失修的钟快要停摆了。他赶紧扶着楼梯歇了一口气。一推开家门,他便扑倒在床上。
侯金镐的妻子,一位老护士长,早就发觉丈夫每天回到家里,总是累得话也不愿多说。她把丈夫“逼”到医院里做了一次心电图,发现丈夫得了冠心病。
侯金镐没有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病情稍有缓解,又振作精神在医院里、课堂上,随着紧张的节奏旋转。
在一次从下午站到夜间的手术中,侯金镐突然昏倒了。这是低血糖引起的休克。同志们让他躺在手术室的地上,给他喂了一杯糖水,半个小时左右,他苏醒过来了,又继续登上手术台。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心疼极了,但她无可奈何,只得叹口气说:“这几十年,他的站功和饿功算是练出来了……他是个最不听话的病人。”
侯金镐在一年前被任命为南京医学院副院长后,要做的工作更多了。可他仍坚持每周两次参加附属医院脑外科的门诊和查房。只要有重大手术,他总要参加手术方案的讨论,赶到现场主持、指导手术的进行,有时,还要自己登上手术台。
五十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侯金镐,把他几十年的心血倾注在他的病人身上,被人们誉为“金陵华佗”。这位脑外科专家的卓越贡献赢得了人们的信赖。不久前,他又一次作为江苏省的代表,出席了全国六届人大会议。
(插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