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寿的中医保健灸
1982-12-29常俊
常 俊
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及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
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若是耶?”满平笑而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
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灸“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和尚东渡后,传给日本的。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记有“大风汗出,灸穗诘(穴)”的预防保健灸法。至唐代,艾灸防病之法更加盛行。唐代的高寿之人也比较多。孙思邈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医生,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记载有“宦游吴蜀,体上常带三、两处灸疮,则瘴疠瘟疟,不能着人。”的经验。他本人百岁高寿时,还能翻山越岭,身体保持健康。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疗外治方法中的一种,它可能比针法的前奏——砭石要早得多。灸法种类繁多,但用于防病保健的主要是艾炷灸和艾条灸两种。
艾是菊科植物,为多年生灌木状草本。中医认为,艾苦、辛、温,具有温经散寒功能,用艾行灸能温经通路,行气活血,祛寒祛湿,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现代医学对艾的药理药化研究也证明,艾所含的水芹烯、豆甾醇,杜松油萜、毕澄茄烯,侧柏醇、侧柏酮等化学成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艾中所含的菊糖,鞣酸,维生素A、B1、B2C及氯化钾等,对人体有补偏救弊的功能。近年来,我国许多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艾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血糖和补体;提高免疫功能,升高红、白细胞;并可兴奋神经,消炎镇痛。
保健艾灸的穴位,主要是双侧下肢的“足三里”和腹部的“关元”穴。足三里穴是在外膝眼下3寸处。关元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足三里、关元穴的灸法,用艾炷或艾条灸均可。艾炷灸的操作是:将艾绒一小团放在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捏成半个枣核大小、上尖下平的圆椎体,谓之艾炷。将艾炷置于足三里和关元穴上,以火点燃上端,当艾炷燃剩2/5左右,感到烫热时,去掉燃烧的艾炷,更换艾炷再灸。每燃一个艾炷,叫做“一壮”,每日灸10壮左右,分早晚进行。艾条灸的操作是:用中药铺售艾条,点燃一端对准穴位,问隔一定的距离灸之,保持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5—10分钟。
日本《帝国文库》记载,满平常年的灸法是:“右侧足三里,朔日8壮、二日9壮、三日11壮、四日11壮、五日9壮、六日9壮、七日8壮,八日8壮,左侧足三里,朔日9壮、二日10壮、三日11壮、四日11壮、五日10壮、六日9壮、七日9壮、八日8壮。年终月别勿间断”。这亦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和研究。
注:“朔”日是每旬的开始,每句18日均灸,9、10两日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