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的来信

1981-08-20

中国青年 1981年3期
关键词:贵刊孤儿叔叔

《中国青年》杂志社请转潘晓及全国各地青年同志们:

贵刊发表《潘晓把收到的钱物转送育红学校》一文后,喜讯传来,我校群情振奋。教学楼里,生活区里,校园处处一片欢腾。彩笔传情,情深似海。低年级的孩子们拍着小手欢呼歌唱,年岁大些懂事的孩子们沉思遐想,思绪飞腾。当晚上灯自习,各个教室鸦雀无声,只有笔尖沙沙作响。全体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在描叙着同一主题。孩子们用诚挚的真情默默地把各地叔叔阿姨们的深情厚谊牢牢地记在纯洁的心灵上。潘晓同志这个有意义的提议,将在这些孤儿的生活史上成为难忘的一页,促他们回想当年各地叔叔姨姨赠物之情,对他们献身祖国将是一股多么不可估计的动力啊!我们深为潘晓及全国各地青年同志这种高尚情操所感动,我们更为党教育出这样有出息的青年而高兴、自豪!这里,我们谨向潘晓及各地青年同志表示感谢!

贵刊转来的财物,我们将做为教育孩子们的生动教材,并悉心规划,用在培养孩子德、智、体各个方面,发挥最好的效益。

同志们,唐南地震过去四年了。这些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在党的哺育下,幸福健康地成长着。年岁大些的有的已经成了保卫国防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有的走上生产岗位,有的进入专业学校深造,目前在校学习的孩子们,也都在幸福地成长着。地震时才生下来不久,震后一直没有找着爹娘下落,只得由学校定姓名的党育红等一些小娃娃,现在也茁壮地长有一米来高了,欢蹦乱跳,也能上台给外宾表演个小节目了。孩子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师长如父母,彼此如手足,融融乐乐,亲如一家人。外国友人来参观时,他们看到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常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赞不绝口。是的,只有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才真正使得孤儿不孤,显示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全国人民,都很关心这些孤儿,从四面八方向孩子们伸来温暖的手。春节前夕,北京的小学生,把省下来的糖果费买成礼物寄到孩子们手里;上海工人叔叔、姨姨,辛苦劳动一年之后,还惦念着这些孩子,给送来电视机、收音机;解放军亲人,专程来校慰问,亲人们看到孩子们长高了,懂事了,流露着父兄般的喜悦。请转告关心这些孩子们的叔叔姨姨们放心吧!我们在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下,一定把这些孩子带好。

同志们,春回大地,山川竞彩,八十年代第二个春节又来到了人间。当此佳节良辰之际,我们谨向热情关怀这些孩子们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当前,祖国走上中兴之路,形势一派大好,四化宏图,普天同庆,安定团结,万众归心。让我们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向新的胜利!

致以革命的敬礼

石家庄市红育学校敬启

1981.1.21

猜你喜欢

贵刊孤儿叔叔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还原历史是贵刊吸引我的地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何时不再“滥觞”
熊叔叔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