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山里的一簇鲜花

1981-08-20苏永清等

中国青年 1981年5期
关键词:大队东风年轻人

苏永清等

1980年秋的一天,一个“红娘”,带着一位年轻女工的委托,来到地处赣闽两省交界的武夷山区,江西省资溪县东风大队找对象。可是,这里的小伙子都有了心上人,她只好遗憾地离去。

东风大队原来象个“贫血病人”,粮食亩产只有二百多斤,几乎家家欠债,是个“你啃酸梨、我吃苦瓜”的有名穷队。为什么山外女工都乐意嫁到这里来呢?俗话说,家有梧桐栖凤凰。这几年,东风大队变了,富起来啦!这个过去年轻人都想远走高飞、自寻出路的穷队,如今全大队拥有固定资金30万元,有各种农业机械35台。农田翻耙、粮食脱粒加工,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还有40千瓦水电站一座,去年又增购了汽车。社员免费看病,儿童免费上学,老年社员享受退休金。全大队98户,已有96户盖起了独门独院的新楼房。这里的中青年人都带上了手表,晚上下工回来,到澡堂洗个热水澡,痛痛快快看场电影,或在家欣赏音乐,收听国内外新闻。

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是怎样迅速致富的呢?人们传说纷纭,有人说,东风大队修地时在沙窝中掏出了一堆珍珠。东风大队的人们说,他们确实掏出了“珍珠”。这些“珍珠”就是队队都有的——青年。他们的致富之花,是村里的年轻人带头,和成老年人一起用汗水和智慧浇开的。

斩荆辟路

世间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艰苦奋斗。东风大队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从治穷致富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苦,就没有甜;要想富,就要吃点苦。路,从荆棘丛生的地方开辟出来。

1971年以前,这个队人没粮,畜没草,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全队背上外债两万多元,算是穷到了家。眼看队要垮了。党员选出青年共产党员杨柏祈当党支部书记,柏祈看到队里穷得竹筷敲空碗,想当又怕当,他不知思虑了多少夜晚。最后下了决心:与其穷一辈子,不如扑下身子为群众办点事,拚命地干他个名堂。

杨柏祈上任以后,和支委们一起,挨门逐户地与群众谈心。有一次,他进了杨绿的门,正赶上他家吃饭,盘子碗里尽是红薯,杨绿的老母亲也和大家一样吃,柏祈看了这情景,一阵心酸。第二天大早,他背着自己家里仅有的五斤豆子和三升大米送到杨绿家。

“我不能要,你家也是喝稀饭。”

“我家还有些红薯可以凑合。”

书记心里有群众,群众能不听书记的吗?东风大队的土地瘠薄,刨开表面的薄土,底下便是沙石,为了改变生产条件,杨柏祈带领青年突击队采石、整地、开沟、打井,到20多里远的天府大山和古竹坪大山,割草烧土灰。他们每天带着干粮上山,饿了,啃一口红薯;渴了,掬一捧清泉。顶酷署,冒严寒,栉风沐雨,连续干了三年,靠一副铁肩两只手,硬是把300多亩冷、烂、锈的低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他们还清了债,结束了吃粮靠返销的历史,使这个多年打不起精神的穷队,开始有了生机。接着他们狠抓“千斤亩,万宝山”,从各方面调整农业内部的关系。去年粮食平均亩产1400多斤,向国家交售23万斤,超过任务十倍。他们过去只栽用材林,如今又栽上了经济林,大量发展茶叶、油茶、毛竹、草菇、药材等30多种经济作物;发展生猪、蜜蜂、鼻甲虫和鱼类等副业。山区还有丰富的橡子、勾栗、药材、香料、杨梅等自然植物资源,他们又大力发展采集业。生财之道一开,好似几股泉水都往东风大队流来。

毕来富真的富起来了

东风大队的年轻人想富,当许多人还在谈“穷光荣,富反动”的时候,他们却理直气壮地奔富。在粉碎“四人帮”以前,他们就划分了临时作业组,实行了小段包工的责任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因为有个“包”字,有人忠告当家人,小心将来吃苦头。但是,经过一冬一春的实践,反对的人被说服了,青年人更喜欢当“包头”,担任作业组长和副组长。就是在江青一伙肆虐之时,这个官衔也始终坚持着。

年轻的队长毕来富说:“当我哇哇落地的时候,父亲就给我的名字取个‘富字,希望我有一天能富起来,过上甜蜜的日子。现在我当了队长,我要想方设法让大家共同富起来,不能谈‘富色变,过穷日子。”他带领群众走农林副工联合发展的道路,生产队一年比一年富。集体富起来啦,个人也富了。1977年,毕来富家从集体分得1975元,加卜家庭副业收入共3000多元,1978年4000多元,1979年5500多元,1980年,他家收入6000多元。远近的人们都说,毕来富真的富起来了。

出路就在脚下

农村青年的出路在那里?东风大队的实践告诉我们,出路就在你脚下。东风大队的年轻人,不信命运不信神,他们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在治穷致富的道路上,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你看,那16栋整齐、美观、大方的新楼房,是方杨吉设计的。小方19岁担任了盖新楼的“工程师”,他下力钻建筑学,掌握了许多基建工程知识,他精通木工,还有一手雕刻手艺。大队医生杨柏洪,他不仅能给人治病,还能为各种牲畜防病治病,人工配种也搞得很好,为发展大队的畜牧业做出了贡献。方元清对杂交水稻、繁殖种子和治虫有一套经验,队里就安排他当农技员。他和青年科研小组一道,先后选育、杂交了二十多个品种,其中“珍大一号”“一红四○”亩产都在两千斤以上。裴世平、裴世忠在学校时喜爱揣摸电机,高中毕业回队,世平当上了队里电厂的技术员,世忠成了修马达的好手。还有的青年当上了“放映师”,拖拉机手……真是人尽其才。

东风大队的人们,在平凡的土地上,写出了不平凡的篇章。然而,在成绩面前,他们并没歇步,富了,还想更富,美了,还想更美。

猜你喜欢

大队东风年轻人
东风Honda全新XR-V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等闲识得东风面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年轻人如何理财
驱猴大队
年轻人
大队委竞选记
关于东风四号要不要取消的一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