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来自中国的戏剧:《北京人》
1980-07-15理查德.F.谢泼德李君维
理查德.F.谢泼德 李君维
美国人可能从京剧、《白毛女》巴蕾舞剧或者敏捷的体操翻跟头方面来看待中国戏剧,那末值得推荐他们去看看中国第一流剧作家曹禺的话剧《北京人》,它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资学院的霍赖斯·曼剧院用英语演出。
这是一出三幕长剧,演出约三个半小时,它反映了中国,但是采用了西方戏剧的形式,这种形式曹禺先生在中国已经创导四十多年了。《北京人》于一九四○年在中国首次演出,现在截至四月六日止在纽约演出。这次演出采用莱斯利·卢的新译本,由肯特·保尔导演,并有东亚血统的演员参加演出。
正在纽约进行访问的曹禺先生,出席了首演。他说,他受到易卜生、奥尼尔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表现在《北京人》一剧中。该剧发生在二十年代后期北京一个人家的小客厅里,既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又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该剧描写了书香门第曾家的情节动人的故事,曾家在晚清帝国时代是簪缨世家,现在仅仅靠收房租过日子。一家之主的老太爷,死乞白赖地阻止出卖他那精工重漆的棺材,这是他珍藏多年,以待死亡的。他家的一位邻居,一位人类学者,正在研究新发现的“北京人”,他说,他是如何摆脱现代社会的道德和文明,而过着幸福生活的。
同时,该剧反映的要比一个旧家庭的没落深刻得多。它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封建主义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从剧作家看来,这两个阶级对力图冲破半殖民地地位和普遍不幸的中国,都不适应。
演出是由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研究中心和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剧本本身是属观众不怕时间长的时代的产物。为现代的、坐立不安的观众着想,似乎应该作些删节。但是,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感情的不同表达方式,这种感情是一般都有的。啼笑、悲欢没有界限。可是在这里中国,我们看到了个人内心表白的尴尬之状。暴躁如雷的言辞之后,接着是心平气和地请喝一杯茶。一具棺材却受到了喜悦的欢迎。
有人怀疑用英语演出,可能不若中文蕴藉,因为中文的优点是含蓄。但是,特点是非常强烈地表现出来了。卢丽·泰·钱(饰曾思懿)神奇地塑造了精明强干、当家作主的儿媳妇,她当面谄媚伪善,转眼之间又恶语诽谤。弗雷第·毛(饰江泰)富于表情地扮演了醉鬼女婿,他一生全是挫折和失望,是个奥尼尔剧中人式的人物。玛丽·蒙·脱埃(饰陈奶妈)活象一个旧式家庭的仆人,辞厉心慈,曳步蹒跚。凯蒂·咪咪·陈(饰愫芳)楚楚动人,扮演老处女侄女,爱上了她已婚的表哥。
简而言之,或总而言之,《北京人》是精神食粮,告诉我们历史是如何形成中国的。
(原载一九八○年三月二十八日《纽约时报》)
(李君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