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雷锋要改造世界观

1963-08-16刘立德

中国青年 1963年16期
关键词:志气阶级毛主席

刘立德

我在最初学习雷锋同志的事迹之后,心里很感动,觉得像雷锋同志这样的人,才是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内心对他很佩服。我也想向雷锋学习,做一个像雷锋同志那样的人。但是思想上感到有一些问题不好解决。

第一,雷锋的出身好,亲身经受过旧社会的苦难,深深享受着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新旧社会的对比,在他思想上很鲜明,他的阶级感情是天然的。我呢?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受到过不少坏的影响,条件不好,能不能学习他呢?

第二,雷锋毕竟是英雄,是先进中的先进,是个特殊的、完整的人。他从小就好,成长得一帆风顺,没有走过弯路。我自己呢?进步是缓慢的,过程弯弯曲曲,不时候闹点个人主义,怎么能向他学习呢?

第三,过去他钦佩英雄人物,像刘胡兰、黄继光、向秀丽等、也都下过决心向他俩学习。但是时过境迁,英雄是英雄,自己还是自己,虽有点进步,但根本上变化不大。今天学习雷锋恐怕也不过如此。

由于有了这些想法,学习雷锋信心就不足。心想,事迹学一学,报告听一听、能学多少就算多少。

有一次,在文化宫听报告,报告中有关雷锋成长过程中的两件事打动了我,使我思想上掀起了斗争。一件是雷锋初到鞍钢时,对领导上分配他去开推土机,他不愿意,认为自己是来炼钢的,不是来开推土机的,要开推土机,在湖南不也一样,何必老远地跑到东北来呢?当他明白了这个工作也是在参加炼钢工作的道理后,不仅安心工作了,而且干的非常出色。另一件事是他一下子就买了一件皮夹克、一件料子裤、一双皮鞋后不久,党提出了增产节约的号召,他立即发现了自己有些浪费,并坚决改正。从正他更不讲究穿戴,而是专心专意地干工作。读毛主席著作。他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两件事使我想到:是呵!一个人是不可能自发地成为革命者,生下来就有很高的觉悟,完整无缺的。雷蜂在进步的过程中,也难免有点曲折,问题是当他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就坚决地及时地改正。雷锋知错必改,所以进步很快。为什么我不可以这样做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几个晚上,最后认识到,只要我真心愿意学雷锋,还是可以学好的。从雷锋进步的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学毛主席著作非常重要。雷锋初参加革命时,对党、对革命只是抱着感恩的态度,学了毛主席著作之后,他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决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有了毛主席的思想明灯照耀,他更顺利地成长了。雷锋能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觉悟,改造思想,我为什么不能呢?这样反复思索,我加强了前进的信心,更鼓足了学习雷锋的勇气。

学习的信心有了,可是应该学什么,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呢?于是,我拿自己与雷锋对照,看看我和他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自来认为,有没有志气,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而我自己是有志气的。还在学生时代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上也一贯努力,自己在立志的问题上,是没有什么可以责备的。雷锋有没有志气呢?最初,我觉得党叫雷锋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雷锋完全可以称得起是党的驯服工具,但他是不是算真有志气有抱负呢?我再一想,就觉得自已想法不大对。因为,一个没有志气没有抱负的人,工作中决不会有朝气有劲头,而雷锋呢,干什么工作都劲头十足,并且用也用不完。这难道是没有志气没有抱负的人的表现吗?可是,什么是他的抱负呢?我又反复地到他的日记中去找,看到他经常提到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忘记“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穷人没有得到解放”。我又想,这些难道算是抱负吗?就算是吧,也太笼统了。我一直认为,做一个工程师、设计师,能解决重大技术关键问题,做出比一般人更突出的成就,受到表扬和尊重,这才叫有志气有抱负。为什么雷锋没有这样想呢?志气、抱负到底是什么含意呢?想来想去,反复看雷锋的事迹和日记,又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我才开始醒悟过来,认识到志气、抱负是有阶级性的,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抱负、正是像雷锋那样,将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革命事业。他经常想的是:我为人民做了些什么?我还能为人民做些什么?因此他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凡出不平凡的贡献。而像我这样带有很多个人打算的人,虽然也想到为人民,为革命,但是更具体的是个人所得到的好处。比如我在工作中感到本职工作与科学研究有矛盾,觉得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简单,技术性不强,中专毕业生也做得了,不如搞技术性强、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工作有意义。有一段时期,我曾把不少精力花在研究“相对论”上,有一段时期,又去研究和自己工作关系不十分密切的技术关键问题,想在这些方面搞出点名堂来;对本职工作只满足于一般完成任务。平时对组织上交给自己的工作,他总会想到这种工作有没有发展,有没有前途,说得坦白点,就是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对于社会工作,我也不是那么积极热情,虽然也在做,但总感到团的工作出力不讨好,是额外负担。总之,我是不甘心做一个螺丝钉,总想个人突出。这种思想,和雷锋同志那种胸怀里装着全世界的革命志气、革命气魄比较起来,我一向所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个人志气、抱负是多么渺小。当然,我们革命者应该要求自己做出重大成绩,但这应该是为革命,而不是为个人。如果是以革命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当革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平凡工作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应该做好它,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来呢?这难道不正是革命者有志气抱负的表现吗?想到这些,我才逐渐明白过来,志气抱负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为集体。为革命,还是为个人,即生活目的的问题。只有从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去解决问题,才能像雷锋同志那样真正树立无产阶级的革命志气和革命抱负,为党为人民作出出色的贡献。

在学习中,我也反复思索出身与进步的关系问题。在小学和初中时,我的思想很单纯,没有想到什么家庭出身问题。入了离中和大学以后,思想上渐渐有了负担,感到一个人出身不好,进步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看到有的同学入了党,心里一方面为他们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自己难过。我想,他们不见得比我好,有的还是我介绍入团的,我要不是因为出身不好,还不是也入党了吗?久而久之,出身不好就成了我的包袱,心里也常常担心组织不信任自己。

下决心举习雷锋以后,我仔细想了这个问题,又读了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阶级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阶级的人对革命的态度也就不同,因此,要革命,要分清敌友,不讲阶级是不行的。我也懂得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阶级烙印,但是可以改造好自己。我过去因为强调客观原因,从没有认真地从主观上检查过家庭给我的坏影响,因此进步就不快,党没有吸收我,是完全对的。这次我冷静地分析了一下,才感到自己的问题不少。譬如在学校时,我的哥哥告诉我,我们地主家庭出身的人说话要留心点,我有时说话就有顾虑;我大学毕业时,要求分配到工厂工作(我在这儿实习过,很喜爱工厂),有个亲戚劝我,说到工厂前途不大,我思想就有了波动。我计较个人得失,有名利思想,这些都说明我并未和旧思想影响彻底划清界线,我还没有彻底背叛原来的阶级,提高无产阶级觉悟。想到这里,我才懊悔过去不该只埋怨出身不好,背包袱,而不去正视自己身上的阶级烙印。现在,我已下决心要像雷锋那样,自觉地加强思想锻炼。找懂得了阶级出身虽然不能由自己选择,但进步却全靠个人主观的努力。

党是不是信任自己呢?我回顾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之后,深为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感到羞愧。党不信任我,为什么从中学到大学都给我享受人民助学金;为什么能培养我入队入团,从中学到现在,几乎一直担任团的工作;为什么把我分配到这样重要的工作岗位?我也和雷锋一样,受着党的培养。没有党的关怀培育,我能成为今天这样的革命工作者吗?党注意成分,但不是唯成分论。党这样的关怀自己,信任自己,为什么我还总是怀疑党是不是信任自己呢?这恰恰是说明了我还不是和党一条心,站在一个立场。想到这点,我更猛省过来:一个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要求进步,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能不能背叛原来的阶级,向党靠紧。我只要能这样站好脚跟,下决心改造自己,完全有可能顺着雷锋所走的道路成长起来。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认识和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认识了还不一定就能做到。在学习雷锋的过程中,我在言行一致方面也有过一些教训。开初我认识到应该学习雷锋,但在行动上有时还是迟疑,有个人顾虑,怕牺牲点个人利益。比如有一次在火车站看到一个老太太拿了不少东西,当时我站住了,有心去帮她拿一拿,可是又觉得不好意思,怕别人说这是学了雷锋,特意做给人看,想走开吧,又觉得过意不去,我就站在那里看,心想,如果她实在拿不动,我再去帮忙,别人就不会说什么了。后来看到她扛起来走了,我也就算了。事后,思想斗争得很激烈。我想,雷锋帮助人为什么没有个人顾虑呢?就因为他有助人为乐的思想,想的是别人,不是自己;我呢,缺乏这种思想,在帮助别人时,想的还是自己,不丢掉这个“我”,就不能学习雷锋。因此,我在学习中,特别注意丢掉个人得失,认识到了,就要坚决做到并且努力使之从不自觉到自觉。以后又遇到两次类似的事,就比较自觉地去做了。工作上我也注意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工作态度也此过去好了。

总之,学习雷锋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改造世界观的过程。我深信,只要自己主观上努力,听党的话,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我就一定会在革命熔炉中炼红我的心,成为一个像雷锋那样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猜你喜欢

志气阶级毛主席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欲望与志气
欲望与志气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