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的深刻变化和光辉前景

1960-08-20曹狄秋

中国青年 1960年5期
关键词:工业上海建设

曹狄秋

(一)

当新的一年——1960年来临的时候,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地上,到处是一派繁荣兴旺景象。上海这个城市和全国一样,正在以巨人般的步伐继续向前跃进,继续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十年来,上海经历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它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而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城市了;不再是畸形发展的消费性城市,而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了;不再是“冒险家的乐园”,而是一个生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大家庭了。过去,上海的黄浦江,帝国主义的军舰商船在这里横冲直撞;现在,这里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船只,飘扬着祖国的旗帜,为祖国的建设,为人民的生活运输着各种物资。过去,上海的市中心,安放了一个“跑马厅”,供帝国主义分子和官僚、买办进行赌博投机、讹诈钱财;现在,这里已经开辟成为平坦宽广的人民广场和风景如画的人民公园。过去,上海劳动人民用灵巧的双手建筑起来的许多高楼大厦,是那些靠剥削别人养肥自己的“达官贵人”“巨商大贾”穷奢极乐、纸醉金迷的场所;现在,这些地方己经成为人民的财产,劳动人民成为这些高楼大厦的主人。今天的上海,正以全新的面貌,矗立在祖国的东海之滨。一百多万产业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干劲冲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大显身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高度智慧,不断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取得一个接着一个的新的成就。他们正紧密地和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奔向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

(二)

解放前的旧上海,是帝国主义近百年来侵略中国的最大的基地,也是官僚资产阶级垄断全国经济命脉、搜刮和榨取人民血汗的中心。据1928年伪社会局统计,在上海工业资本总额中,帝国主义资本占64%以上。1936年帝国主义企业占上海工业的比重是:发电量85.3%,船坞设备54.2%,纱锭60.3%,布机70.9%抗日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为帝国主义效劳的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官僚资本,更直接地把持了上海的经济命脉,上海人民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紧紧地压迫得透不过气来。广大劳动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起码的生活条件可言,有的终日辛勤劳动,流血流汗,受打挨骂,不得一饱;有的饱尝失业痛苦,露宿街头,告乞无门,一夜风雪,倒毙路旁。在这种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当然谈不到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解放以前的旧上海,都感到是乌烟瘴气,漆黑一团,是望而生厌和望而生畏的。

但是,上海也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摇蓝,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上海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团结着广大劳动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壮大,终于把三大敌人埋葬,而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十年前——1949年,上海解放了,长期压在上海人民头上的血腥统治被推翻了,劳动人民成为新上海的主人。上海从此获得了新生,并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超速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解放以来,上海工人阶级和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的斗争中象火山喷发一样,发出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人民的新上海象初升的太阳,显示出无限的青春活力,迅速驱逐了帝国主义经济势力,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建立了国营经济强有力的领导,镇压了反革命分子,安定了社会秩序。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轰炸等种种阴谋破坏,都阻止不了历史车轮的前进,而终于被上海人民所粉碎了。上海人民排除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一方面对旧的上海要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又要把它建设成为崭新的社会主义城市。这是一件艰巨的,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城市性质的工作。在这些巨大工作中,首先是进行各项社会改造和改革工作,清除了流氓、盗匪、会道门、娼妓、赌博、毒品等等旧社会的渣滓和遗毒,腐朽的唯利是图的旧风气被热爱劳动、崇尚俭朴的新风气所代替,人们内心充满着喜悦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要改变这个城市的性质,更重要的是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特别是改变资本家的所有制。我们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了社会主义的轨道,并且在1956年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就从经济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加上手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个体所有制的改变,生产关系也随之而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完全被社会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加上经过整风、反右派,又取得了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使上海这个城市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生产关系的变化,就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解除了束缚,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途。在此基础上,在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上海人民更加解放了思想,鼓足了干劲,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取得了经济战线上的伟大胜利,特别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继续大跃进的巨大胜利。在这些连续不断的胜利中,上海的面貌也就改变再改变。

(三)

解放前,上海是中国最早具有现代工业的城市之一。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时起,经过106年的发展,到1948年工业总产值只达到39亿元左右。解放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到1952年,工业总产值上升到59.9亿元,比刚刚解放的第一年——1949年增长93.7%。1957年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达到114亿元,比1949年增长2.7倍。通过1958年大跃进,又跃升到171.3亿元,比1949年增长4.5倍。仅仅1958年一年净增加的产值,就相当于旧上海经营一百多年所达到的最高年产值1.47倍。1959年,工业总产值再跃进到245亿元以上,比1958年增长43.3%,比1949年增长近七倍,提前三年实现了原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这样的发展速度,不但在旧中国梦想不到,即使世界上工业生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也是望尘莫及的。在生产发展中,上海的工业结构也就是重、轻工业的比重,起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前,上海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解放后,重工业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迅速发展起来,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1949年的13.6%上升到1959年的52.5%。轻、纺工业从比重上看虽然相对下降,但从发展速度上看,也是很快的。1958年轻、纺工业产值比1949年分别增长了4倍和1.9倍。

1959年又比1958年分别增长了35.7%和17.8%。再拿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来说,解放前,上海炼钢设备少得可怜,仅有小型平炉三座,一吨到三吨的小型电炉六座,一吨到一吨半小型转炉四座,事实上设备能力还从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解放后十年来,仅冶金工业局所属各厂就新建了九个转炉车间,三个电炉车间,十八个轧钢车间,两个锻造车间,两座255立方米容积的高炉。1958年第四季度平均一天的钢产量,比解放前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全年产量还多五百吨。解放前,机械、电机工业只能修修配配,只有极少数厂可以制造一些小型产品,工业上的重要原料和配件都要依赖进口。例如解放前上海工业所需原棉的60%、羊毛的85%以及全部人造丝、黑铁皮、柴油、汽油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现在,我们差不多可以完全用自己的原料,经过自己设计,制造出许多高级、精密的产品。不少尖端产品也已开始制造,十年内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新花色品种近三万种,许多过去不能制造的产品,如高级合金钢、高精度电子动平衡机、万能精密螺纹磨床、十万瓦汽轮发电机、五千吨海轮、活性染料、三百支高级府绸、高级照相机、手表、金笔、半导体收音机以及某些尖端产品,已经都能制造了。现在,上海已经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向高级、精密产品方向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

上海工业每年的产品,不但装备着上海本身的工业,而且在支援全国建设,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出口换取外汇等方面,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通过商业部门调往全国各地的工业品总值为一百九十多亿元,1958年一年内调往各地的工业品为六十多亿元。1959年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上海工业的发展,不但每年给国家提供了更多的产品,为国家积累了更多的建设资金,并且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力量。解放十年来,上海培养的青工艺徒,共四十九万人,其中为外地培养的有十二万四千人。十年来,调往外地的劳动力有一百五十万人,其中技术工人和各种专门人材有二十多万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增长,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以及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都有相应的发展。十几个新的工业区在着手兴建,原来是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郊区农村,现在烟囱林立,厂房连成一片,成千上万的职工,在这些新建起来的、安装着现代最新的技术设备的工厂里进行着忘我的劳动,为国家生产着更多的财富。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到劳动的光荣、伟大和生活在新社会的幸福、愉快。

十年来,上海的生产和建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整个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断起着深刻的变化。广大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失业现象已经消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过着安定的生活。物价始终稳定,工资水平逐步提高,集体福利事业大大发展。过去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居住在棚户区里,没有任何现代化城市设备,环境 卫生很差;解放后,这些地方都已装上电灯,建造了给水站,修筑了道路,填没了臭水沟,种植了树木花草。例如肇嘉浜这个地方,过去叫做上海的“龙须沟”,现在已经改造成为漂亮、美丽的林荫大道。为了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不但大力改造旧的,而且积极建设新的。几年来在近郊三十多个地方,新建了大批工人新村。现在这些地方都是绿树成荫,香花馥郁,房屋宽敞,设备齐全。1959年,在近郊闵行镇新建了长达500米、宽达44米的“一号街”,两旁建造了十几幢四层到六层的大楼,其中有五幢全部是设计新颖、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工人住宅。工人们在每天劳动以后,一家团聚,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文化战线上也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陆续新建了许多学校,原来一些有名的大专学校都大大扩充了校舍,增加了师资、设备,面目一新。到1959年,全市大、中、小学业生有213.6万人,全市一千万人口中,每五个居民中,就有一个学生。同是工人、农民和成年市民参加各种业余学校学习的,还有一百四十多万人。科学和艺术事业,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鼓舞下,千帆竞发,万木争荣,单是专业科学研究机构,就比解放前增加了六十多个,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比解放前增加近90倍。上海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过去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习惯的影响一天天缩小,社会主义的同志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广大职工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他们进一步看到了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一定要服从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幸福一定要建筑在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的基础上,因而他们在劳动中争先恐后,干劲冲天,不但要求自己好上加好,还热心帮助别人共同跃进,出现了许多忘我劳动和舍己为人的动人事例。

(四)

党号召我们,要在今后十年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赶上世界上第二号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大大提前超额完成十二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实现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大大提前实现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面临这些伟大的任务,激发起上海人民的雄心壮志。上海具有很多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厚的工业基础,也有充分发挥工业基地的作用,支援全国建设的光荣义务。经过1959年反右倾、鼓干劲运动,上海人民的干劲鼓得更足,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尽最大的努力,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今后,我们国家的新工业基地将不断出现并将有更大的发展,对于原有的一些工业基地的要求将愈来愈多,愈来愈高。但是,目前上海工业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许多设备陈旧,机械化程度不高,某些原材料工业还比较落后,一部分机电产品还不能完全配套,部分高级、精密的产品还不能生产,有些科学研究部门还比较薄弱等。这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继续加强上海工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把上海工业转移到现代化的更高的技术基础之上,在努力完成国家的生产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向高、精、尖、新的方向发展,使上海成为国家新产品试制和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要大力提高机械化程度,凡是一切笨重的手工操作,能用机械代替的,都逐步运用机械,不但要机械化,而且要半自动化和自动化,使得今后一个上海工人抵得上现在几个以至几十个工人的生产,生产出比现在多好几倍以至几十倍的、质量第一流的、花色品种繁多的高、精、尖、新的产品,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增加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问题,要大搞物资的综合利用和大力节约原材料。上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城市,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每天消耗大量的物资,但这些物资,有的只利用了其中一部分,其余的当作废物抛弃了。今后要把生产中的燃料、废液、废气都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做到“天上无废气,地上无废料,地下无废液。”郊区农业要在最近几年内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在继续进行深耕细作,增加产量的前提下,凡是可以使用机器耕种、收割、运输和加工的,都采用机械操作。为了迅速实现工农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大力加强科学教育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使教育事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大发展、大普及,增设各级各类学校,完成扫盲任务,进一步开展文化革命运动,同时,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要加强科学研究基地和研究设备的建设,加速发展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积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在最近几年内,要建立一支数以十万计的勇于攀登尖端科学高峰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建立起一个适应上海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体系。随着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上海这个城市将进一步改造和建设,根据新城市建设和旧城市改造相结合的方针,使上海逐步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美丽的花园城市。在现在市区内,过于狭小的道路和低矮的陈旧的房屋,都将逐步被宽畅的干道、广场和高层舒适美观的住宅所代替。大量的公共建筑和绿地也将辟建。在郊区将进一步发展松江、嘉定、安亭等新工业区和卫星城镇、在那里将新建和改建一批厂房、住宅和戏院、文化馆、商店……把他们都打扮成为一个个的中、小型花园城市,环绕着市中心区,象众星捧月一样的美丽。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人民公社,也将在上海农村更加发挥它们的光芒,星罗棋布的人民公社居民点将以它崭新的姿态出现。黄浦江两岸,将要通过过江隧道,紧密地联系起来。苏州河河水要使它逐步变清,两岸花木丛生,成为良好的游憩场所。上面就是未来的新上海的一幅简单的图画,这幅图画的变为现实,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毛主席在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的英雄气概,坚决依靠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进行坚忍不拔的斗争和刻苦顽强的劳动,我们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春色满园,的程似锦;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欣欣向荣,鹏程万里。伟大的祖国和各地的建设事业,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引下,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工业上海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工业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