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八字宪法”争取农业高产稳收

1959-08-16邓子恢

中国青年 1959年11期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植株

邓子恢

“少种、高产、多收”,这是一个远景计划,这个计划经过努力,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能实现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以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内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进行。这是毛主席最近对农业生产的新指示,这是一个完全正确而又及时的指示。我们当前对农业生产的努力方向就是要一方面力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逐步做到高产稳收;另一方面仍须把所有耕地都种起来,适当增加复播指数,并鼓励社员在不占用集体土地,不妨碍集体出工的条件下,尽量利用屋旁、田边、塘边、山上土地多种,允许谁种谁收,以增加产量。在耕地少的地区必须在不破坏水土保持的原则下,适当扩大耕地面积。这样扩大了耕地,扩大了播种面积,虽然有些土地可能是广种薄收,但总比不种无收要好。在单产水平没有达到予期目标以前,过早地片面地强调少种多收,任意缩小耕地面积和复播指数,其结果对当前的农业增产是极为不利的。但反过来如果只注意扩大耕地面积,自安于广种薄收,而忽视单产水平之不断提高,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更是不利的。

如何才能达到高产?才能逐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几年来,特别是一九五八年的经验证明,它的根本因素是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加上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干劲,从而全面地认真地推行了农业“八字宪法”。而“八字宪法”中的合理密植又是构成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中心关键。为什么农作物实行密植,在同一耕地面积上保持较多植株就能够增产呢?这是因为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肥分和水分,通过叶部从空气中吸收其他养分,并通过叶部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制成植物性有机物质,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空气和阳光是大地上到处都有的,在土壤里又蕴藏着许多肥分和水分,我们实行合理密植,在同一面积上种上较多的植株,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土壤的肥力、水分和空中无尽藏的空气、阳光,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如果种植过稀,植株过少,就等于浪费可能利用的肥分、水分、空气和阳光。但是如果过度密植,株行距过小,以致枝叶不通风,不透光,不能起“光合作用”,根系互相打架,反而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这样即使植株多,而每一植株结穗不多,或者子粒很少、很小,结果也是不能增产,甚至反而减产失败。所以密植必须力求合理,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行距,使农作物能够通风、透光,根系有伸展的余地,做到“苗不欺苗”,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了空气和阳光以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肥分和水分。这在现有土壤里一般蕴藏量是不足的,瘠薄土地就更差,从而不能满足农作物密植高产的需求,这就需要深翻改土,施肥,灌溉,保证农作物“吃饱喝足”,越是密植,就越要加强这些工作。在农作物播种前还得选用优良品种,在生长期间,还需要注意田间管理和植物保护工作,使农作物安全生长。所以密植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要求土、肥、水、种、保、管等工作全面跟上去,才能达到高产,否则不可能收到密植的成效。由此可见,实行密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的原则。密植程度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水源,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耕作水平和劳力情况,不同的作物品种和作物特性等来分别规定,决不能机械地用一个规格到处乱套。

一九五八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发展的趋势是春播作物的种植密度高于前年的冬播作物,夏播作物又高于春播作物。例如水稻,过去很多地区的老习惯株行距是一尺见方,甚至一尺以上,每亩只插秧五、六千棵,保有十万穗左右。去年早稻许多地方就提高到二十万穗左右;晚稻则跃进到三、四十万穗。穗数增加了几倍,并加上相应的技术措施,产量也随之增长,所以出现了产量一季比一季高的形势。

一九五八年推行合理密植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极大多数地区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密度,从而保证了农业的增产。但在推行密植中有不少农田,确实种得过密。有些农田照一般来说,并不算很密,但与当时当地的主客观条件对比,则显得太密了,从而遭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同时也有一些地方,特别是一般农田,虽然已经实现密植,而种植的密度却还偏低;还有一些地方仍然保持着稀植的旧习惯,影响到产量的提高。由此可见,在密植问题上今后如能作适当调整,过密者稀一些,过稀者插密一些,这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大有潜力可挖,还需要继续努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保持一定植株密度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注意提高农作物的单株产量,如禾本科作物达到穗长、粒多、粒饱,块根作物达到块多、块大、块重,棉花作物达到铃多、铃大、绒长,豆料作物达到夹密、粒多、粒重等等,这样既保持较多植株,又注意单株高产,就可以保证农作物获得更高的产量。去年不少地区晚稻每亩保有三、四十万穗,种植密度已大大地提高了,但是有的每穗只结谷四、五十粒,每二万粒左右的重量才得干谷一斤,所以亩产只有六、七百斤。如果每亩在保有四十万至五十万穗的情况下,每穗结谷一百二十粒,每一万八千粒左右得干谷一斤,那末亩产就可以达到二千六百斤到三千斤以上,后者比前者单位面积产量就可提高几倍。一般地说,去年对于植株密度已有较多的注意,而对于提高单株产量则重视较差,今后应该两方面并重,这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

骤然看起来,既要保持较大的植株密度,又要保证每一植株的高产,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不可得兼,这也是近几年来“稀密之争”的焦点。在这一方面,过去某些高产区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面积丰产田和小面积高产试验田所树立的良好范例,已给予肯定的回答。在一定的耕地面积上保持较多的植株,而每一植株又能获得高产,做到两全其美,这是完全可能的。要做到这一点,其关键在于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

农业“八字宪法”是毛泽东同志对广大农民农业增产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包括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八项措施。每一项措施又都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革新的两个方面。“八字宪法”的全面贯彻的过程,也就是农作物单产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八字宪法”全面“过关”,就可以做到既保持较多植株,而又能获得单株高产,从而也就可以保证把我国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空前的水平。对于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几年来,特别是一九五八年,我们已作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从保证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要求来看,各项措施都还没有“过关”,今后还必须作更大的努力。大力推行农业“八字宪法”,力争全面“过关”,迅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就是我们当前保证一九五九年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逐步实现农业发展长远计划的具体措施。

要推行“八字宪法”,首先要过好水利关。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过好水利关仍是当前保证农业增产的首要工作。目前全国水利建设的情况是:约有三分之一地区灌溉设备较好,水量充分;三分之一地区有灌溉设备,但水源不足,不能完全避免旱涝灾害;另有三分之一地区则还没有设备或设备很差,仍然有旱涝灾害。今后必须继续贯彻执行“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方针,大力兴修水利,增加蓄水量。尤其是准备作为基本农田的地方,蓄水量要保证第一步做到每亩水田有水八百公方,旱地三百公方;第二步做到水田有水一千到一千二百公方,早地四百到五百公方。同时要逐步实现水利自流化或自动化,即:在山区、丘陵区搞“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网;在低洼易涝地区实现“河网化”;在不可能自流灌溉地区,则增加和改善排灌工具,添置排灌机械,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动力,实现排灌自动化。在灌溉技术方面应该认真总结各种作物、各种土壤的科学用水和合理排灌的经验。

其次要过好肥料关。一九五八年施肥数量有了根大的增长,从而保证了农业增产。但是,从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来看,还远远低于实际需要,必须继续增加施肥数量并提高肥料质量。在肥源方面,必须明确以农家肥料为主的思想,而牲畜粪尿又是农家肥料中一项最大、质优的肥源。从肥料意义上来说,畜牧业的发展是肥料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就没有高产的农业。如果能够做到平均每亩耕地有一头猪、羊,十亩耕地共有一头大牲畜,再加上人肥和大量的鸡、鸭、鹅、兔、鱼的粪肥,以及其他杂肥、绿肥和化肥,就可以大体满足农作物高额丰产的需要。去年生产实践显示:高额丰产田农作物所需要的肥料三要素的比例也起了变化,磷、钾素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而牲畜粪尿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磷、钾素,它的骨和毛又是一种很好的磷肥,这正是保证农作物单株产量提高的主要肥素。所以今后除了继续种植绿肥,利用塘泥、墙土、熏土和大量制造化肥、土化肥以外,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目前特别应该贯彻两条腿走路,采取集体喂养与私人喂养同时并重的方针,来迅速发展猪、羊、鸡、鸭、鹅、兔等生产,这样一方面解决副食品供应和社员零用钱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农业生产的肥源问题。在施肥方法上,应该总结“看地、看苗、看天、看时”的经验,做好合理施肥,施得好,施得巧。

第三、要过好土壤关。目前全国深翻地面积已达八亿多亩,这是很大的成绩。今后应该抓紧做好土壤普查鉴定,制订全面深翻改土的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工作,并实行每年轮流深翻,深度合理,精耕细作,大力提高土壤肥力。

第四、要过好良种关。一九五八年全国粮食、棉花良种种植面积已达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一部分省、区和相当多的县、市已基本上实现良种化,成绩是巨大的。今后应该根据农业增产的新要求,培育各种农作物单株产量高、茎杆粗壮、抗逆性强、适于密植的高产、质优的品种。因此应该继续深入地、广泛地开展群众性选种、留种运动,根据“自繁、自选、自留、自用”的原则,健全良种繁育制度,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进行选种、育种、繁殖和种子复壮工作,把种子工作列为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

第五、要过好植物保护关。一九五八年全国有七百多个县已基本上消灭了一种或几种主要病虫害,并取得了许多防治病虫害的宝贵经验。今后应该继续贯彻“全面防治、土洋结合、全面消灭、重点肃清”的方针,大量制造土农药、土农械,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性措施,组织相邻地区包围作战,以扩大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同时要健全植物检疫制度,达到分期分批地消灭或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加强危险性天气预报工作,进行改变局部性气候的试验研究工作,以及积极防止鸟兽为害,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第六、要过好田间管理关。田间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实现耕作园田化,即根据农作物生长每一阶段的特点,采取综合性措施,发挥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农作物增产的天然可能性,以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因此,田间管理必须建立个人负责的或集体负责的责任制度,实行措施到田,保证适时地如质如量地完成各项作业,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做到一类苗加码,二类苗赶上,三类苗限期消灭。有重点地建立农作物田间管理的档案制度,观察、记载各种自然因素和各项措施对农作物生长、丰产的影响。及时地总结增产经验。

第七、要过好工具改革关。大闹工具改革并进而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和电气化,是解决劳动力不足保证实现上述各项措施的主要手段。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逐步地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九五八年在工具改革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和改良各种农具四十二万多种,推广了三亿五千万件。特别是制造容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适应性广的新型电力绳索牵引犁的创造利用,将有利于加速我国农业耕作机械化的过程。今后应该继续贯彻执行“破除迷信,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全面改革,不断提高”的方针。在工作中注意把工具改革的群众运动和专业制造密切结合起来;把行之有效的改良工具迅速定型,大力推广;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工具改革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这个运动系统地开展起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耕作习惯、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从重点作业、重点部门开始,逐步做到耕作的全部过程和农业的各个部门都被武装起来。由于我国重工业的跃进发展,将有可能在今后十年内逐步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而从明年起就要开始进行,因此,在进行群众性工具改革的同时,应该做好迎接农业机械化的准备工作。电力绳索牵引机和拖拉机各有不同的优越性,所以在耕作机械化方面也应该贯彻执行绳索牵引机和拖拉机同时并举的方针。

上述各项就是争取农业“八字宪法”全面过关的努力目标。

农业“八字宪法”中各项措施有它不同的任务,但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于这一点在上面密植部分已讲到。群众常说:“浅耕多肥要倒伏”,“深耕缺肥苗黄瘦”,“有肥无水望天哭”等等,这确是说明各项措施相互关系的经验之谈。所以,农业“八字宪法”必须全面地贯彻执行。

但是,在全面推行农业“八字宪法”的同时,又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作物各有不同的重点和做法,只要紧紧地抓住当时、当地的一个中心环节,大力进行,就可以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一步。例如,在干旱地区首先猛攻水利关;在水利条件较好而缺乏施肥习惯的地区,大力突破肥料关;在习惯于稀植的地区,抓合理密植关;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地区大闹工具改革等等。其他如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和不同的天时,不同的作物种类和不同的作物品种等,在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时,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和做法。虽然,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作物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有它可以旁通的一方面,但是不能机械地搬用。例如,农作物生长前期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幼苗生长“密、匀、全、壮,后期,保证每一植株高产、早熟;高温多湿的季节应该注意防止病虫危害;早春、晚秋注意防止霜冻灾害;禾本科作物比较豆科作物需要较多的氮素肥料;同一种农作物,植株高大、生长期长的品种比较植株矮小、生长期短的品种种植的密度应该小一些等等。因此,必须具体分析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机械搬用,不但不能达到予期增产的目的,有时候甚至造成损失。

推行农业“八字宪法”不仅是一项细致复杂的技术工作,而且是一项严重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必须批判农业科学中各种各样的陈腐观点和生产实践中的经验主义,破除迷信,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但又要反对乱想、乱说、乱做的自动主义作风。农民是“八字宪法”的创造者,又是“八字宪法”的执行人,任何先进技术如果不通过农民实践,不仅无法实施,而且要犯这种或那种错误。因此,在推行“八字宪法”时,必须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遇事与群众商量,向老农请教,通过群众充分讨论,然后作出决定,大力贯彻执行,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群众思想不通,必须善于等待,从新研究,并通过试验来证明,使之心通、口通、手通。领导者的责任在于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毛主席关于领导工作的科学总结。领导农业生产必须同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必须恢复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作风。任何强迫命令、粗枝大叶的做法,不但是违反党的工作原则的错误作法,而且也是破坏农业生产的犯罪行为。一九五八年各地采取领导干部、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种试验田,摸索增产经验;建立农作物田间管理档案制度,注意观察记载,提供确切的数据来研究分析情况,总结经验;开展大面积丰产田运动,通过召开现场会议,参观评比,带动一般农田的生产等等,都是推行农业“八字宪法”的成功经验,应该在今年农业生产中大力进行。除了各级党、政领导和农业行政部门以外,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农业院校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应该根据农业“八字宪法”协助群众总结、推广各种先进经验,使农业“八字宪法”不断地普及和提高,逐步做到全面贯彻执行。

猜你喜欢

农作物高产植株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