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辩证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

1955-08-16夏澍

中国青年 1955年4期
关键词:主观规律事物

夏澍

什么是哲学?

世界就像一个大万花筒一样,万千事物,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春华秋实,刮风下雪,生老病死……自然界是多么变化多端啊!人类社会也是这样,阶级斗争,民族解放运动,旧的事物不断在那里被破坏着,新的事物不断在那里创造着发展着,一刻也不停。这个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呢?有人说:世界是上帝造的,上帝已为我们安排好了,就这样过下去吧!有人说:人在世界上,就是吃喝玩乐。有人则摇头说:“天晓得!”有人却说:人是世界的主人,我们要改造自然和社会,使它为人类造福……。人们有这些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是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的缘故。哲学就是对于整个世界和世界的规律的总的认识,也就是世界观。

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尽管不同,但归根到底,只有两类:一类是唯物论。一类是唯心论,阶级斗争在继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也不停。这个斗争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反动的剥削阶级总是在宣扬唯心论;革命的劳动人民,总是拥护唯物论。直到近代,无产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出现以后,唯心论才遭到致命的打击。

究竟什么是辩证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就来加以扼要的说明。

世界究竟是什么?

唯心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主要的有三方面。现在先谈第一方面。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事物。这些东西、我们周围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唯心论的说法很多。譬如贝克莱(十八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认为:一切事物只是人的知觉的综合体。例如,一块圆石头,它不是别的,不过是人的某些知觉,如圆、硬、冷、青色等……的综合体。除了人的知觉以外,世界上就什么也没有了。他的最有名的话,就是:“存在即被知觉”。因为知觉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东西,他根本不承认有客观的存在,所以,我们把这一派叫做主观唯心论。后来奥国的哲学家马赫,也是这一派。不过说法不同。马赫认为。人的经验是现实唯一存在的东西。经验以外的东西,都是虚构、幻象,都是不存在的。什么是经验呢,马赫说,经验就是感觉的诸要素(软、硬……)的结合。可见马赫的说法和贝克莱的说法实质上是一样的,不过他用“经验”来代替“知觉”而已。近代美国的哲学家杜威,和马赫的观点基本上是一样的。胡适所贩卖的实用主义,就是从他的老师杜威那里学来的。

主观唯心论的荒唐是很明显的。因为照主观唯心论的说法,连他们自己的身体、手足、头脑、五官等等,也变成他们自己的诸种感觉的综合,这样,他们自己的身体岂不是也不存在了吗?

还有一派人,如黑格尔(德国的哲学家),他虽然不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都是人的感觉,但他却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精神运动。这个精神,他叫做“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乙的特点,就是它自己可以进行思想活动。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这个“绝对精神”的思想活动的表现。人吃的是粮食,可是,这些东西要是照客观唯心论者看来,却不是物质,而是“绝对精神”思想活动的一种体现。抗美援朝,要是按照他们的观点来看,那就不是中朝人民与美帝国主义的斗争,而是“绝对精神”自己的思想斗争在一定阶段上的表现。所以,在黑格尔那里,只有精神,才是实际的存在。这一派我们叫他客观唯心论。

宗教迷信也是一种客观唯心论。人害病了,明明是细菌作用于人的结果,有人却要去求仙拜佛、祷告上帝,认为这是神的意志。这也是把神当做唯一的实在,其他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所有的唯心论,都是和宗教迷信相通的。譬如主观唯心论者贝克莱,就说知觉是从上帝那里来的。贝克莱本人就是一个主教。客观唯心论实际上和宗教一样,不过是把宗教披上哲学的外衣罢了。

辩证唯物主义说,世界是物质的。什么是物质呢?按照列宁的定义:“物质是标示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在他们的感觉中所获得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它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撮影、反映。”又说:“……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物质是我们在感觉中所获得的客观实在,等等。”㈠这就是说:物质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和外界接触。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社会上的革命战争,外界时刻都在作用于我们的

感官;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在我们的感觉之外,有独立的物质存在这一事实。

物质不仅是在人的感觉之外的独立存在,而且物质是在运动着、发展变化着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没有而且不能有一种没有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本性。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物质发展变化的一种形态,都是物质运动和存在的一种形式。譬如,水化成了水蒸汽,上升到天空,遇到冷空气,聚集成雪,再变成雨、雪,飘落下来。而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可见雨和雪是氧和氢的原子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结合起来,又在一定的温度下凝结起来的一种形态。

这样举一反三,我们就可以知道,世界上,大至恒星,小至电子;从非细胞的活质,到最高级的人类,包括人类社会在内,都是物质以及物质所产生的—一统天下归物质。这就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而且物质是在那里运动着的,而物质运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譬如水,在一个大气压力下,到了摄氏一百度,再吸收一定的热量,要变水蒸汽;水蒸汽遇冷,又要变为水。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定要走向共产主义,等等。这都是客观的规律。而唯心论因为否认有物质的客观存在。所以也否认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如马赫主义者波格唐诺夫(俄国哲学家),认为规律不过是感觉、思维的协调,这样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成了主观的东西,客观规律在他们心目中就没有了。

人是不是用头脑思想的?

上面我们说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那么,一定有人会问:人毕竟是有感觉、意识、思想的,这些是不是也是物质呢?究竟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感觉、意识呢?这个问题是辩证唯物论与唯心论第二个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唯心论都认为先有感觉、意识,然后才有各种事物,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感觉、意识产生的。

主观唯心论认为只有我们的感觉、意识才是真实存在着的,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存在于人的意识、感觉中,假如没有人的感觉、意识,物质就不存在。贝克莱有一个笑话:有一天,他和朋友去散步,路上一块石头碰痛了他朋友的脚,那个朋友问他:石头在没有碰到我以前,它是否存在?贝克莱说,石头存在,是因为你感到它、感觉到它。这就是主观唯心论的看法。

主观唯心论的看法是荒谬的。如果物质是人的感觉、思想产生的,除了人的感觉、思想以外,什么也不存在,那么我们要问:人是用大脑来思想呢,还是思想、感觉产生大脑呢?在世界上还没有生物以前,那时候并没有任何人的感觉,地球已经存在好几十万万年了,该怎样解释呢?如果照主观唯心论者的说法,我一死,就没有我的感受思想了,整个世界也就随我消灭了。主观唯心论也企图逃避这个难关。他们说,我死了以后,世界还在许多别人的感觉、思想中,因而是不消灭的。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又承认除了我的感觉思想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了。可见,主观唯心论不是在撒谎,就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客观唯心论如黑格尔,认为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是其发展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和外部形式。这种说法,实际上和主观唯心论的说法是差不多的。因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把人的意识、把人类底特性——思想,转变到人以外,变为超自然、超人类的存在而已,仍然是说精神、意识产生着物质世界,只是他的说法更玄妙一些罢了。

唯心论认为感觉、意识构成并决定物质的存在,他们就把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看成是人的感觉、经验所创造出来的。胡适说:“科学律例是人造的”,康德说:理性不是从自然汲取自己的规律,而是为它制定规律。这些人都否定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客观性。

与唯心论相反,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现象,因为它是感觉,观念或意识底来源;而意识是第二性的现象,从生的现象,因为它是物质底反映,存在的反映;”③这就是说,第一,人的感觉、思想、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产生感觉、思想的。石头没有感觉和思想;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生物的出现,也仅仅具有感觉的萌芽,但却不具有任何思想。后来随着生物的发展,高等动物渐渐有了完善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人类的出现,因为能够直立行走,并且进行社会劳动,感觉、意识、思想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第一,人的思想、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没有外界的客观事物,脑子里就不会产生某种感觉、意识和思想。譬如,必须先有一棵树,然后才能看见这棵树;一定是先有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然后才能产生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思想。

所以,辩证唯物论说,没有人脑,就不会有人的思想;同样的,总是先有客观的某种事物作根据,人才会产生某种思想。这就是说,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存在。

我们说思想、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它反映客观事物。但思想、意识本身却绝不是物质。它只是人脑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质的一种观念形式。如果说思想意识也是物质的,那就把唯物论庸俗化,把唯物论和唯心论混为一谈了。

现在有人问:你说思想、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它能反映客观事物。这样思想就完全是被动的了;可是,人为什么不完全是先看见了食物,再有想吃它的思想;而往往是先有想吃东西的思想,再去找食物呢?这不是思想在支配客观的事物吗?

我们说思想是人脑的产物,它反映客观事物。这是就它的起源来说的。可是,正因为它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从它一处生起,它就积极地参与和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美帝国主义侵略我们,我们产生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思想,我们就积极努力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这就是思想支配了我们的行动,来影响客观事物。辩证唯物主义不否认思想、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积极作用。

这和唯心论不是没有区别了吗?有区别。唯心论过分夸大了思想的这种作用,把它强调到了第一位,认为可以不顾客观事物和它的发展规律,主观思想可以决定一切。譬如胡风,他过分强调和夸大了“主观战斗精神”(主观意识或思想),认为作家只要有了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就可以写出好作品;而不知道,好的作品,首先要正确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愿望和他们的斗争,反映社会现实的规律。因此,他在这方面就坠入了唯心论。

辩证唯物论不是这样的。它一方面肯定思想、意识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夸大这种作用。它认为思想的积极作用,只有在正确的反映并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时才行。譬如,人要上天,不论你的主观愿望多么强烈,但是,如果你不通过物质力量——飞机,不掌握飞机飞行的规律,就不可能在天空中飞行。美帝国主义是可恶的,但是,如果不展开和平运动,不从各方面来加强工作,建设国防力量,你就不能制止它的侵略。共产主义社会很好,可是如果我们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单凭主观要求办事,共产主义也是实现不了的。而且,思想如果不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来指导行动,不但不能起积极作用,而且还会起消极的、破坏作用。譬如中国革命历史上,是出现过“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就因为这些是不符合中国革命的规律的,结果遭到了失败。现在农村中的合作化运动,有的人不向农民说服教育,而是用强迫命令的办法,结果违犯了合作化运动的规律,使工作遭受到损害。这就说明:单凭主观愿望,夸大主观思想的作用是不行的。

人能不能认识世界?

现在有人问了:你说客观世界是物质的,人的思想反映客观世界的事物,那么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怎样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吗?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它是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第三个原则区别。

所有的唯心论都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客观唯心论口头上说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的思想活动的表现。因此,人们认识的就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事物,而是那种“绝对精神”在自己认识自己。所以,黑格尔说:知识就是以自身为对象和理解自身的概念。这样只是用自己的思想、精神去认识那个所谓的客观的“绝对精神”,从精神到精神,客观世界究竟是什么,还是不知道的。主观唯心论认为,世界就是人的感觉的综合,人所认识的对象,只是自己的感觉,人不能认识感觉界限以外或跟感觉不同的任何其他事物。照这样说法推论起来,自己的父母也是不可认识的,因为父母也是自己的感觉以外的存在。

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相反,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人的感觉意识、思想、反映客观的规律。因此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有些事物,虽然现在还未被认识,但将来却是可以认识的。在很早以前,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如人是那里来的,为什么会刮风下雨,有日蚀月蚀,都是不理解的,因而产生很多迷信的说法,如上帝造人、风神、雨王……等等。但后来人终于揭开了自然的幕布,发现了它的秘密,知道了人原来是类人猿变的……等等。对社会也是这样,过去人不知道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天下就是一治一乱。可是,后来人也终于知道了,原来世界上曾有没有阶级的社会——原始公社制,将来还要走到高级的没有阶级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秘密也被指穿了。

那么,人是怎样认识世界上的事物呢?认识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方法是靠实践。即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等等。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清了世界的面目,掌握了事物的规律。譬如,河水汜滥,冲毁了房屋庄稼,威胁着人的生命。人们就经常和河流作斗争,想制服它。就在这个斗争过程中,人们学会了修堤筑坝,建造水库;并且掌握了水流的规律,利用它来发电、灌溉田地。世界上资本家老是压迫工人,工人就起来反抗,就在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过程中,人们终于发现了资本家为什么压迫工人的秘密,制定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纲领,懂得了和资本家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策略。

但是,因为客观事物是互相联系,十分复杂的。所以,在实践中,人的认识过程,一开始往往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或某一方面,而不能完全认识客观的事物,还不能完全掌握它的规律。这个阶段,我们叫它认识的感性阶段。因为它所给我们的还只是一些感觉和零碎的印象。但是随着人们的继续不断地实践,这些零碎的、表面的感觉,经过多次的重复,再加上我们的研究、分析和多方面深入的观察,找出了它的共同点,加以概括,那么就可以找出事物的本质了。这个阶段我们叫它理性阶段。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一般来说就是这样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感性认识是很重要的,没有它,就不能作进一步的认识。但它是不够的,必须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夸大了感觉的作用,拿它来代替理性的认识,就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就要犯主观主义(也是唯心论)的毛病,就要碰壁和失败。

这样是不是就真的能认识事物了呢?不一定。客观事物很复杂,而且事物本身也不断在发展变化,所以理性认识也可能有错误。那怎么办呢?有办法:根据已有的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再进行分析、综合,发现错误,立即加以改正。这

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渐渐就可以掌握事物的规律,接近绝对真理了。唯心论者不是这样的,他们抓住人在认识过程中,由于科学水平和其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可能发生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宣称事物是不可认识的,真理都是相对的,绝对真理是没有的。这样他们就变成神秘主义者,怀疑论者了。

以上这三方面: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二,物质的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三,世界的可知性;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特点,也是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

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意义

以上我们说明了辩证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两者在每一点上都是互相对立,互相斗争的。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因此,哲学上的斗争,就必然要反映到实际生活中,对我们每一个人,对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唯心论说世界是“绝对精神”,是上帝创造的。这样就把人引向宗教迷信的路上去,使人觉得世上的一切不幸和灾难,都是神的意志,都是不可违抗的。因此,只有向上帝去祈祷,请求赎罪,或把希望寄托到来生、天堂,忘掉现实生活,不去积极地参加现实的实际斗争。日常生活中,有人常常说自己“运气不好”,也是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所有的反动统治者,都提倡这种哲学,来麻痹人民的革命意志。

其次,唯心论说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世界都是“我”的意志、感觉决定的,都是因为“我”存在,它才存在的,没有“我”就没有一切了,人可以制定事物的规律。这样的“唯我论”、“独在论”,就为近代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开辟了道路,使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过去蒋介石提倡“一个领袖、一个头脑”的“领袖脑壳论”,提倡“力行哲学”,就是为了实行他的法西斯统治。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骄傲自大、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也是这种哲学期点的表现。这种哲学观点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在分析事物研究一种思想时,不从它所产生的物质基础,不从他所反映的实际社会生活中去研究,而是去研究某一个人的主观想法。如胡适、俞平伯研究红楼梦,专门去分析曹雪芹的家谱和他的主观意图,而不从当时的社会状沉研究起,就是一个例子。

再其次,唯心论说世界是没有规律的、不可认识的,真理是没有的。这样就使人对一切事物都抱着“天晓得!”的态度,不去注意观察研究社会生活,远离政治,糊糊涂涂地过下去,便利反倒统治者来压迫、剥削人民。同时也阻碍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的人说:“人生如梦”;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腐化堕落……,就是这种哲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可见,唯心论是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的哲学。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体系。

辩证唯物论科学的指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发展有它的客观规律性,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认识事物的规律,发现真理,这就教育我们不要去求神拜佛,而应该细心的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事实,积极地参加实际生活的斗争,找出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规律,掌握它、运用它,来改变自然和社会,使人类进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我们的生活态度就一定是积极的、昂扬而乐观的,同时也是谨严的。

辩证唯物论不夸大意识、精神,个人意志的作用,认为,只有人的意识、思想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时,它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辩证唯物论者就永远是谦虚的。同时,人的思想、意识归根结底是受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因此,他在研究事物和某一种思想时,总是首先从它的社会物质条件上来分析,这样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辩证唯物论是工人阶级的哲学。历史给予工人阶级以消灭阶级的任务,工人阶级用辩证唯物论作为他们斗争的思想武器,因为辩证唯物论是高度严密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相结合的世界观。工人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所以他不害怕真理,他眼光能不为私人的利益所局限,他就能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掌握它的规律,再来变革世界。因此,也只有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才能掌握它。

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心,是阶级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每一个阶级都有它的思想体系,并且都在以它的思想体系来影响别人。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就是唯心论,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因此,这两种哲学的斗争,也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工人阶级的斗争要取得胜利,就必须粉碎唯心论,这便是辩证唯物论与唯心论斗争的实际意义。

㈠参看到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一五六页—二七三页。

㈡恩格斯:“反杜林论”,三联书店版,第六五页。

㈢“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莫斯科中文版,一四二页。

猜你喜欢

主观规律事物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美好的事物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奇妙事物用心看
巧解规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