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人日记”

1954-08-29冯雪峰

中国青年 1954年9期
关键词:狂人日记礼教封建礼教

冯雪峰

在这一两年中,我时常接到青年读者的来信,提出关于鲁迅先生作品中的问题要求解释。问题提得最多的是在杂文方面,但也有青年读者说读不懂鲁迅的某些篇小说的。我自己最近也在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关于小说部分,我就想把我自己读了各篇以后的一点感受,分别写出来,以供青年读者的参考。但是,这些都远远不是作品的全面分析。要做到作品的全面分析,我现在的能力和时间都是很不够的。我大概只能根据自己了解的限度。在作品的社会意义方面谈一点。这些读后感,将陆陆续续写,陆陆续续在刊物上发表。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是鲁迅用白话写的第一篇小说(他在辛亥革命那一年——一九一一年——的冬天,用文言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叫做“怀旧”,现在收在“集外集拾遗”中),发表在当年五月的“新青年”杂志上。这篇小说的发表,在中国文学创作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被公认为新文学的第一篇作品;这不仅因为它是用白话写的,也不仅因为它的格式是新颖的,尤其是因为它的内容是突出地革命的——猛烈地反对封建主义的。

这个时候,正是后来称为“五四”时代的初期;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革命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俄国伟大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正在逐步高涨起来(关于这个时代,请看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的出现,就是当时民主革命运动和民主革命的思想运动正在高涨起来的表现之一,同时它当然也促进了当时革命运动。

这篇作品,最尖锐地揭露出了维持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的家族制度和礼教的黑暗面目。鲁迅以作品中狂人的那种锐敏的感觉,战li而清醒的声音,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以及一切封建传统的道德和伦理的毒害人民的实质。

这篇作品,我们从开头读下去,立刻就被那跳跃在纸上的这个狂人的深深地被迫害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所捉住。这个狂人,不是真的狂人;然而他是一个真的被迫害者,一个被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迫害到了发狂地步的人;是一个亲身受尽了封建传统的道德伦理的束缚、压迫、损害而感到了恐怖的人;是一个在黑暗社会中受着精神上的苦刑而开始觉醒和反抗的分子。

这个狂人喊出了反对封建势力和否定封建的道德、伦理和思想的、极端革命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可以代表当时的民主革命者和觉醒了的青年们的声音的。这个声音也反映着数千年在封建统治的压迫之下,奴隶一般地生活着的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正在开始觉醒的声音。

这个狂人,是伟大现实主义者鲁迅所首次创造的一个反封建主义者的成功的艺术形象。这样的反封建主义者的人物,在中国文学上是第一次出现,是空前的。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和在整篇作品中,鲜明地、光辉夺目地反映着空前彻底的民主革命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是鲁迅的思想和精神,也是“五四”时代的革命思潮和精神。

这个人物有他自己性格上的特点,同时具有着最深刻的时代特徵,这些特徵是当时许多革命者和许多觉醒的青年所共同或相类似的。怎样的时代、怎样的阶级和怎样的家庭形成这个人的性格,作者描写得非常清楚和具体。这个人,是士大夫地主阶级的一个子弟;这个阶级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然而正是这个士大夫阶级,这样的地主阶级,是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热心的倡导者、最用力的维持者和最顽强的保卫者。当这种家族制度和礼教,随着整个封建社会的开始崩溃而显得矛盾百出、而开始动摇的时候,这个阶级的人们也当然要以卫道者自居,要挺身而出,为维护旧礼教和家族制度而奋斗,同时反对一切的革新;因为所谓革新,无非就是要革除封建主义的一些制度,而旧礼教和家族制度是封建主义的菁华和命根之一,也是这个阶级的存在和利益的命根之一。这时候,所有的这些卫道者,所有这样的家长们,所有这样的父兄和宗族长辈以及师长们,所有的君权主义者、父权主义者、夫权主义者,以及一切遗老遗少们,就都要以几千年以来的、“从古就如此”的“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等的名义,向革命者和一切革新者喷吐着“人心不古”、“世道浇漓”、“禽献”等等咒骂的毒液,露出了真的吃人的面目来。这些人们为了维护自己阶级的命根之一的旧礼教和旧家族制度,当然也不惜以自己的子弟为牺牲。这个狂人就是这种被牺牲的子弟之一,然而他已经是感觉到了这种牺牲的可怕,要起来反抗,要号召叛逆的一个人。

正是封建社会开始崩溃的时候,人们能够最清楚地认识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毒害,这是不用说的。而受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毒害最深的,恐怕也是士大夫地主阶级的子弟;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就是在这个阶级最有支配的

势力,也实行得最彻底,最模范,这也是不用说的。自然,也正是这个阶级,对礼教却常常采取最虚伪的态度;而家族间最丑恶的事情和最惨忍的悲剧,也总以这个阶级为最多,这也是不用说的。然而大家知道,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也同样紧紧地束缚着全体人民,沉重地压迫着全体人民的;而且,同样束缚和压迫了数千年的。封建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对于被统治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的剥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要以赤裸裸的法律来剥夺人民的一切自由,而且更要依靠礼教和伦理的势力来束缚人民的精神和一切行动,把人们严格地规范在道德的、思想的种种桎梏中,使人们安分守己地、麻木地被统治着。同时,封建的家族制度(它的基础就是父权主义和夫权主义),正是封建主义统治的最有力和最必要的一个支柱;因为父权主义和夫权主义的巩固,是为了巩固君权主义所必需的。所以,在封建时代,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受着黑暗的统治和残酷的剥削,而同时又都是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牺牲者。首先是一切青年男女,在这种家族制度和礼教的统制之下,都不能得到自由和发展。很明白,这种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束缚,就正是封建时代阻碍人民和社会的进步的基本原因之一。鲁迅所说的礼教吃人,也决不只限于士大夫地主阶级的青年男女;他显然是指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对于全体人民的压迫和毒害的。几千年来,在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之下流血的牺牲,固然是无数的,是可怕的;然而人们不知不觉的、默默的、不见血的牺牲,却是更加无数的,更加可怕的。这样,说到“五四”时的革命任务,如果要彻底消灭当时封建主义势力,当然必须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即推翻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反动政权;并且必须实行像后来农民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所实行的土地改革等革命运动,以消灭地主阶级和封建剥削制度。但反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也正是这个反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中所必要的一个任务;揭露了这种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毒害,给以致命的打击,也正是一种不可少的有效的革命斗争。尤其在思想革命上,这是更加重要的任务。因此,反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这篇艺术作品,就在人民革命的历史上有它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从这个狂人身上,不仅能够看见当时士大夫地主阶级家族中的新和旧的冲突,而且更可以看见当时整个社会上正在开始着的新和旧的尖锐的冲突。像狂人这种开始觉醒的青年的斗争,不仅说明着封建剥削阶级已经开始在动摇和崩溃,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矛盾,人民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着人民反封建压迫的革命要求。封建剥削阶级以及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是人民革命所一定要全般否定的,是要在人民革命中被全般消灭的。受过封建礼教和这个剥削阶级毒害的一个真正觉醒的青年,就必然会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压迫制度和剥削阶级的黑暗的、吃人的、可怕可憎的面目,也必然要对这些给以全般的否定。鲁迅所创造的这个狂人,这个觉醒的青年,就是这样的人物;这个人物在他对于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彻底的全般的否定中,已经取得了人民的立场,已经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统治,也已经否定了封建剥削阶级。由于这种否定的彻底,由于这个人民的立场,这样的人物就能够在自己的斗争中体验着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体验着民主革命的光明。

同时,由这样的人物所体验到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实现人道主义的强烈希望,也正是对于吃人的封建主义和残酷无情的剥削阶级的一个最中要害的打击;这是对于封建主义和这样的阶级的非灭亡不可的一个宣判。

人道主义是“五四”时代的革命思潮之一,在当时它具有民主革命的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是否定君权、父权、夫权等的一种人权主义的要求。

这就是这篇作品的主要思想。我们在上文所说的在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特徵,主要的也就是指这种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这当然首先是鲁迅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在这个人物身上,有着伟大革命民主主义者和伟大人道主义者鲁迅自己的战斗的姿态,这是用不到说的。例如作品中狂人的痛苦和恐怖,是鲁迅在别人身上或在自己身上所曾经感觉到的痛苦和恐怖;狂人的那些清醒的至理名言,正是鲁迅那时所要叫喊和后来屡次重说的话;狂人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和历史的尖锐的揭露,是鲁迅对于封建社会和历史的长期观察和深刻解剖的一种结论,——这些,都是用不到说的。

但这种革命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是许多革命者和许多觉醒青年所大致共有的精神。即如狂人的那种被压迫的痛苦和恐怖,也是一切开始觉醒和一切清醒的人都有同感的,因为一个受过封建主义的压迫而感到痛苦的人,就都会在各种程度上了解狂人的那种痛苦和恐怖。当时(“五四”初期和整个“五四”时代)的许多青年,就是从本身的要求解放出发,然后和人民群众相结合而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他们觉醒和倾向革命,是受着人民革命运动和时代思潮的推动,但也都是经过各人的社会经历,有着各自的社会根据的。

在“五四”初期,马克思主义运动也已经开始。鲁迅和许多革命者的这种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前面已经说过,是在十月革命影响的推动之下发扬起来的。但“五四”的整个革命思想运动,在当时马克思主义运动和稍后成立的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有主向地朝着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向发展着的情况,这里就不谈了。

从这篇小说可以知道,鲁迅在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一开始就是和中国人民的实际革命斗争相结合,为人民革命服务的;这个开始,开辟了中国新文学的战斗的现实主义的道路。

在这篇作品中的思想和精神,鲁迅在其它的小说和更多的杂文中,还有更明白的发挥。我们如果多读一些他的作品,那还可以相互渗透,了解得更深刻一些。和这篇的主题有比较直接关系的,则有“坟”里面的“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热风”里面的好多篇杂感,“朝华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等;这些作品,是我们读这篇小说时一定会联想到的,我们可以一起研究。

猜你喜欢

狂人日记礼教封建礼教
明清儿童礼教的兴起
读鲁迅《狂人日记》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