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模范营业员孙芳芝
1954-08-29张天
两件难忘的事
一九五○年夏季,孙芳芝来到辽东省凤城县百货公司批发部作营业员工作。
初来公司的那天,和她谈话的是公司里党的支部书记——老于。老于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接着又翻弄着她的那份自传。其实,那自传挺简单:九岁念书,十三岁就失学了,十四岁在私营烟厂做零工;解放后,在缫丝厂做纩丝女工,不到一年,因病回家休养了。
看着她那稚气的面孔,老于亲切地告诉她:“咱们这个工作很重要,国家的工业品,将要通过我们的手,送到农民手里,满足农民的要求;同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在早,你到百货公司去,只是买你个人需要的东西;现在呢,你要用你的手,满足大家的需要了。明白吗?”这些道理,孙芳芝一听是明白的。但是,营业员工作,她是完全陌生的,究竟应该怎样去工作呢?
不几天,孙芳芝看到两件难忘的事情。
一件是:
在一个闷热的日子,某村合作社的采购员,老远到批发部来批购麻袋,他们挑选得可真仔细,连看了几条,都不中意,要求再拿出一些来挑选。营业员马建国嫌麻烦了,顺手拿了一条脑袋,扔到顾主的脑袋上,冷冷地说:“给你挑吧!”就这样,双方争吵了起来。
另一件是:
有一天,来了一位乡下老太太,拿着个“鞋样儿”,絮絮叨叨地说:“我挑双皮鞋,要最好的,皮子好,样子好,还得结实,给我姑娘穿的;我姑娘在铁路上工作,她忙呵,叫我给她买。”营业员唐荣清含笑地招呼她,拿出一双深红色的坤皮鞋给她说:“这是新式样子,尖头皮鞋,汉口皮子做的,可结实啦!女同志都喜欢穿。”老太太看着,又比着“鞋样儿”挑选了一双,笑呵呵地瞅着唐荣清说:“我算信着咱们公司啦!咱们是国家买卖,没错呵!”包装的时候,唐荣清又给介绍了一种天津国营厂出的金鸡牌鞋油,老太太也买了一盒。临走,嘴里还不住地叨咕着:“你们想的可周到!”
这两件事情,给了孙芳芝很大的启发。如老于所说的,营业员的工作,是“把国家工业品,送到农民手里,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那么,他们工作的好坏,他们对待顾客态度的好坏,不是与祖国建设息息相关的么!很显然,像马建国那样对待顾客的态度,是不对的。真正懂得工作意义的营业员,应该是和蔼热诚地招待顾客。她从这两件事情中,找到了作好工作的第一把钥匙。
踏踏实实的劳动
孙芳芝工作起来始终是朝气蓬勃的,她对待顾客,始终是和蔼热诚的。与她一块儿工作的人,都印象鲜明地记得她在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
六月三伏天气,很多合作社的人来批发部买煤油,每天是川流不息的人来人往,批发部显得热闹起来。把煤油从大桶里抽出来再灌到小桶里去,是件又费力气又肮脏的事。孙芳芝却总是抢着做在头里。她不仅是仔细地把油从大桶灌到小桶里,不让它浪费一滴;她不仅是仔细地看着秤上的星花,不让它多一两或少一两;她还主动地帮助合作社的人把几十斤重的油桶,装载在车子上。有时油花喷溅在脸上、手上,把皮肉烧破了,有时铁桶子的棱角把手划破了,流着血。但却从没见她皱过眉头。
有一次,孙芳芝看到农民进城里买饭碗,本来这是件不惹人注意的小事,但她却注意了。在这样农忙的时候,农民为什么不在近处的合作社去买,而要老远进城买碗呢?后来她弄明白是由于合作社没有碗卖。没有碗卖的原因倒不是百货公司供应不上,而是合作社的采购员觉得磁碗这东西,装在火车上,很容易砸碎,砸碎了还得赔钱。因此,他们就乾脆回答买碗的农民说:“公司里没有卖的。”孙芳芝很不以为然,她承认磁碗是容易砸碎的,砸碎了是有损失的。但是难道就因此使农民买不着碗吗?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大车板上垫上草垫子,把碗捆得严严紧紧的,不让碗“说话”,这就不会砸碎了。看起来这办法并没有什么高深奥妙,但是,不留心工作中的问题的人,不把全付精力贯注到工作中去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想得出来的。从此各合作社都开始卖碗了。
某天,天色沉沉地下着大雨,批发部接着某部队打来的电话,约定当天夜晚来买洋蜡。到了休息时间,别人都去睡觉了,孙芳芝却独个儿坐在营业室里等待着。时钟敲过十点,买货的人还不见来,有个同志进来说:“去睡吧,恐怕不会来了。”她说:“要不来,会打电话通知我们,一定会来的。雨天买洋蜡,说不定有什么重要用处,我一定等着。”终于,在快十二点时,她照顾部队同志买走了洋蜡,才安心地躺到床上去。
以上是孙芳芝在一九五O年工作上的一些小故事,人们其所以乐道这些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说明了孙芳芝的优良作风,是因为这些故事深深地
影响了他们——百货公司里所有的营业员,的确,在孙芳乏的影响下,许多人改变了工作态度。那个一向不安心工作,工作上经常出错误的开票员梁明新,就是在她的热情帮助下转变了的,并且还被评为三等工作模范。
深入农村
一九五二年,春季,孙芳芝下乡了。
孙芳芝下乡,是去了解乡村合作社的销售情况的。
在乡下,孙芳芝处处关心农民,表现了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推销商品的才能。
当她到了石城子村,在街头上,她看见一位老大爷穿着破鞋,她便问:“老大爷,怎不买双新胶皮鞋穿?”老大爷说:“太贵呀,在合作社买不到合适的鞋。”她就指着自己穿的黄胶皮鞋说:“不贵呀,这双才两万多元,便宜,结实。”老大爷弯着腰瞧了一会,说:“合作社没有这样的。”她就请这位老大爷同她一块到村合作社去。她用实例向合作社主任说明,要增加品种,满足群众的需要。随后,合作社就派人到百货公司买了好多商品,其中就有一百双各式的胶鞋。
孙芳芝到了边门村合作社,徵求对公司供应上的意见,合作社主任说:“缺少花哔叽、青哔叽、上海出品的百合皂、绿宝皂……。积压了一批黄色胶鞋和东北产的香皂……。”孙芳芝一听,缺的都是私营产品的名牌货,而国营产品却有了积压。她就问主任:“难道这道理还不明白?群众强调名牌货,是因为不了解国产品的特点和质量,应该多向群众宣传。”主任却以“买主不买”为辞推卸责任,并且还邀请她到门市部去看看。她到了门市部,正遇上一个人要买上海的百合皂,而合作社却没有。她就向那人介绍东北国产的百合皂的特点和质量,使那人信服地买了一块。合作社主任不好意思了,说:“我真信服你!”
孙芳芝到了孟家村合作社,发现糊窗户的纸卖得很快,但是,买来半年的五箱玻璃还没有开封。这种积压现象,是会影响资金流转的。恰好有个农民来买窗户纸,孙芳芝向他介绍说:“老乡,还是买块玻璃吧,干净又结实,三张窗户纸的价钱就可以买一块。”老乡觉得说的挺对,高兴地买了两块玻璃。合作社营业员石桂梅学习她主动推销货物的方法,在五天内把五箱玻璃全卖光了。
钻研的精神
凤城县全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分散在农村。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要作好对农民的供销工作,就必须充分地依靠乡村合作社,因为合作社商业在农村中有广泛的社员基础。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密切结合,最扩大工业品销售,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扩大社会主义成分在商品流转中的比重,领导市场,消灭投机的一个重要关键。
这些道理,孙芳芝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有了明确的认识。
然而,当时百货公司与乡村合作社的关系,却是不密切的。百货公司与合作社互不通气,经常发生公司里积压着商品而合作社却缺少商品的现象。比如,有一次,营业员邱志仁到河南合作社去,看到公司里积压的十多种商品,合作社都缺少。当他介绍了公司所有的商品项目之后,河南合作社马上就买了六百多万元的货物。河南合作社与公司的关系,还是全县五十三个合作社中最好的一个。可是相互间却是这样的不了解。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用孙芳芝的话说:“就没有很好地负担起百货公司的任务。”
这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孙芳芝脑子里转来转去,她要解决这个问题。多少个夜晚,她为了考虑这个问题而睡不好觉。她分析,她钻研,向人请教。终于她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些较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
这办法就是,在公司批发部里抽出一个人作联络员,专门负责和农村合作社联系;在各个农村合作社里面聘请一位通讯员,反映销售情况;每半个月把公司现有商品目录,印发给供应区内的五十三个合作社,使合作社有了进货依据;在公司里面,建立了合作社购货登记卡片,根据它,可以知道合作社进货惰况,使供应工作做得更准确。
从一九五三年第二季度起,也就是这些办法实行了的时候起,公司与合作社的关系密切了,各合作社都大量地增添新商品。批发部过去经常完不成任务的情况改变了。一九五三年第二季度,销售计划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七点九。
人们对她是满意的
孙芳芝创造性的劳动,密切了国营商业与合作社商业的关系,打开了国营商品在农村的销路,减少了库存物资积压,加速了商品流转,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的需要;因而,人们对她是满意的,给了她很高的荣誉。一九五○年,她被选为凤城县百货公司模范营业员,一九五一年末被选为东北区国营贸易系统模范营业员。她是凤城县店员工会、县总工会的常务委员,东北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辽东省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二年,她代表东北区店员工人,来北京参加了三届国庆节观礼,看见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孙芳芝现在是百货公司批发部的主任,二十岁的青年团员,她像所有优秀的青年团员一样,并不自满。去年国庆节,她在东北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表示决心,要进一步巩固与合作社的联系制度,沟通城乡贸易,扩大城乡互助,为发展工业生产服务。我们相信,孙芳芝是会继续前进的。(张天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