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
1953-08-17
教师:孩子们,我和你们已经谈过许多规则了。今天,我想来和你们谈谈另外一种品行,它和你们要遵守的“学生守则”,差不多每条都有密切关系,这就是礼貌。
在“学生守则”第十三条里清楚地指出:学生应该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在学校和家庭里,都应该举止谦逊和讲礼貌。正像我们从下面要看到的一样,一个人养成了有礼貌的习惯、这就会有助于他去履行其他许多规则。礼貌与文化是分不开的(见第一条),一个有礼貌的学生,对老年人和幼童是关心的(第八条),是亲切的(第十六条),等等。为了很好地懂得这个,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礼貌?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某班,有一个学生,姓查伊策夫。于是有些同学便乾脆把他叫作“兔子”(注)虽然他没有对同学们说什么,但是,他显然对这件事很不高兴。你们想想看,为什么他不高兴有这种绰号呢?
男生:他是一个人,又不是兔子。他有他自己的真名实姓。况且要是把一个人叫做兔子,也太侮辱人了。
教师:所以我们说,难听的绰号只会侮辱人。还有一个例子。在上体育课时,六年级有一个年纪较小的学生,不能跳过规定的高度。他感到很难为情,因为他所有的同学都跳过了这个标准。可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喜欢讥笑同学失败的人出来讲话了。他故意装出一种同情的声调说道:“可怜的孩子,你要叫妈妈来帮你跳就好了!”这个学生的脸红起来了,眼泪汪汪的。但是同学们给了这个潮笑人的同学一顿批评。为什么同学们会因这个嘲笑人的同学的行为而气愤呢?
男生:因为嘲笑同学的失败,就是侮辱他。他本人不是巳经认识到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难过了吗!
教师:现在你们自己来举一些例子,说明在什么时候笑话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男生:有一个女人,高高的个子,在学校的院子里走着。突然间,我们听到:一只白铁桶轰隆一声,在地上翻滚起来。我们回头一看,原来那个女人跌倒了。她是被士块修理了什么之后留在那儿的板子绊倒的。有些同学笑了起来,我也险些儿笑了。但是,我过后一想,觉得这是不好的,便跑过去把白铁桶提起来。
男生:我们俱乐部里有个女人,她在演讲时很激动,无意之中把玻璃瓶的水倒在茶杯外面去了。有些同学就笑了起来……
教师:这是很不好的。你们自己已经看到了,一件可笑的事,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去笑它的。那么,你们想想看,什么时候可以笑别人的疏忽大意的地方,而这种笑又不会使对方感到不愉快呢?
男生:如果一个人他自己都在笑自己的疏忽,那么可以开开他的玩笑。
教师:这就是说,我们应该体会到什么时候可以笑别人,什么时候不可以。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别人缺乏关心和不够尊重,往往就会侮辱他,对他没有礼貌。
谁能举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一个人既不是说怪话,又不是在取笑,而是由于自己满不在乎的态度侮辱了别人呢?
男生:不久前,我在街上很有礼貌地问一个过路的姑娘,现在什么时候了(她手上戴有表)?她高傲地望了一望我,不满意地说:不知道。我感到非常委屈。
女生:别嘉,你说别人不讲礼貌,使你感到委屈,你自己呢?昨天,你和几个同学摊开四肢倒在沙发上……玛丽亚老师走来问你:“别嘉,你们班里今天谁值班?”可是我们的别嘉连站都不站起来。他说:“我不知道。班里有值班表,那里写得有!”他本来应该站起来回答老师,并且应当去了解一下是谁值班,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教师:是的,这就是不讲礼貌。还有,在别人很忙的时候去闲谈,用一些琐碎小事耽搁别人的时间,一般地说都是不礼貌的。如果事先约好,在一定的时间内聚会,而自己却失了信,要别人老等,这同样是不礼貌的。礼貌规则告诉我们要慎重对待人家的工作和休息,现在你们就来想想,这个规则说的是些什么吧。
女生:在人们正在工作或者休息的地方,不可高声讲话、嘻笑、唱歌和奔跑,总之,不能喧嚷。
男生:在听报告,开大会,听演讲的时候,在戏院里正常演员表演节目的时候,在阅览室里,谈话都是不礼貌的。
教师:为什么在听演讲或报告时,谈话是不礼貌的呢?
男生:谁一讲话,就会妨碍其余的人听演讲和报告。如果他明知故犯,一点儿不顾及到会的人,那
么,这就是说,他不尊重别人。
教师:上面谈过的一切,对于上课也有关系。上课时讲话,这不仅是违反纪律。而且也是一种不尊重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没有礼貌的表现。
不遵守纪律和不讲礼貌,可以是一致的,但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在社会里,纪律比礼貌先产生,纪律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定义。但是,礼貌是纪律的“妹妹”,它可以帮助纪律,巩固纪律,使它具有美丽的和文雅的容貌。正因为如此,所以纪律和礼貌是在一个美好、健全和团结的集体中不可分离的伙伴。真正有教养的人们,可以使纪律与礼貌相结合。
当你们准备到学校去上课时,没有想到忽然来了几个客人(你们的亲戚或朋友)。那你们怎么办呢?
男生:可以打一个电话告诉学校,说今天我不能去了,或者送一张请假条到学校去。
男生:我觉得应该想个别的办法。可以对客人道歉,给他们解释,说明我必须离去的原因。可以请客人等一等。
教师:第二个意见比较正确。在那种情况下可以离开,把客人单独地留下来;而且,从你们这方面来说:这并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你们还可以谈谈,在和别人谈话时,没有听完对方的话,是不是可以去打断他的话头呢?
男生:如果和我谈话的人,他不知道我有一件急事要做,而开始给我讲述个很长的故事,这时,我可以打断他的话头。我可以给他道歉,请他不要讲了,我很忙,需要走开。
教师:这样看来,如果社会职责的要求和礼貌的一般的要求不能取得一致时,我们就首先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执行自己的义务,遵守劳动纪律。在我们不能按照礼貌规则办事时,我们就用民间一句俗语:“友谊归友谊,公事归公事。”来说明自己的行为,请求别人原谅我们。
因此,小朋友们,从我跟你们所谈过的话里面,应当做出这个总结:礼貌,这就是我们对待周围的人(在口头上和在举动上)表示我们尊重他们的一种形式。
根据已经分析过的那些例子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几条具体的结论,这就是:
(一)不可以给自己的同事和熟人取绰号。
(二)不可以用侮辱别人人格的话喊他。
(三)讥笑别人疏忽或失败,是很不好的;应常经常记住:他本人已经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难过了。
(四)在别人向你提出问题的时候,总应该和蔼可亲地回答。
(五)如果有年纪比你们大,或者职位比你们高的人走近你们身边和你们谈话时,应当站起来;并且要毫不迟延地去完成他们的请求。
(六)当别人正在忙着的时候,你去耽搁他的时间,或是当别人正在工作或休息的时候,你去打扰他,都是不礼貌的。如果你一定需要这样做,就应该先说一声对不起。
我对逐个问题,还有一点补充,就是笑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外貌,是非常不礼貌的。我们还可以指出其他的一些讲礼貌的规则,不过,我们暂时就记住这些吧。如果有一种场合,使你们感到很为难,不知怎样做才会合乎礼貌,怎样做就是不讲礼貌,这时你们所依据的只应当是这样的意愿:关心周围的人。
“学生守则”中强调说:学生应当对长者有礼貌。你们自然也应当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当你们还在学校读书,只有等将来才能把自己的力量注入共同的劳动中的时候,年长的人就在用他们的劳动,支持你们的全部生活,哪怕单凭这一点,他们也应当受到特别的尊敬。但是我们要求对长者讲礼貌,这并不是说,对同学就可以不讲礼貌了。苏联的学生应当对大家都讲礼貌。
女生: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我想问一问,假定有一个人,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他引起我的反感;又假定他自己也粗暴,毫不客气地对待我,那么,难道我对他应该讲礼貌吗?
男生:真的,比如说,当我们放学去穿衣服的时候,八年级乙班的几个同学,不讲理地钻进来,一点也不按次序,还要嘻皮笑脸地表示他们成功了。像这样的人,还跟他们讲什么礼貌呢?
男生:难道我们自己也做不讲礼貌的人么?我觉得应该好好制止他们,叫他们守秩序,自己却不要做一个精卤的人。按照我的意见,一个有礼貌的人,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坚强的人。我认为,一个人要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不久前,我读了美国作家霍华德·法斯特的一本优秀著作:《自由之路》。有一段我特别喜欢。它描写了一个国会议员黑人杰克逊到他过去的奴隶主那儿去做客的情形——奴隶主们邀请他是出于不得已的。他们一向仇视黑人,所以他们总想找机会嘲笑杰克逊一番。虽然杰克逊分明看出了他已经被非常仇视他的敌人包围住了,但是他的态度还是非常镇定和有礼貌。他是被邀请来做客的,他遵守了礼貌所要求的一切规则。奴隶主们因为这个原因更弄得不知所措了,其中有一个女奴隶主,实在忍受不住气得哭了,而另外的一个奴隶主竟然破口大骂起来。黑人杰克逊的举止却始终非常庄严。我也愿意做这样一个普通而有礼貌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战士。
女生:我也同意这个意见。有的同学把礼貌和胆怯混为一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决不是说要做一个懦弱而胆怯的人。否则,就不但没有礼貌,反而是对别人阿谀奉承了。
男生:有一天,我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男公民从车厢里走出去,还对他的女伴说:“当心点走,亲爱的,这里很高。”就在这时,他却用肘子
去拐开站在车门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并且大声叫喊道:“你往哪里钻啊?眼睛瞎啦?没有看见人家要下车吗?”(学生中间发出了笑声)因此,我也觉得,假如真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就应该对大家都讲礼貌,而不只是对他个人所喜欢的人才讲礼貌。
教师:我也是这样想的,在我们苏维埃社会里,照例应该不论何时,对大家都讲礼貌。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我们苏维埃人,都是诚实的劳动者;每个人都有权受到尊重,因而也有权受到礼遇。并且,我们所谓的礼貌,不单纯是一种外表的形式,而也是真正尊重和关心别人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情形就不同了。在那里,统治阶级的代表和官吏所讲的礼貌,通常都隐藏着对劳动人民的侮辱。果戈理在批评旧俄沙皇的贪官污吏时,就描写过这种礼貌:“从外表看来,他是这样的温和,说起话来,这样客气:‘请你把小刀借给我削一削羽毛笔尖,好吗?可是在另一种场合下,他们却把有求于他们的人剥得只剩一件内衣。”
然而,在各资本主义国家里,甚至连这种虚伪的礼貌也不是对每个人都讲的。例如在美国,在对待所谓“有色人种”的态度上,就不仅毫无礼貌,而且还采取毫不隐讳的最粗暴最野蛮的行为,竞至到了不容许黑人和白人同坐一个车厢的地步。
在美国,有利可图,就讲礼貌。这一点是资产阶级作家公开描写的。有一个这样的作家,曾在美国出版的一本书中写道:“待人接物的本事,也是一种商品,是跟砂糖或者咖啡一样的商品”,因此,“在各方面:谈吐、做手势和冷笑,你们都要装出客气的样儿。”曼努意斯基同志,在安全理事会上的一次演说中,曾尖锐地批评过这种虚伪的礼貌。他说:我们苏联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外交它们因为一点小事,如像用一用邻座的人的烟灰盘或者火柴,就要讲许多道歉的话,表示遗憾,可是在同时,正好就是那些外交家在强占别国领土的时候,却并不道歉,在屠杀反对这种侵略的人时,却满不在乎。
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充满了虚伪和装门面的礼貌,它负有一种使命:粉饰资产阶级社会中人吃人的辛酸的真象。
一旦资本家和他们的奴仆们扔下了礼貌的假面具时,他们的野蛮面孔便原形毕露了。他们把诚实的和平战士投入监牢,假造文件污蔑他们。法西斯败类们在迫害着那些还没有被投进监牢的人们,为所欲为地侮辱他们。
美国侵略者肆无忌惮地、恬不知耻地干涉许多别的民族的内政,妄图剥夺他们的独立权,强迫他们按照堕落的“美国生活方式”过活。他们在朝鲜人民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三年了,他们企图奴役朝鲜人民,他们不仅用炮弹和枪弹,而且还用凝固汽油弹、霍乱和鼠疫细菌屠杀和平居民,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内;他们残酷地处待俘虐,比希特勒刽子手的残暴行为有过之无不及。
在苏维埃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我们的礼貌不是虚伪的。它反映出我们对人的真诚态度,它使人与人的往来具有一种理智的和美丽的形式。礼貌美化了苏联人:刻划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尺的良好品德。
除此之外,礼貌使我们的生活过得轻快些,使我们在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会感到有一点小心的不愉快或不方便,你们可以设想:你们到了一个人地生疏的城市,人们会亲切和蔼地回答你的问题,乐意给你指出你所要找的退路、你要坐的电车。如果你是一个病人或是老人,他们还要帮你提箱子呢!连这些小事情,都感到人们的百般的关心和体贴,该叫人多么愉快啊!但是我们自己在对别人表现关心和体贴时感到的愉快,难道比这少吗?在我们苏维埃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朋友和同志的关系。因此礼貌对于我们来说,是同志之间经常表现亲切而珍贵的感情的形式之一。
(乃禾译自苏联《家庭与学校》杂志一九五二年第十期)
(此稿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供给,不得转载)
注:俄文“兔子”的发音与查伊策夫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