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荣誉感和热爱工作
1953-08-17马铁丁
马铁丁
一
在党的、团的小组会上常有这样的批评:“某人自尊心太强。”
在这里,自尊心是作为一个缺点被提出来的。但是,我们认为:自尊心对每个人、每个青年朋友都是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
当然,这里所讲的自尊心,不是个人主义的患得患失,而是集体主义的荣誉感。任何个人的荣誉都是集体荣誉的一部分,祖国荣誉的一部分。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地想到:他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个举动都要符合于集体、祖国所向他提出来的要求,都不能沾污祖国的荣誉,这就是自尊。而且必然地,他一定也能获得祖国的尊重,公众的尊重。
一个人尊重他的光荣的过去(假定有的话),神圣的现在和远大的未来,不是为了其他,而且为了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和祖国的利益相联系,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的。
一个人——比如说——对革命曾经有过贡献,对人民曾经办过好事,那是值得自己尊重,也是值得别人尊重的。
越是懂得尊重自己光荣的过去,他就越能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掌握现在。过去是积极的,现在更加积极;过去对革命事业有过文献的,现在就应该争取更多更大的贡献;过去对革命事业是赤胆忠诚的,现在就更不允许有任何恶迹沾污自己洁白的身躯。
伏契克免得好:“我洁白地活到现在,我愿意至死都做一个洁白的人。”
在谈到“什么是荣誉”?安格林娜在她的自传中这样说过:
“‘出名在我们的国家里意味着一个人的劳动受到人民的重视。这样的名誉是一种伟大的崇高的精神快乐。
“但是我要一再强调说,关于一切对我的赞扬基本上那是对国家的歌颂。在我们的国家里,任何敢于自夸功劳的人只会被人耻笑。”又说:“保持心高热情高,而不沾辱我的名誉——这是我的愿望。”“我的工作使我得到名誉。我的名誉保持了它的光彩,因为我从来不让我自己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安格林娜为了不沾辱既得的荣誉,不辜负祖国对她的希望,她保持者持久的热情,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她是一个懂得尊重自己光荣过去的人!
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在人民自己取得了政权、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度里,不论哪种工作——是大是小,是政治工作还是技术工作,是当工程师的还是做小孩教员,是通讯员还是炊事员,都是整个祖国建设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座大机器上的各种配件、螺丝钉。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劳动中有着我的一分。能够参与这个共同劳动,应该自豪,引以为荣。
“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的劳动就是我的祖国的劳动的一部分”(注一)若是有人问:“什么事情最愉快?”那么,我们将毫不迟疑地回答他:当我的工作,和祖国的利益发生了密切联系,看到自己工作伟大意义的时候。
尊重自己的工作,忠诚献身于祖国的事业。因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才受到祖国和公众的尊重。
苏联女作家潘诺瓦在她的小说《明朗的河岸》中,这样地描写了年轻的挤乳工人柳莎。
“她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在那裹,评价一个人是按他的劳动为准绳;在那里,对劳动与功勋是等量齐观的;在那里,把劳动者与英雄看成是一样的人;在那里,全国人民都知道而且尊敬英雄们。柳莎非常想建树功勋。你想想那里的情况吧:周围的人们是这样努力地工作者,只是单纯地把工作任务完成并算不了什么,只有创造性地工作,获得出色的工作成就的人才受到人们的尊敬。
“我要把工作做得极为出色。我希望人们都尊敬我,希望斯大林同志本人也知道,在遥远的国营农场里,有一位小姑娘柳莎。……”
柳莎这种富有诗意的、也是最现实的想法,中国的青年朋友们当然也是常常有的:他们多么想望并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些、好些、更好些。好让毛主席也能知道,而毛主席也正在关注着每一个青年朋友们的进步。大家看:毛主席每年都接见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们,称他们起了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这是多么令人珍惜、令人神往、令人尊重的崇高的荣誉呵!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早已不仅限于理想,而提到现实的议事口程来了。青年人爱好美丽的东西,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争取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更美丽的东西?青年人是有崇高理想
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更加崇高?但是,这个美丽的社会制度,决不是轻易可得,凭空而降。它是经过集体的努力,用我们的劳动、智慧和神圣的双手把它建立起来的。巍峨的金字塔,由一块块石头砌成,美丽的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诞生。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因为大事情是小事情积聚起来的。
要是你忠实并尊重自己理想和荣誉的话,那么,你就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才智吧!
我们相信:广大的青年朋友们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二
不是没有相反的例子。
光荣的过去,本来应该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尊重过去,正是为了策励现在,迎接将来;然而,也可以成为历史的包袱,也可以居功自傲,故步自封。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仿佛过去功劳是放在银行里而又永远用不完的存款,可以无限制地向国家支付利息,索取酬报。
这种现象在青年人中间当然比较少的,却也不是没有。有一位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的青年,这四、五年中间,据他自己说工作一贯是比较积极的,对革命事业有过若干贡献,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尊重。他没有从此更加虚心,更加警惕。相反地,骄傲自满起来,自以为了不起。整天斤斤计较的,不是自己的工作究竞如何改进,而是待遇的多少。他想:“我对革命有功,而革命厚我,乃属理所当然。”
他不懂得,或者不愿懂得,国家所以尊重每个革命工作者的光荣的过去,并不是对他说:“同志,你已经很有功劳了,坐下来休息吧。至于以后的事,不去好好管它,也可以过得去的。”国家所以尊重他,是希望他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停息地前进,要他今天比昨天好,明大又比今大好。而他自己呢?应该愈益感到自己的责任繁重,愈益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样,才不致辱没作为一个祖国公民所应有的荣誉。让大家看:新中国的公民不论他过去有多大功劳,却不会自满自足。永远是朝气蓬勃的。不然的话,那就不是自尊,而是自毁。
据说,这也是个别青年常有的想法:“国家有前途,别人有前途,就是我没有前途。“若是问他为什么“没有前途”,那么他会说:“我这个工作是没有出息的。”“我这个工作不是被人家看得起的。”
一拉女教师甚至做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青春在当当的钟声中溜走
红颜在立正敬礼中消失
粉笔灰苍老了我的脸
红墨水长恨了我的心头”
真是“红颜”自叹“命薄”的伤感情调。这位女教师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事业,愉快的劳动。一切宝贵资本中最宝贵的资本,是干部,是人材。而她是培育人材的心灵的工程师,该多么值得尊贵。然而她并不尊重这种崇高的职业。她依然是自己精神上的奴隶。把劳动分为尊卑、贵贱、有出息没出息的旧社会意识还在她的思想中占着统治地位。她埋怨别人不尊重她的“红颜”、青春。而事实却是:她首先并不尊重自己。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不能单凭良好的意愿,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确有成绩表现,史瑞芬就是一例。教师是要以自己的思想行动去感染别人的,如果教师自己的思想是如此不健康,又怎么能把工作做好?她这种伤感情调,决不是懂得爱护自己的青春所应该有的。这不是自尊,而是自毁。
以国家主人翁的荣誉感,来代替精神上的奴隶状态,早已是时候了。
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的贾长禹向志向报纸投函:
“我是个油印员,我因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国家财富。还在两年的业余时间内念完学校里的六年的课程,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每当我摸到手指上给油印机磨成的老茧时,我心里总是要涌上一阵欣喜,这是我劳动的痕迹呀!”(注二)
尊重并热爱自己劳动的欢喜,当然不是什么“毁灭”青春,正是青春活力的表现。一切企图把劳动分为尊卑贵贱、有出息没出息的人,可以从这里照照自己的面孔!
三
个人主义的患得患失和真正的自尊心集体主义的荣誉感是没有任何相同之点的。
个人主义的患得患失,往往过分地顾全自己的所谓面子。有成绩有功劳,唯恐别人不知,尽量寻求自我表现的机会。打缺点有错误,有过于光彩地方,多方掩饰,百般隐瞒。有时候,缺点错误经别人提醒,内心里也表示同意,他宁可偷偷地改正,也不愿公开地承认。
其实,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不愿意正视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无异容忍面孔不乾净可以不洗。地上有尘灰可以不扫。清洁的面孔和蓬头垢面比较起来,究竟谁好看些呢?难道还不是很明白吗?
勇于正视自己缺点和错误,并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才是真正自尊的表现。
别林斯基说:“一个别人越是强大,在道德上越是崇高,他就越敢正视自己的弱的一面和缺点。对于不只限于人的寿命,却要生存好些世纪的民族,这话就更可以适用了。”他认为一个“伟大的,充沛着力量和生命的民族”,“对于自己的缺点的认识,不但不会使他陷于绝望,怀疑到自己的力量,反而会给他新的力量,鼓励他进行新的活动。”
正视自已的缺点和错误,乃是一种鞭策,真正愿意不停息地前进的人,是不害怕这种鞭策的。一个伟大的民族如此,一个有自尊心的人,真正的人,也是如此。
(注一)马雅可夫斯基诗:《做个什么样的人》。
(注二)今年六月五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