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门口的文体休闲绿地 “兜”起苏州人的幸福感

2025-02-20殷陈萱

现代苏州 2025年1期
关键词:苏州市口袋苏州

苏州人对健康的执着,大概源自流淌在血脉中的休闲运动基因。苏式园林假山奇石间的曲折步道、江南水乡宜人环境催生出的江南船拳,还有藏匿于城市大大小小公园间的运动人群……从古城街巷到现代化都市的迭代升级中,在苏州城市空间见缝插针地融进可供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愿景梦想成真,稳稳“兜”起苏州人的幸福感。

城市“金边银角”变身口袋公园

2024年年末,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正式开通运营,随着交通系统升级同时“火出圈”的,还有沿线枫津路站旁,主题定位为“枫韵紫秋”的口袋公园。公园内种植的元宝枫、枫香五角枫、红枫等树种,搭配上常绿植物,将苏州秋日的层林尽染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乘客们出站即达公园。考虑到站点周边的企业、学校、居民区等特点,口袋公园还利用花坛边沿设置座位与社交区域,“安排”上了儿童乐园区和健身区,一下串联起了周边居民的上班路、遛娃路、休闲路。

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全市建造及改造口袋公园84个。其中,不仅有像枫津路站旁服务轨道交通出入口一样的微空间,还有位于城市规划绿地、边角地、闲置地、拆违空地、背街小巷、高架桥下灰色低效空间等场所,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周边环境等因素建设的口袋公园,针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变废为宝”。

张家港华昌路西侧的“星星花园”过去就是周边居民最常途经的角落,虽然具备着最基础的活动功能,但逐渐老旧的设施还是让大家对这里的改造呼声强烈。充分考虑居民与周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这个花园的改造中特意加入了语音提示器、数智盲道等无障碍设施,为特殊的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友好、无障碍的户外空间。围绕“星星花园”主题,这里还增设了互通健身设施、星光运动场、多功能看台廊架、户外课堂等设施,通过轻体育运动与竞技体育错时共享策略,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复合型运动场地的最大利用,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都能感受到生活之美。

位于苏州市体育场西侧的颐泰园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口袋公园代表之一。这里地处古城区,秉承着“老城做旧,新城簇新”的理念,颐泰园以苏州园林为蓝本,结合现代造园工艺和姑苏历史文脉等景观元素,青瓦铺地、青砖砌墙,有机融合姑苏文史、城市印记与绿化景观。这座适用于现代生活的新中式公园,让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实现“公园自由”,尽情享受城市生活与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

于城市而言,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化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满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空间中,口袋公园这样“小而美”的景观可以软化建筑的“硬”,嵌入更多角落,起到衔接不同空间,美化街景的妙用。于居民而言,相较于地处城郊的大型森林公园,生活轨迹周边的绿色微空间是大家够得着的必需品,或许是等候公交车时的公园长椅,或许是饱餐一顿后闲暇散步的公共花园。这些交通便捷,于街角“润物细无声”的口袋公园不仅细致考虑到了适用人群需求,更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净水科普为主题的太仓市科教新城净水文化公园、充分融入苏州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理念的相城区澄帆儿童友好公园、满足周边老年人康养需求的向阳路康复医院旁的口袋公园……截至2024年底,苏州全市口袋公园数量已达到646个,建设实现了从单一的“增绿补绿”向完善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的转换,不断完善休闲步道、健身广场、运动场地、儿童乐园、科普阵地等功能区域。张家港、太仓、昆山等地先后编制关于城市微更新方面的专项规划,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昆山启动了“昆小薇”专项更新行动计划,充分挖掘道路、建筑之间的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绿、因地造园,以“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社区更和谐”为目标,建成“昆小薇”项目340个,缓解了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与人们生活间的矛盾,让城市“金边银角”等零碎地块彻底变身绿色潜力空间。

体育设施“上新”百姓健身房

苏州其他片区也不甘落后,轮番上新。张家港龙潭新村“康养乐园”口袋公园内,63岁的高阿姨正在太空漫步机上悠闲地晃着腿,不远处平坦的橙色跑道上,她5岁的孙女心心正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这个社区楼宇间的口袋公园内,不仅有可供周边居民歇脚的座椅,还有色彩丰富的多功能儿童乐园、专业的环形健身廊架与“活力环”跑道。高阿姨分享道:“公园建成之后,只要天气好,我们一家基本每天都会在这里走走转转,和邻居聊聊天。”满足全年龄段的运动健身设施,给了高阿姨与家人满满的运动安全感。

和高阿姨一样,生活在苏州工业园区的“90后”女孩小苏也感受到了体育设施“上新”带来的幸福。今年,她最爱的夜跑地点——环金鸡湖健身步道全面改造升级,既设置了跑步杆和蓝牙感应装置,又新增了互动跑夜光效果。每当她进入环湖区域,只要扫描二维码加入智慧夜跑系统,经过感应路段便会自动触发追跑灯光效果。小苏介绍,不同的配速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这样“灯光随动”的奔跑体验,赋予她更多晚餐后出门跑一跑的动力。

过去一年,苏州市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共计投入约1300万元体彩公益金,在全市居民区新增、更新500套健身路径,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收获和高阿姨一家、小苏一样的运动体验。全市范围内,各类便民体育设施也逐步升级。刚刚实现“无界”开放的桐泾公园,就配备了智能化的二代健身路径,给爱逛公园的市民更有趣、更专业的运动体验。截至目前,苏州已累计建成健身步道5500多公里、体育公园120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1平方米,越来越多的人能在“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健身服务。

姑苏区藕巷新村2栋的百姓健身房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无论何时来到这里,都能遇到不少社区居民正在进行体育锻炼。这个面积143平方米的健身空间内配备了4台跑步机、3台椭圆机,还有划船机、健腹板、动感单车等专业器械,向金色里程社区超7500名居民提供服务。“家门口有这么一个环境好、设施全的免费健身房,无比幸福。”大家坦言。

近年来,全市不断探索,通过多方合作、资源共用,让更多健身器材下沉到社区文体中心、党群中心等公共空间,真正做到健身服务的“零距离”。据统计,包括藕巷新村在内,仅姑苏区就有33家百姓健身房分布于各个街道,为市民提供便捷、好用的健身场地。过去只配备乒乓球桌与简单器材的不少社区空间也随着城市文体服务的优化,开启提档升级。专业“举铁”装备、瑜伽教室、舞蹈教室、羽毛球场……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

全民参与,体育课“天天见”

场地越来越专业化的同时,现代化城市生活也催生出更懂健康知识、更追求科学健身方法的新一代苏州人。到哪里找靠谱、专业又有指导经验的教练,是不少人的新烦恼。姑苏区桂花公园附近居民们就共同提出需求,想要让专业人士分享一些易于操作的健身项目指导。一经“点单”,苏州市体育局高度重视,迅速做出反应。每周固定时间,来自苏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老师”都会在公园广场上,开展全民健身系列大课堂活动,免费为周边居民授课。时间一长,广场上的健身队伍也逐渐壮大,跟随社会体育指导员从零开始学习的大家个个打得像模像样,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自愿送课上门的“专业私教”——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热情以及想要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使命感。据统计,现在,苏州市拥有超52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市民日常健身活动提供服务。为了给群众送去更专业的健身指导服务,苏州市体育局还组建了一支卧虎藏龙的“百师团”,由奥运冠军、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协会骨干力量组成,邀请100多位专业人士提供技术支持,常年开展全民健身“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村、进特需人群”的“五进”活动。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这些全民健身的“领头羊”也在积极挖掘不同人群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精准配送服务。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李超英和戴李琴就会定期前往吴中区福海护理院,将他们与苏州其他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编创的“坐式八段锦”教授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双手托天里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简单易学的动作配合上科学的呼吸吐纳方式,让许多老人越学越有劲。一年来,这些特殊的“志愿者”每周坚持定时定点走进苏州市12家老年公寓及护理院,与老年群体一起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今年的配送项目里,既有广播操、健身气功、太极拳等老少皆宜的全身运动,又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球类运动,还新增了飞盘、赛艇等年轻人最爱的“潮流运动”,可以说,每个年龄阶段的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感受运动的快乐。不用担心老师不够、项目太小众,苏州全市406家体育社团,1549家乡镇(街道)级体育社会组织,总能保证想玩啥都能找到“搭子”。

高架下的足球场地、社区里的专业百姓健身房、高楼林立间的口袋公园……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让生活在苏州的居民体验到了健康生活的无限可能。未来,我们也期待,在更多部门的协同努力下,苏州城市的文体休闲绿地能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精彩,让城市与人共同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和谐的健康生活画卷。

猜你喜欢

苏州市口袋苏州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苏州一光
会喝酒的大口袋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十二忆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