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生活,皆可美学
2025-02-20
从古至今,人们始终在寻找生活中的美,饮食、茶道、书画、篆刻、清供,这些在传统文化中滋养出的中式美学,也已融入生活状态中。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篆刻之妙,亦须传神。而清供则称得上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缩影。清供,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而人的欣赏,终将会慢慢变成“雅物”。(编辑:陶瑾)
此书是陈如生先生的篆刻艺术精品集。以质朴无华的瓜蒂为艺术载体,收录了陈如生近百枚瓜蒂印佳作,并附原作相片及创作随笔。书中既涵盖诗词、书画、琴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也涉及名川胜景、佛学、动植物等内容,更有意融入苏州名胜、苏州评弹等吴地文化元素。瓜蒂印随形赋势,令人叹为观止。通过书法篆刻中华文化精粹,不仅能够扩大江南文化的影响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篆刻艺术注入新动能,从而推动篆刻印谱史的发展。故此,《二白斋瓜蒂印存》于当今的印谱出版而言,颇有开创之意义。二白斋主陈如生,师从吴昌硕二代传人、中国美院诸涵教授,其书、画、印既传薪吴缶翁一脉,又自出机杼。
【自序】
清代金石学兴起,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印人在金、银、铜、铁、玉石、玛瑙等传统印材外,取兽骨、象牙、果核、瓜蒂治印,开拓了印材的使用范围。近世以来,嘉兴许明农、苏州张寒月先生用本土南瓜蒂刻印,各具风采,令人瞩目。瓜蒂质本素心,朴实无华,用作印材,虽不能与田黄、芙蓉、封门、鸡血媲美,朽木可雕,也能体现出篆刻的基本要素和质朴的乡土情怀。就地取材,融入传统文化,延续了瓜蒂的生命力和价值,使其成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今选出十多年来部分习作,积微成著,汇集成册,并附上创作随想,抛砖引玉,以飨同好。旨在弘扬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守正弘道,更广泛地进行瓜蒂印创作的学术交流。同时拾遗补阙,填补篆刻史上瓜蒂印谱刊发的空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本书收录了逸梅先生诸多关于江南的文章,文辞优美,内蕴深情。书中文章录自民国老报纸、旧时出版物等,荟萃江南记忆,均为难得一见的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纪人、纪物、纪游,既是文化散文,又可作为历史掌故阅读。苏州地区的自然名胜、园林景观、物产特色、风土民俗,旧时文化名人的交游情况以及他们的精神风貌,二十世纪上半叶江南的时代特征,尽在其中。经苏州文化学者何文斌先生编选,更显江南特色。
【精彩选段】
我把这篇妙文发表的下一天,有事经过卓呆所居的普恩济世路(即现在的进贤路),顺便到他家里湾一湾,我就问他这豆饼粉当真可口么?因为卓呆游戏三昧,往往说着开开玩笑的。不料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豆饼粉的确很好吃,这里多着呢,你可以带一些去尝尝。”说着即由他的夫人包了一包给我。我带回家,当场试验,在豆饼粉中加入了些白糖,觉得香甘可口,风味不亚于豆酥糖。我吃了再吃,越吃越有味,可是吃完了,不便再向卓呆索取,以为横竖当局要配给出来,吃的机会多着哩……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菜谱之一,或许有不少人都曾听说过此书,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书里收录的104道菜中,其中九成都是素食。林洪所写的《山家清供》是一本富有文学韵味和医学养生知识的饮食笔记。全书分上下两卷,共104则食谱。所谓“山家清供”,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作者以此作为书名,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清淡菜蔬由衷的推崇与喜爱之情,也体现了其追求“清”“雅”的饮食美学思想。这本书是读者了解传统饮食文化与生活美学的佳作。
【点评】
宋朝饮食繁荣,文人学者相关著述也极为庞杂,大致可分为食经、茶学和酒学三大类。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从中脱颖而出,不仅是菜谱,还有掌故,既有朴素的饮食美学,又有清雅脱俗的诗词,还有各种食疗养生,看似小品式的散文却有着别样的大性情、大胸怀、大格局,可谓“舌尖上的大宋”,两卷104道菜有渊源,有佳句,美食家必读!
喵书上新
生活中,猫咪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无数人的宠物,它们的一举一动萌化了我们的心。然而,你是否曾好奇过,猫咪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呢?《猫在故纸堆》以“猫”为线索,介绍了多种与猫有关的古代文献,如《猫乘》《猫苑》《衔蝉小录》等,也涉及猫名、养猫、聘猫等猫的各种知识。全书分为《古籍里的各种“猫”》《我佛不养猫》《有关猫的“血泪史”》《以猫为名》《狸猫和太子的三段往事》《猫书解题》《民间歌谣中的猫》《红楼梦中猫》等章节,通过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爬梳,考证古籍中与“猫”相关的物种,阐述猫与佛教文化的联系,讲述猫在历史发展中的境遇,解析猫与古代人名、地名、民俗、歌谣的关系,立意高远,充满趣味,又能引起读者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
【自序】
一个默认的现实是,当大家翻开一本猫书时,大概率会抱着一种“我要爱”的心态。拙著《猫奴图传》出版之后,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推荐语,针对的都是爱猫者。在国内某顶级媒体推送了相关书讯之后,我对《猫奴图传》的序作者林赶秋先生说:“还是林公懂我。”因为我看到只有林先生在推荐拙著时,会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刘朝飞不喜欢猫。”大众似乎更关心情感,而非事实。《猫在故纸堆》是一本“放飞自我”的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的,也就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并没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安排。《猫在故纸堆》写完之后,我仍然剩了很多材料没有用到,中国猫儿文化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话题可以谈,比如中国猫儿美术史,就值得写一本书。这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